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不寒中概股
一年365天,中概股危机有300天都是头条。
2012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扎堆赴美上市之后,媒体质问:为什么中国没有Facebook?时至今日,中概股回归,“40家本土巨头,为何不敌一个亚马逊”的标题再次引爆舆论。
每一次股市动荡,我们都要迎来一波对我国科技公司模式的“自省”,“中国企业缺少原创,只是商业模式或商业渠道的整合”“你如果买苹果、谷歌、亚马逊,你买的是科技发展趋势。但如果你买中概股,你买的是人口红利。”之类的论调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舆论引导之下,一边是对毫无技术含量的“国货”的追捧,一边是对真正的本土科技企业吹毛求疵。尽管中国互联网企业已经形成自有模式,并成功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在资本市场中却禁不起一丝的风吹草动。
回归港股
中概股市值整体下挫,新经济类“中概股”,在中、美两国监管部门的夹击之下,以及市场的集体唱衰之下一泻千里。
2000年开始,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相继亮相纳斯达克,到2011年互联网企业扎堆赴美上市。
A股境内上市要求连续三年盈利、禁止外资涉入的条件,挡住了大量靠海外机构投资“烧钱”崛起的互联网企业。而互联网企业又需要上市融资,以获得继续“烧钱”的机会,在这一无解循环下,赴美上市成为必然选择。
而港交所的“同股不同权”禁令,也一度使其错过阿里。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回归港股作第二上市,引发中概股回港潮。政策激化下,从年初开始,快手赴港上市,百度、哔哩哔哩、携程在香港二次上市,目前中概互联的前10大持仓,除了拼多多没有在港股上市,其他都在港股上市。
12月3日,据“滴滴出行”微博消息,滴滴公司即日起启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12月8日,微博在香港上市,首日破发,触及低点253.2港元,较上市价格272.80港元下跌7.2%。在此之前,同样登陆港股二次上市的网易云音乐和B站遭遇首日破发,快手在半年内跌破发行价。
财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表现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垫底。恒生科技指数、国企指数、恒生指数截至12月7日年内跌幅分别为29.17%、20.59%、11.92%,在全球主流股票指数中占据跌幅榜前三席。
港股能否接下回港的中概股也备受质疑。港股的流动性不足,以及资金对新经济公司的接受度差,单纯依靠业绩兑现,将会影响中概股估值。
随着更多的中概股回到香港上市,将对港股市场将带来正面影响,形成的聚集效应也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的到来,更多中概股回归是必然选择。
中概股市值下挫,不会因为在港股还是美股而改变。滴滴从上市到退市的全过程,向全球投资者展示的政策压力,是中概股市值下挫的根源。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共同富裕”“数据安全”,三道红线之下,互联网企业的红利期之后,其不确定性开始凸显。
舆论的双标
在经济下行期,互联网企业的任何一个负面新闻,都将放大这种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互联网巨头在舆论中形象的转变,堪称21世纪众生现形记,也真实反映了经济增速放缓对舆论场的影响。
互联网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增速放缓,也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已经习惯互联网企业狂飙突进的舆论场,却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8月和9月,国内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仅3.3%和4.5%,处于近一年来增速最低区间。
11月8日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二季度阿里收入2006.9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期增长29%。如果刨除合并高鑫零售的影响,阿里本季度收入增速16%,远超整体增速。
然而,对阿里这样的企业,人们有着更高预期,仅仅跑赢“大盘”是远远不够的。阿里市值持续下跌,年初至今,已经跌去47%的市值。而在接连的舆论丑闻中,阿里的企业文化也屡被吐槽,甚至成为原罪。
网络舆论对巨头的围剿步步紧逼。新贵CEO 接连退隐或主动闭嘴,教培行业地震,滴滴赴美上市风波,中概股市值也让人步步惊心。
股民们最爱问的问题是:现在是不是个抄底的好机会?
已经近乎崩溃的恒大都有人火中取栗,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的中概股们简直就是掉在马路上的人民币。而无论营收还是盈利都远超绝大多数企业的阿里,在某投资论坛上,有网友将其比作“烟蒂股”。
公司自身发展才是根本。阿里规模与商业模式在此,市值的回归只是时间问题。三季度,阿里巴巴产品开发费用为152.97亿元,在云计算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阿里的未来仍然不可限量。
同时,阿里重调组织架构,蒋凡调任国际业务。国内流量见顶,海外业务的开拓将成为集团未来主要的用户增量来源。
张勇在内部信中指出,过去几年,阿里海外市场增长迅速,海外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达2.85亿,但距离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距离在潜力广阔的海外市场有更大作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概股安然过冬
真正的寒冬,在到来之前绝不会悄无声息。
在舆论场中,吃尽政策、人口红利基础之上的中概股们,在“至暗时刻”迎来了检验硬实力的机会。
拼多多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收215.06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较一季度的239%和二季度的89%放缓;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16.4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85亿元。
然而,拼多多的年初至今市值已下跌64%。此外,受反垄断影响的腾讯控股、美团等平台公司今年以来均收获16%以上的跌幅。
业绩与市值表现完全不匹配,公司基本面表现与市值脱钩,再强的护城河,也难以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如果一纸禁令就能摧毁一个行业,那么企业必然没有想做时间朋友的投资人。
自2021年7月2日滴滴出行APP下架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如履薄冰。继滴滴出行之后,货买买等一系列APP也被下架,小红书、Keep、喜马拉雅等多家公司宣布取消赴美IPO。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可谓层层加码。
微博在香港上市首日下跌,政策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对互联网行业仍保持谨慎。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3日收盘,今年来,在美上市的所有中概股中有239只累计出现了下跌,占比高达73.8%,其中更是有123只中概股的累计跌幅超过50%,占比达38%。
政策的不确定之外,企业自身商业模式的和盈利能力才是根本,“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回首过去十年,网约车大战、外卖大战、共享单车大战、P2P大战、在线教育之战,能活下来的都已经站稳脚跟,在摆脱野蛮生长状态的中概股企业,以往“亏损换增长”的发展策略,“增收不增利”的烧钱模式,将难以持续。
烧钱扩张、烧钱,亏损,上市,国产创业公司的一贯流程,再也难以持续。遏制平台的无序扩张,流量见顶,红利期之后,精细化运营、硬科技的正面较量成为必然,中国科技企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公司不是国家所迫切需要的,也就随时可以淘汰掉。
凛冬将至,中概股企业裹好自己的被子,定个小目标,比如“先赚它一个亿”。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