响铃:运营商搭上BAT,这事不只是“握手言和”那么简单
运营商+互联网,最终要做的反而是“慢生意”
运营商既有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必要,同时其最终目的也殊途同归,那就是“慢生意”。
1、“慢生意”的运营商才能走得更好
虽然都面向C端用户,但互联网是追逐用户需求的波段操作,潮起潮落看谁抢占先机,而通信网络的发展主要依赖技术的进步,是被动的,并非“以客户为中心”的行当。
互联网公司一波波来了又走,产品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但没有大改变的通话、短信业务仍然活得滋润,被微信代替也被证明是不必要的担心。这样的“慢生意”恰恰是运营商的立身之本,与互联网靠得最近的联通有激进的改革但这些年业绩始终没有大的起色,反倒是略显保守的移动一直一家独大。
2、运营商盯住的,是BAT的“慢气质”
虽然BAT表面上都在快速扩张,但它们成功的原因都离不开对核心产品的坚守,阿里的电商、腾讯的社交、百度的搜索和AI,这与运营商做通信基础设施长期沉淀核心用户十分类似。即便是被称作“没有梦想”、四处短线投资的腾讯,社交这个命根子也绝不会放手,不断打磨微信与QQ两个“老产品”。
而移动选择百度的原因,可能也在于二者“慢生意”的某种契合。爱奇艺8年孵化而出,百度金融经历多年发展得以独立运营,与Dropbox(该公司市值已有120亿美元)对标的百度网盘在亏损中坚持下来,这些都是“慢”的体现。长线操作的移动,找上长线操作的百度,并不意外。
3、流量卡混战中,移动看上了百度的“慢”
流量卡的合作是“慢”需求的集中体现。在移动与百度的合作中,这种“慢”体现为三个触点:
A、深耕让百度各系产品积累了一大波使用习惯十分稳定的用户,这符合已有数量最庞大用户群体(不差人)的移动对高净值用户的需求。
B、相对于腾讯游戏场景(大王卡主打流量方向),百度的场景覆盖可能更为全面。最近百度APP推出的智能小程序进一步把百度系在移动端的能力从百度APP推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场景。而更多场景,更符合流量卡覆盖更多种类人群的需求。
C、百度APP 5月底日活达到了1.5亿,该数字比Q1财报高位增长了10%,百度产品这种由慢积累带来的高位增长特征可能更适合移动做长线生意的一贯特征,那些风口产品可能不太符合移动的胃口。
流量卡大战,恰恰要走出流量入口思维
除了成为运营商拥抱互联网的结果,流量产品本身也是运营商之间相互竞争的手段,而走出“流量入口”的思维,却是流量大战首先要做的。
1、流量高原后,慢生意更需要“慢流量”
移动互联网的总人口,目前年均增长在5%以下,过去通过流量卡的方式短期爆发式聚拢用户变得不太可能,利用流量卡给“慢工出细活”的产品赋能更为恰当。
以百度为例,其搜索+信息流的内容生态在资讯领域处于头部位置,高位增长的用户量使得流量卡的引入并不只是为了带来移动的流量用户,更主要的目的是创造产品打磨的空间,例如更低的流量成本,更精确的用户分类(来源于手机号),为百度移动端产品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既然本身就是做“慢生意”,“慢流量”的意义可能更大。
2、生态式流量取代入口式流量登上台前
按某些媒体的说法,今日头条系产品通过故意的“人性”弱点揣摩获取成瘾式流量快速崛起。而腾讯系产品则是入口+分发的模式,用微信和QQ导流,分发给各类场景下的小弟(尤其是游戏)。
而流量高原后,入口的增长陷入停滞,单一入口的风险开始变大,这时候“生态式”流量开始进入台前。百度的内容运营就是如此,其搜索、信息流、独立短视频、外围长视频、智能小程序等各自有各自的流量,但又统一于百度移动端生态相互共享。
与移动结合推出流量产品,百度这种生态式流量能力可能变得更强,来自移动的用户群体分布广泛,他们被流量卡定向导流至各个感兴趣的入口,最终又汇成百度生态体系的流量。
总之,运营商搭上互联网企业尤其是BAT,不是一场有意为之的握手言和,而是运营商发展大趋势+移动互联网发展特定需求下的一种必然,流量卡/流量包则是这种必然的落地实践。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