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雾计算已经落地应用?依然雾里看花

雾计算应运而生

如今,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已经处于成熟期,来自物联网设备的大部分数据都在云端进行处理,然而到2020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预计将猛增到200亿台。加之,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来数以亿计的数据,分布广泛的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

尽管云计算拥有“无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池,但云数据中心往往是集中化的且距离终端设备较远,当面对大量的分布广泛的终端设备及所采集的海量数据时,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三大难题:

1. 核心网络拥塞:如果大量的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部署在云中,将会有海量的原始数据不间断地涌入核心网络造成拥塞。

2. 网络延迟:终端设备与云数据中心的较远距离将导致较高的网络延迟,而对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则难以满足需求。

3.安全性低: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由于从终端到云平台的距离远,通信通路长,云中备份的成本也高,因而风险大。

因此,为满足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应用的需求,雾计算以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带有大量网络节点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支持高移动性和实时互动以及多样化的软硬件设备和云在线分析等特点,作为云计算的延伸扩展应运而生。

雾计算的标准建设

2015年11月,ARM、思科、戴尔、英特尔、微软和普林斯顿大学率先在北美建立了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OpenFog联盟),汇聚了来自超过55家企业和高校的几百位行业领袖及学术精英。OpenFog参考架构作为一个高级别指导方针,将推动雾计算行业标准的形成。

2017年4月24日,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在上海正式宣布成立,将有力加速实现国际主流物联网技术与国内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全面开启与国际接轨的物联网产业新生态。同一天,中国科学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科技大学正式宣告联合成立“上海雾计算实验室”,为世界首个专门从事雾计算技术研究的机构,旨在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雾计算研究基地,服务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此高水平的研究机构成立也标志着我国的雾计算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将与国际同行同步开展,并驾齐驱。

2017年11月,OpenFog联盟和IEEE联合宣布成立IEEE P1934工作组,中兴通讯标准专家周敬毅担任工作组副主席。该工作组旨在以OpenFog联盟颁布的参考架构为基础,提出严格的用户、功能和架构需求,以及详尽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和性能标准,以指导实施可互操作的设计,定义雾计算的网络架构标准,加速雾计算的推广和商用进程。

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创始人,思科全球杰出工程师张涛表示:“雾计算是面向未来的下一代物联网技术。雾计算在高效响应、安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等方面独具优势,在包括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在内的众多垂直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委员会主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旸博士表示:“全球物联网正步入实质性推进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物联网规模的持续扩大使雾计算等国际前沿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主席,思科全球战略发展部资深总监Helder Antunes表示:“物联网互连、机器与机器的通信、实时计算需求和联网设备需求正驱动雾计算市场不断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