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首部《长三角区域大数据发展报告》在杭发布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各省市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指明了方向。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交汇点,区域正迎来一体化发展的新的重要窗口期。日前,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已在上海挂牌成立,努力促进长三角区域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3月30日,第二届浙江省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推进大会在杭召开,由泰一指尚为依托单位的浙江省大数据应用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上海大数据联盟、江苏大数据联盟、安徽省大数据联盟共同编著的《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在会上正式发布。

首部《长三角区域大数据发展报告》在杭发布

《报告》首次系统梳理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全面展示了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的创新活力。

此次报告的一大亮点是首次制作了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地图,地图收录了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企业/机构1055家,创新创业落点1205个,分布在长三角区域36个城市。从基础架构、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及大数据周边服务4大方向37个细分领域入手,全面展示了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生态。

一、政策红利释放,基础设施完善

三省一市政府相继出台大数据发展相关计划,针对大数据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浙江率先提出“数据强省”、上海打造“五位一体”产业链生态发展布局,江苏省抢抓先机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安徽省形成以合肥为“一体”、淮南、宿州为“两翼”的产业布局。三省一市因地制宜,逐渐形成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长三角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国10个国家级骨干网直联点中,有3个(上海、南京、杭州)位于长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内通信传输相对于其他地区网络流量绕转距离更短、效率及安全性更高。众多数据中心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区域内数据中心达90个。三省一市的集聚优势日益凸显,为区域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

二、培育行业双创高地,推动大数据产业提速

长三角区域通过整合社会、企业、高校资源,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体系,通过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大数据人才和领军团队就业创业。长三角区域拥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近 300 家、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约占全国 30%、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达47家,人才流入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依靠强大的人才优势和优良的创新孵化环境,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企业蓬勃发展。

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既有大型企业引领,又涌现出大批中小型创新企业,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有众多企业成立时间较早,在新时代积极转型,从传统互联网、软件公司转变为以大数据为主营业务方向之一。同时在双创氛围下涌现出一大批创业公司,在技术研发、定制服务等方面展现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已有231家大数据公司获得融资,在2010年后成立的大数据企业中,已有61家企业上市(包括新三板、创业板和主板),显示出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企业较强的竞争实力,众多企业推动数据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创新发展。

三、以点带面,区域协同发展

大数据企业分布在区域内36个城市,各地发挥自身传统优势,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迅速,不断助推大数据与各产业加速融合;上海市着力打造金融、医疗等垂直领域大数据服务;江苏省传统制造业借力大数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省在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领域引领行业创新,潜能无限。

长三角区域大数据产业逐渐形成以重点城市为中心,整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局面。

上海、杭州在全国范围内属于创新中心,区域内大数据企业较早发展,已形成产业规模,数量均超过300家。南京、苏州、无锡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大数据公司众多。合肥、淮南等城市作为后起之秀,把大数据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近两年大数据公司纷纷成立。区域内创新创业、产业协同氛围浓厚,沟通交流便利,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