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亿美金融资背后:商汤的新节奏与阿里的新选择
以下,关于商汤特色的官方数据方便我们更为直观地认识这家公司:
1)创立早期商汤便使用人才垄断战略,至今团队共吸纳了全球超过150名计算机视觉相关专业的博士,粗略统计,这基本上囊括了AI领域人才的主要群体。
2)在拿到B1轮融资度过资本寒冬后,商汤便开始加紧投入铺建超算中心,现在手握超过8000块GPU;今年年初,再向英伟达下单1亿元购买GPU。
3)过去三年,商汤每年营收平均增长率达到400%。在2017年,公司实现正向盈利,营收在10亿元以内。
4)商汤服务超过400家客户,包括高通、本田、中国移动、银联、中央网信办、华为、小米等企业及政府机构。
5)商汤业务范围主要涵盖安防、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车载等多个行业,同时以教育、新零售、机场、金融、楼宇、运营商市场作为其冲刺进军行业,总共涵盖10余个细分垂直业务线。
简单来讲,这是一家以“中国速度”成长起来的AI创业公司。
尽管创始团队是学术和实验室背景出身,但其业务模式和操盘风格却十分地“互联网化”。在较晚一年成立的“国家队”云从科技还在喊着“做一个行业就要将其打透”口号的时候,商汤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他的“4+6”、“1+1+X”业务模式。
“4+6”即指前文提到的业务范围,“1+1+X”即指“1(基础研究)+1(产业结合)+X(行业伙伴)”的商业模式,以此来打造人工智能平台。此外,自成立之初起,商汤便开始与行业内传统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以更快的切入垂直市场。
(制图:四月,数据来源:天眼查)
近两年,商汤还积极地与地方政府、知名基金进行联合投资,其公司内部也成立了专门的战投部门。
从其外部资本运作方式来看,“投资、并购、合资”三种资本运作方式,商汤已经深得其精髓。这对于一家技术背景的创业公司而言,十分难得。
如此看似有些激进的商业运作模式,创始团队有着一套自己的打法解读。
徐立将其称为“逃逸速度”。
在2018年初的一次授奖典礼上,徐立曾谈到,“当你创新的速度足够快的时候,当你真正能够做到把创新和产业深度结合的时候,那你拥有的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往前冲的速度,而这个速度在物理学里被称为逃逸速度。达到了这个速度之后,我们就可以摆脱地心引力,愉快地在我们的产业,在我们的行业颠覆中进行畅游。”
这背后的“地心引力”来自于算法快速迭代导致的窗口期被缩短。
据统计,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图像识别神经网络在复杂度上已经有了350倍的提升,尤以近两年为盛,语音识别的神经网络也复杂了30倍。
面对如此快速的算法迭代速度,留给以算法见长并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成长的时间并不会太长。而在这之后,需要强有力的落地和商业化能力。
为此,商汤在早期便砸钱投入建立起深度学习算法框架、超算中心等两套核心基础设施,甚至在港中文大学的实验室期间就已经起步。“因为底层基础设施已经打牢固,所以能够用AI赋能百业”,徐立曾说到。
通过阿里与商汤的此轮协作,“AI赋能百业”从传统的起点终于走到了“新零售”一类的更真实落地。很多人相信,自此以后,这将成为技术公司与巨头生态相结合的参考范本。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