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枪匹马,陆奇正勇猛地跳向下一个坑
02 别无选择
但陆奇别无选择。
他本可以从微软离职后就功成身退,既然当时去了百度,说明他心中还是有些“大想法”。而从百度离开之后,无论是去另外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还是重回美国互联网公司、甚至是自己重新创业,做投资都或多或少不适合他现阶段的情况。
坊间传言陆奇在加入百度之前曾收到过腾讯的邀请,不过腾讯给出的职位是CTO,与他所期待的CEO相差甚远。而百度之后,其他大公司,比如阿里、京东、滴滴、美团,他们都是并非真正意义的技术驱动,他们并不能对科学家陆奇形成足够吸引力。
而一个小插曲是陆奇在拼多多担任独立董事,一度引发猜测。但这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科技公司在上市前通常会邀请一位具备公众影响力的人物,代表公众行使监督权。
不过,人们倒是喜欢将陆奇的离开归咎于所谓公司政治。
在陆奇入职百度的前半年,百度各业务群组及负责人都将直接向陆奇汇报工作,而陆奇将向CEO李彦宏直接汇报。但是到2017年年底,原先很多直接向陆奇汇报的业务,又变成向业务线相应副总裁汇报。
李彦宏与马冬敏的纠葛更是吃瓜群众的最爱。但实际上,公司内部的微妙关系,在哪儿都有。
2008年,时任微软首席执行官的斯蒂夫 鲍尔默力邀陆奇加盟微软,负责微软的搜索业务。在陆奇加盟后不久,微软推出了 Bing 搜索业务,陆奇在微软内部的地位进一步上升。2013 年,鲍尔默领导下的微软进行了大调整,原有的 8 大产品部门被合并为 4 个:操作系统 ( OSG ) ,应用软件 ( ASG ) ,服务器 ( C+E ) ,和硬件 ( WDG ) 。陆奇成为了微软 " 四大天王 " 之一。
一朝天子一朝臣,萨提亚·纳德拉接任微软首席执行官一职后,微软未来战略和业务重心都有所调整,内部的架构和人员调整也随之而来。据说真正促使陆奇离开微软的导火索是Slack收购案,陆奇看好这家公司,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微软现任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却表示反对,认为应该把资金用在继续打造 Skype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遵从内心,陆奇就不能给别人打工。但创业似乎也不适合他。尽管就凭“陆奇”这两个字,他就能融到不少的钱,但他毕竟已经57岁了。
于是,一切的可能性就都推向了“投资”,就像当初李开复离开谷歌创办创新工场一样。
“我要成立的不是风险投资,也不是天使投资。”李开复当时接受CBN记者专访时表示,他计划募集8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第一个五年周期,开创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和团队的平台,名为“创新工场”,开辟中国风险投资和创业的一个新模式。
陆奇的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处,观点也与李开复从谷歌离职进入新生活那会儿非常相似。
当时李开复说——主要的理由是看到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机会,和创业者需要辅导帮助。VC都往后期走,早期投资成为真空状态,是一个最好的搭建品牌,提供价值的机会。而做早期需要的团队和专长恰恰是我和我的创始团队拥有的。虽然做“超级天使”很辛苦,而且“批量孵化”引起不少质疑,我觉得如果能很快打造品牌、构建团队,这是一个很特殊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只有一个短暂的time window(时间窗口期),而且只属于愿意冒险的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投资轮次逐渐后移。
陆奇的选择和李开复的选择有何不同呢?
李开复是自己募资,更偏向“投资”,陆奇则是偏向“孵化”。李开复是以自己为创始人,创立创新工厂,陆奇则是借力YC。
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凭着陆奇自身的价值,他完全可以自立门户,YC中国一片空白,需要他从零开始组建团队,甚至募资,为什么他不像李开复一样自我成就,而是选择了一个在中国草根创业者心中认知度并没有太高的YC呢?
陆奇的答案是天时地利人和。
陆奇认为继续在大公司做大规模、强度高的工作已经不适合自己。而市场正处在大规模技术驱动创新的前夜,想要直接参与这次创新大浪潮的他认为YC这样专注创业投资及加速器的公司是最好的选择。人和的因素则是陆奇和YC总裁Sam Altman早在2005年相识,认为彼此志同道合。
对于陆奇来说,YC中国不见得是件易如反掌的轻松工作,习惯了从1到N的职业经理人角色,突然之间要做从零到一的事情,不知这位神级人物能否适应。(作者:深响)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