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折射造车2.0时代十大趋势
当然,智能汽车可能不是个人唯一的私有计算中心,但它肯定是最佳载体之一。
正如任何其它共享经济一样,当个人不在车上的时候,车的算力、存储空间和电池完全可以被共享,如此,智能汽车将变为分布式边缘计算与数据中心,以及分布式的储能中心。可以用来挖币、做区块链的各种应用、科学计算等等。
整车零部件将急剧减少,代工模式可行性增大
本次上海车展,各种新能源车透明展示底盘和智能化设备,其模块化、集约化程度相比燃油车有质的飞跃。一个新的趋势是,新能源智能汽车正在快速模块化,降低整车制造门槛,这一趋势无疑利好造车新势力。
摩根士丹利以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为首的分析师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表示,根据与主机厂、供应商和电动汽车领域专家们的密切沟通,在未来10年,随着汽车制造商实现更高的产量、简化生产流程并改进汽车设计,电动汽车所需的零部件数量最终可能会从目前的约1万个减少到100个甚至更少。
虽然这样的预测目前来看还非常激进,能不能到100个零部件很难讲,但趋势是明确的,由此将带来整车制造的产业分工变革,不但是麦格纳这样的有整车代工能力的公司将持续扩大业务,更有越来越多的二线整车品牌跑步进入代工领域。同时,像富士康这样有强大制造能力的玩家也将有机会切入。
比如车内的ECU,从70~300个不等,而且内部还使用了大量的MCU芯片。最近的MCU芯片的缺货可能是汽车行业最热门的一个话题,也使得整个行业对于汽车芯片的认知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短期内我们还是要靠产能解决,但是在长期怎么办呢?这里面折射出一个新的技术趋势,那就是汽车正在从分布式的计算架构往集中式的计算架构走,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的去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
分布式的计算架构需要上百个ECU,所以对应的芯片和种类也是特别多;而集中式的计算架构打造的是一个高性能计算机,这样的架构使得芯片的用量可以极大幅度地节省,计算机的模块化程度高,从而使得零部件数量变少,可以简化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单颗芯片的集成度和性能的要求就会比原来高得多。
智能汽车将从产品竞争走向生态竞争
我们面临着绝佳的成长机遇期,这个机遇就是智能汽车时代已然开始,生态但格局未定,大家都有机会去创新。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未来2-3年很可能是生态的关键窗口期,通过梳理历史脉络会发现,PC/服务器的发展史经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一开始是顶级玩家比如SUN和IBM做垂直整合,自己做整机和操作系统,甚至自己做芯片(SPARC和PowerPC)。但趋势总是开放战胜封闭,微软和英特尔的出现使得开放性成为业界的主流趋势,开放性摧毁了IBM的技术优势。再到移动时代,我们看到了更加开放的生态、并且还有开源的趋势。
如今在服务器市场,ARM的服务器越来越多占据了行业的市场份额,服务器操作系统从封闭的变成了Linux,这体现了生态繁荣的底层必须是开放的,相当程度上还得是开源。
英伟达之所以有今天在AI业界统治者的地位,击败同时代GPU的另外一位王者AMD靠的是什么?是靠CUDA这样的基础工具的打磨,是长期在软件和生态上的积累。
智能汽车行业也必将诞生车载操作系统,支撑上层丰富的软件应用生态,尤其是与个人空间属性相关的应用生态,开放开源是大势所趋。
在手机操作系统发展历史上,诺基亚推出过自有操作系统Meego,但缺乏规模效应,仅Nokia N9一款手机支持,开发者不愿在上面开发应用;三星推出过TIZEN,仅自家低端手机支持,无法吸引开发者,也没有成功;微软的WM7跟前代OS不兼容,导致原有生态无法利用,而Windows Phone进入时机比iOS晚了三年,也错过了机遇。最终成就霸业的,只有谷歌的安卓。智能手机的创新周期比PC快得多,安卓通过开源迅速击败对手,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
从历史展望未来,汽车品牌之间的车型竞争大概率将变成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比拼的是生态的繁荣度。除了特斯拉,操作系统很可能不是主机厂专属的,而且属于一个开放的第三方联盟。
数据驱动的软件2.0时代替代依靠人力的软件1.0时代
今天我们都在说软件定义汽车,但到底该怎么实现?传统上,我们依靠大量程序员,手工设计代码逻辑,这种高度依赖专家经验固化的软件开发1.0方式,是否真的能穷尽所有极端驾驶场景,能否适应复杂的人机交互场景?答应显然是否定的。
我曾经跟一家顶尖汽车品牌的架构师聊过,他说他们的自动驾驶决策算法包含了上万个跳转分支,想想都可怕,如此设计,里面的逻辑冲突该有多少?后期新增的代码会不会导致原来的功能失效?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