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百度:寻找互联网的下一道“闸门”

2021-04-28 08:44
放大灯
关注

真相和意见,都是好内容

不论是人,还是事,他们最终都会成为互联网上的内容——当用户主动或被动地消费这些内容,就有了平台的信息流动,或者说“流量”。

我们也需要考察互联网流量,网民们在关注什么?在消费什么内容?他们的内容偏好有什么变化趋势?今天,我们能看到各种类型的内容,或轻度或重度,或理性或感性,这些内容的流量此消彼长,总有一些内容,会更符合时代的趋势。

情绪内容。今天的微博等平台的内容,情绪内容带来的流量格外明显,例如表达个人爱好与追星、社会话题的情绪表达等等。

但某种程度上说,个体的情绪难以成为公共议题,不具备普适价值。因此,在这些平台上,往往是那些吸引别人讨论的人和话题——偶像,或者近期的特斯拉,围绕这些热点,网友们输出了大量情绪内容。

情绪内容对于主动获取信息的人来说没有意义,更适合由算法投喂给用户。也许人们总会厌倦这种无休止的“私货”,并且情绪流量对潜在的新网民更不友好。

意见内容。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由业内人士、资深爱好者发起的评论,是相对纯粹的情绪更有价值的内容。今天的自媒体,多数可以归结为此类——以分析、观点、评测为主,但调研与专业知识往往弱于记者和专家。

这些源于个人的意见,以各种形式存在于网络中:它可能是百度知道里一条简短的回答,也可能是一篇完整的自媒体图文,更可能是一条或随意录制或精细剪辑的视频,它们是今天网络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很多用户主动获取的信息。

事实内容。我们可以把严肃的新闻调查、学术报告、百科常识和专业内容归为此类,而健康内容更需要真实。毋庸置疑,它们是网络信息的基础,是很多内容消费者们最根本的需求。

从供需上看,事实流量的供应高度短缺。但很多时候,用户打开百度时,想搜到的就不是网友的情绪,一定是关键事实,或者是专业的评论(意见)。

经过这样简单的分类,我们如果向乐观的方向推测:网民触网时间越长,他们或许会更倾向于更有价值的内容——事实和意见。实际上,在百度昨天的活动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百度短视频生态平台总经理宋健引用了一份数据:在视频领域,娱乐向内容的消费数量在下降,而知识与实用向的内容,则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图丨放大灯团队摄

因此,我们可以为百度做出更乐观的判断:搜索引擎是知识和实用性内容的优秀入口。百度如果抓住这个趋势,在知识领域继续投入,在从图文百科向“知识+视频”的变化期抢占先机,就能在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持续满足用户刚需。

百家号之所以成为百度移动生态"三大支柱"之首,正是因为百家号在内容供应端做出的巨大贡献。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内容拥有沉淀关系的能力,让创作者与粉丝,甚至品牌与粉丝产生更长久的信息互动。

百度移动生态两大战略里的第二个,“人格化”,就与创作者直接相关。在“人格化”的搜索引擎中,用户搜索的问题,如果可以被专家的回答直接解答,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回答是人格化的。“人格化”是对UGC优质内容的展示策略,它贯穿百度移动生态的各个模块:问一问、百度健康、好看视频、百家号等。

百度App“人格化”的典型场景之一丨放大灯团队摄

百家号+信息流,更让百度有了跨场景切入资讯领域的产品形态。百度App的5.5亿日活,远超另外几家新闻资讯App(约2.7亿~2.9亿)。某种程度上说,持续引入搜索体系所需的内容,反而让百度成了隐形的资讯领域赛道冠军,围绕信息流广告实现商业化的稳健发展,也成了百度广告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

War, War Never Changes

互联网下半场,从2019年开始,但它会比红利期更加漫长且艰难;尽管特定的社会环境让更多人进入互联网,但他们的触网动机明确、固定,使用互联网也仅限于某几个App,难以成为其它科技巨头的活跃用户。

时代变了,但从抢用户到抢时间,互联网产品之间的战争从未改变。

能不能跻身成为“某几个”之一?这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

这款产品提供了什么价值?

每个人都是这款产品的潜在用户吗?

能不能让消费者用起来更简洁、直观?

谁能解答好这三个问题?百度也许可以:

有很多用户还不知道的事情,但是百度可以帮他们知道;

不论老幼,他们都有需要解答的疑惑;

语音搜索、智能小程序,都是让搜索更简单好用的办法,实际上他们也直接转化成了增长。

归根结底,这是一种帮用户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也是百度能在存量竞争中维持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在产品的背后则是技术和积累,更准确的搜索,更精准的推荐,更多服务于创作者的经验,诸如此类。

不论百度的Slogan怎么改,“百度一下”仍然是不变的核心,但在今天,主动搜索的入口更多样,结果也更丰富,“百度一下,生活更好”,更像是一种鼓励用户主动获取信息、实现自我提升的美好祝愿,是用户心智的第二次升级。

对于这个话题,也有让我们略微担忧的——与百度的愿景相反,如果更多人停止了思考,不再主动获取信息,那百度才是真的遇上了麻烦,但这是百度的问题吗?还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出了天大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