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轮子上的中国
无论 是被自行车轮卷了辫子的光绪,还是为自行车锯了宫殿门槛的溥仪,都没有机会阻止帝国的覆灭,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成了帝国的陪葬品。
1896年,租界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批评清政府改革不力,以西方人口中的“欧洲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做类比,称中国为“东亚病夫”。梁启超担任主编的改革派报纸《时务报》为激励国人,将其翻译成,“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联想到中国鸦片泛滥,社会凋敝,国人精神面貌萎靡的现实,这个描述真正切到国人心中痛处,因此广为流传。
1936年柏林奥运会,由69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与近三十个项目。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即遭淘汰。中国代表团途经新加坡回国之时,当地报刊发表一幅漫画讽刺中国人,题为“东亚病夫”。
洋务运动求诸器物,维新变法求诸制度,可是前前后后大半个世纪,为何中华民族依旧积贫积弱?针对国人心中疑问,新文化运动提出新的观点:中国的落后不止于器物和制度,其根源在于国民性。换言之,中国为何挨打?因为你我是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和赵四老爷。
用现代精神来武装国人风貌、树立国人自信成为新的时代主题。1930年,《申报》发表“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宣言:
历史上背负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和创造的中华名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颓废,成了青年们普遍的精神病态。我们觉得时代的精灵,已在向我们欢呼,我们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伟大的重担肩负起来。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雪东亚病夫之奇耻,革柔弱娇羞之恶名。
世界概念刚刚形成,这颗星球上的大陆和海洋充满未知。环球旅行,在每个国家都是让人精神一振的话题。青年8人,自发组成“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宣称要从上海出发,凭双脚走遍世界,告诉西方人,中国人也有体力,中国人也有探险精神。
潘德明自幼立志闯荡世界,常年刻苦锻炼身体。为此,在南洋高等商业学校读书2年后,他和家人一起开了家西餐馆。一来为环球旅行积攒经费,二来餐馆手艺,通行全球,在环球旅行的过程中可以边探索边打工。
当潘德明看到《申报》的报道,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已经从上海北站,伴随着送行国人山呼海啸的“中华民族万岁”的欢呼,高调启程。
通过商务印书社拿到介绍信,潘德明匆匆出发,追赶步行团的脚步。当潘德明在杭州赶上步行团,炎热和每日50华里的行程已经让其中的2人却步。当步行团离开厦门,又退出两人。
在南洋,步行团收到当地华人热烈欢迎。南洋华裔,创业艰苦,饱受歧视,事业越是成功,对祖国的拳拳爱国之心越是浓烈。对于步行团的捐款和资助价值惊人。在越南西贡,依靠捐助,潘德明拥有了一辆英国“兰瓴牌”自行车。不过,温柔乡里,步行团步伐停滞,裹足不前,这令潘德明颇为不满,最终离开团队,一人一车,独自上路。
当时报纸对于潘德明环球骑行的报道
孑然一身的潘德明立刻遇到麻烦。民国政府新加坡领事不予签证放行。原因是近代以来已有多位华人青年,宣称环游世界,展民族气魄,却总在南洋转圈,骗完南洋侨胞巨额的捐赠,就回家了。
想到此处,潘德明用力握紧自行车的手柄,双手因用力而发白。“是啊,这样的民族,谈何富强”。
在得到一系列帮助之后,潘德明继续自己的环球旅行。前人骗财的行径、今人怀疑的眼光,令他愈挫愈勇。在丛林依靠拼命敲打铜锣吓走老虎,在沙漠迷失方向死里逃生。最九死一生的时刻是在圣城耶路撒冷,潘德明遭遇强盗,除了一本“旅行日志”,一无所有。
也是在层层磨难中,在一个人的孤独里,伴着悠长的转轮声,潘德明把这场旅行的意义看的更加清晰。
在印度,潘德明得到诗人泰戈尔、圣雄甘地的热切欢迎。一路上,波斯帝国最高统治者礼萨汗、“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将军、保加利亚国王、法国总统和总理、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都先后接见了他。在德国,希特勒为潘德明作肖像画一副。
正如希腊首相维尼齐斯所说:“潘先生,从你的身上,看到了东方文明古国的觉醒和力量!”中国一介平民收到各国政要、时代名人亲自接见,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驻法公使顾维钧主动联系了潘德明。这位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并为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的外交家引荐他见了张学良。不久前,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少帅”不战而退,成为全国罪人,以治病为名蛰居法国,悔恨交加。面对潘德明“为国环球”所展现的自强和不屈,心情尤其复杂,于是命人拿来笔墨,为潘德明题下“壮游”二字,鼓励后者“一鼓作气环球世界,为中国人争气”。
接过张学良赠予的欧罗巴游轮的船票,潘德明壮游的足迹去到当时世界最有生命力的美国。
罗斯福总统共接见潘德明两次,并邀请他参加芝加哥博览会。彼时,福特汽车如日中天,不仅是美国制造业的明珠,也是人类最强生产力的代表。福特送给潘德明一个小盒子,装着生产福特汽车的12种原料。打开一开,皆是铁矿砂、石英石等寻常之物。
潘德明想,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只要国人觉醒,谈何不强。尤其是青藏高原,地貌广阔,蕴藏丰富,可惜人迹罕至,资料奇缺,于是暗暗立志,回国后,骑行青藏高原,丈量祖国。
“勇猛精进,奋起直追,雪‘东亚病夫’之耻”,“为国环球”,期间,南洋的报纸一直以激越的口吻报道这场征程。
1936年6月10日,潘德明历时七年,完成异国万里,踏遍五洲的壮举,回到祖国,经广西、云南,再沿长江而下,回到上海。
英雄归来,迎接他的本来应该是鲜花和掌声。然而,就在他回到家中的次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侵华日军势如破竹,中华民族危在旦夕,潘德明作为中国骑行始祖的壮举,再也无人提起。
一个一车环游世界,可以展现国人风貌,却无法扭转中华民族的危亡。好似寒冬里的一株蜡烛,有所光亮,但是若要凭此取暖,显然奢谈,摇曳的时代,一阵风过,蜡烛就熄灭了。
动荡局势,已经不允许他继续梦想探索青藏高原。他将余款捐出,做抗日之用。改命潘子明,从此往事休提,娶妻生子,平静生活,成了邻居口中“菜场里面刮鱼鳞的糟老头”。那陪伴他南征北战穿越五洲,会见各国政要的自行车在另一个角落,落灰,生锈,化成废铁。当南洋华人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向他打听一位叫做“潘德明”的民族英雄,他只淡淡说道,你们要找的人已经死了。
1976年,上海市永康路37弄的简陋小屋里,潘德明安静离世。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