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智慧城市三部曲 城市未动、智慧先行

2014-04-15 00:13
来源: 赛迪

  智慧城市怪现象 只见智慧不见城

  与传统城市模式相比,智慧城市的亮点在“智慧”二字,但此亮点也造成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出现误区,即技术驱动特征明显,各地争相把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城市建设中,包括时下流行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等。笔者认为,智慧城市不是单纯信息技术的叠加,在技术应用之余,城市本身的诉求更该得到发掘和重视,避免所谓的只见智慧不见城市。

  一般而言,城市进步与三种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密不可分。一是工程性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二是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包括林地、草地、公园以及开放空间等的规划和利用,该设施系统可帮助改善空气质量、水质、气候等城市自然元素;三是社会性基础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城市人文因素。此外,与三类基础设施并行的,是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有超过300个城市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但多数城市规划只在上述三类基础设施的某些方面进行表面尝试,有关运行机制和管理系统基本没有变化。例如:智能交通可归于工程性基础设施类,目前该领域应用主要通过采集道路交通信息,为市民提供出行信息服务,而更深层次的交通路网优化以及交通信息整合等均为涉及;环境方面,传感器的普及使环境污染检测更加直观便捷,有关天气污染类的App五花八门,通过信息推送及自主查询,公众可以得到详尽的天气指数,但这对环境本身的改善没有助益。综上,可以发现城市智慧化太过平面,城市建设把太多精力放在状态监控及价值不高的信息服务上,有投入而无效率。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除了信息技术本身,建设者要对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心中有数,深度结合社会民生,做到层次清晰,循序渐进,避免资源浪费甚至未来推倒重建。

  “高大上”地挖掘智慧城市核心资源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此外,规划还就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了具体目标及策略,至此,我国智慧城市从概念导入期正式进入推进期。

  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形态,智慧城市的“新”主要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但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运行模式下,我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开发进展缓慢,极大降低了城市建设发展水平。

  究其原因,是数据开放未得到应有重视以及开放方式不得当,关键性的政府数据资源价值未有效开发,造成我国在数据开发利用方面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