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机器人入驻空间站,能否真正实现情感寄托?
情感机器人的研发,对于人们来说更多的是情感寄托,从而缓解人们对感情的需求。
而哪些人需要感情寄托?通常是需要长期单独一人或少数人的环境。而在美国,一个配备有情感感应语音探测器的智能机器人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后,前往国际空间站,成为一名人工智能宇航员。
它就是Crew Interactive Mobile Companion 2(CIMON 2)。CIMON 2是一个球形机器人,它搭配了麦克风、摄像头和一系列软件。据介绍,CIMON 2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伴侣。宇航员和CIMON 2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它将试图了解宇航员是否悲伤、愤怒、快乐等等。
但对于OFweek维科网编辑来说,从介绍来说,CIMON 2更像是观察机器人,而非情感机器人,同时,它也无法了解和替代人们对情感的需求。
机器人为何无法替代人们的情感需求?
情感在百度上的解释是: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简单点说,情感是通过五官收集对方的各项数据,从而在大脑中进行分析和区分,一旦对方能为自己解决问题,就会更愿意与对方进行接触。
那么,什么样的机器人才能更好的接触?
在日本对机器人的发展中,通常被其他人称为“变态”,为何这么评价?是因为日本工程师不仅仅是让机器人模仿人类的说话语气、表情等内容,同时还把机器人的构造按照人类来模仿,从而让人类通过肉眼无法识别面前的“人”是真人还是机器人。
从中不难看出,要让人类真正实现感情寄托,人类更愿意与类人型机器人交流。
类人型机器人的优势
类人型与人类相差不大,在如今的技术中,类人类机器人无论是从触感还是观感而言,基本与普通人类相差不大,而部分机器人公司,可以为用户量身打造心中喜欢的人物。
对于目前的大多数企业来说,感情寄托型机器人大部分是由屏幕和处理器,屏幕主要是起到交互的作用,而处理器则是运行的核心,为了更好的让它们与人类互动,通常会使用面部识别技术——锁定交互人的具体位置。但其身体构造相对简单,部分机器人通常是使用轮子等作为行动载体。
严格的说,这类情感交互机器人更像是一个玩具。
而对于类人型机器人来说,其能像人类一样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对于需要长期单独执行工作的人来说,类人型机器人更像人类,而非玩具。
一旦类人型机器人能完成独立思考等工作,类人型机器人可以胜任各类工作,甚至可以以超越人类的存在。而作为人类的陪伴机器人,类人型机器人可以从多个角度实现人类情感的寄托:
1、交流:基于语音识别模块,可以快速的在数据库中找到回答的话语,并模仿不同的人声和情绪播放;
2、触感:由于类人型机器大量采用硅胶等物体,其触摸相对舒服,甚至可以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从而提供不同的触感皮肤;
3、全方位的数据收集:长期的独处,会让人的心理及身体产生不同的需求,基于类人型机器人的特征,能让用户放心的接纳,而不是无处发泄;
4、人类的助手:类人型机器人基于人类的肢体,能配合性支援人类工作,而不是仅仅作为“监督者”的存在。
取代人类或成现实
由于类人型机器人的特征,在长期的陪伴中,容易让人类产生错觉——它是真正的人类,从而导致人类感情寄托到机器人身上。但在那个时间段,谁又知道机器人会如何发展?
或许正如相关专家所说,科研型人才或许在生产机器人,而大量普通人则是安心的生活在机器人的照顾之中。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