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红海下,LIKE短视频是如何打好突围战的?
中国互联网网民获取信息的媒介已经历经文字、图片、视频三个阶段。促成这一进化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不断发展的网络浏览环境,包括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升级。目前来看,这一进化的逻辑有两点,一是信息从静态变成动态,二是信息从局限性走向大爆炸。
这也使得互联网网民养成了“快餐式”的信息消化习惯,如今各种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狂轰乱炸也证明着视频信息可能很快要取代图片成为首要信息载体。一方面,流量带宽提速以及硬件技术不断升级,比如在流量方面,互联网流量套餐自去年以来的盛行足以帮助用户养成大流量的使用习性;另一方面,视频载体拥有更大的信息储存能力,比起图片、文字,它的信息输出效率更高。
正是基于视频这一载体生存环境的改善,短视频才有了当下声名鹊起的成就,而短视频的发迹,一要归功于其属性上的优势,就当下互联网居民们碎片化的使用时间来看,10-300秒时间的内容可谓正中下怀;二要归功于短视频具有较轻的转型难度,从图片过渡到视频载体这一过程中,短视频不断受到创业者热捧,也渐渐表现出一些更优质的信息媒介能力。
正是这些优质基因让创业者和投资者们对短视频趋之若鹜,艾瑞相关报告显示,2012至2017年短视频平台方的融资事件占比达到44.8%。于是,短视频顺利搭上“风口”的高速列车,从而成为万众瞩目的互联网创业圣地以及社交应用的转型首选。
短视频各自为阵,生态链缺失性突出
长期以来,短视频的“发光发热”持续触动着全球社交应用平台的敏感神经,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加入到短视频社交媒介时代,但目前来看,全球涉足短视频的各类平台中,并没有一款产品真正做到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一是因为无论是先前社交起家的平台,还是后天出生的短视频分享平台,他们都还处在以某一点撬动周围生态的阶段,触手所及之处尚不够广;二是因为短视频产业链的上下游整合需要覆盖到内容生产、分发以及商业化变现等一系列的产业化运作方式。
由此也衍生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分工方式。一级市场中,Instagram、Snapchat、微信、陌陌、微博等社交平台已经实现了短视频社交媒介的相关转型,比如以图片社交起家的Instagram在2013年开始加入最长15秒的短视频功能,在2016年又将短视频的时长延续到60秒的上限;而国内熟人社交的龙头老大微信也在2014年将小视频功能加入到用户的朋友圈晒心情方式中。
对这些已经加入短视频功能的社交软件来说,加入短视频这一内容生产方式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事实也证明短视频的魅力远比想象的要大得多,比如Instagram在解除15秒的时长限制后,发现用户观看视频的总时长增加了40%。一方面,短视频打破了文字图片的内容环境,更具生动性;另一方面,短视频作为新生的内容生产手段,逐渐改变了用户的内容生产方式。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深圳线下】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