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网易丁磊:互联网公司转型在于产品需求驱动

2018-12-10 09:24
来源: 镁客网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同赛道的伙伴可能也没有想到网易的不合时宜却成了独树一帜的“杀手锏”,比如现在运用AI技术最炉火纯青的有道。

网易有道掌门人周枫和丁磊相识于2004年,当年丁磊直接邮件过去,言简意赅一句话“我是网易丁磊,找你有事”,周枫就像救火队员,先帮助丁磊做了密码“将军令”,后来又捣鼓搜索。而曾经的网易为了做搜索,每年恨不得砸上上亿元,结果惨败。

无奈之下,周枫做起了有道阅读、博客搜索以及之后的有道词典。到如今,有道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字典,它已经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平台,核心AI能力涵盖了经网络翻译、OCR识别、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语义理解分析。在技术的不断喂养以及业务扩展下,有道俨然是能够独挡一面的网易AI明星产品。

丁磊谈AI很含蓄,网易的AI发展也颇有些润物细无声,一点点滋润网易的各个产品线。

以移动音乐领域中算法推荐的先行者之一网易云音乐为例,它根据用户所听音乐的语种、风格和主题来为用户贴上标签,依次来推荐音乐,同时,再根据用户收听不同歌曲的时长、分享频次,收藏歌单的情况来优化算法,精准描摹用户画像,向用户分享其最钟爱的歌曲。

网易在这件事上很低调,直到扎心评论出现在杭州地铁的品牌营销中,众人才发现这个产品已经在用户中产生了超强的黏性。对于C端市场而言,得用户者得天下,这一点网易是个中高手。

而网易不动声色的AI版图中,李晓燕是个关键人物,她一手带起了如今的网易人工智能实验室。九年前,李晓燕组建了网易的多媒体技术部,后来延展到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深度算法领域。

丁磊虽说是个打碟的电音潮人,但毕竟技术出身,即使不追风口也不能忽视人工智能。

去年,丁磊下了指令,网易人工智能实验室升级为网易AI事业部,网易也划分出AI战略的三条线:AI平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网易AR、语音识别和NLP方向上的语音交互业务。

从开始到现在,网易的AI慢条斯理、“悄咪咪”地走了九年。网易的技术路线很明确:不会主攻基础性研究,更重实际应用。

网易的人工智能主要有两个平台:AI平台、深度学习平台;四个技术产品:网易洞见、网易影见、网易见外、LOFTCAM。这些技术正在完美地和丁磊热爱的产品结合,网易云音乐借助AI和AR的力,做了很多病毒式的营销,比如刷脸用AI生产12位图和专属歌曲。

去年9月,网易以“伏羲”为名,成立了专业游戏人工智能实验室,沈向洋是实验室的首席顾问。网易考拉、网易邮箱、网易云等产品线也在运用网易人工智能提供的语音语言、智能视觉、数据智能三大方向的技术支持。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朝技术转型时,都是内在的产品需求驱动,网易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丁磊做技术,本质上就是在给内部业务输血。

因此除了有道,网易的AI似乎给人小打小闹的感觉,但是后发制人的丁磊,保不准一个回马枪,再次冲到了前面。

毕竟互联网公司到最后,终究要进化成一家科技公司,养猪打碟的丁磊也不例外。网易的技术在为自有业务做嫁衣的同时,也开始向外进行商业化的扩展,但步伐还是比较慢,直到今年,才将AI平台对外开放。

按照丁磊过往的风格,他不是单独抽出一条技术线出来做业务的人,而是喜欢以产品经理的思路去做技术,所以可以预见的是,网易会是一个完美产品的创造者,而不会成为一个单纯的赋能者。

互联网下半场来临之际,各条赛道方向清晰,那些昔日共登顶峰的伙伴们、后来居上成为各大版面头部IP者,都在布局和战略中此起彼伏,加快脚步和先发制人是他们共同的节奏,而唯有网易,还是不紧不慢的节奏。

网易的野心看上去静悄悄,但谁又能说这不是大招之前的宁静呢?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