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刘强东的「真假兄弟」

2024-05-31 09:41
锌财经
关注

作者|路世明

编辑|大   风

继刘强东新版兄弟论之后,京东最近的动作接二连三。

首先是涉及京东内部考勤调整、午休时间缩短、人员优化、“八条问题”等一系列事件引发了舆论热议。随后京东给采销员工的大幅涨薪又引起了一众打工族的羡慕。

接踵而至的,是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家医事业部被整体裁撤。据悉,京东家医上线近三年来并未取得显著突破,反而耗费了公司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其产品定位多次发生变化,但始终未能解决核心的销售问题。

从言论到政策,从涨薪再到裁员。看来京东这次确实动了真格,刘强东誓要改变目前工作低效、组织臃肿的现状,并从采销这个电商领域的核心入手,确保京东驶在正确的航向上,不会在这个内忧外患的节点被淘汰。

事实上,京东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困扰着阿里和百度等其他大厂。在度过高速增长阶段后,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大厂病”的弊端愈加显现。如何才能实现更好的“降本增效”,已成为困扰大厂创始人及一众高管们的突出问题。

只不过,相比其他大厂粗暴裁员的手段,京东“一个巴掌一个枣”的做法,显然“顺眼”多了。

业绩好、爱拼搏,才是兄弟

兄弟文化见证了京东的成长,但兄弟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刘强东对于“兄弟”二字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

2018年,面对开除一半员工的传闻,刘强东回应道:“京东还在不断高速发展,我们还需要人,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位兄弟。”

2024年,刘强东又说:“如果你业绩好,你可以永远不需要去加班加点,公司会永远爱你,给你非常好的收入待遇。如果你业绩达到了平均水平,只要你拼搏,公司永远不会辞退你。但是,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搏的人,这家公司永远不能容忍,一个不能容忍,都会逐步通过各种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来源:刘强东内容讲话视频截图

从不放弃每一位兄弟,到没有业绩的不是兄弟。不难看出,刘强东口中的“兄弟”,准确地来说是指与刘强东和京东在任何一个时期都能够“志同道合”的人。

要求员工与企业“志同道合”错了吗?当然没错。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生存问题永远大于一切。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可以忽略、淡化一些问题的存在,但在企业发展困难的时候,甩掉身上的“赘肉”也无可厚非。

况且,京东身上的“赘肉”的确让人难以容忍。

有京东员工透露,一些实习生两个月都不来,但通过代打卡骗走了公司1.5万元的工资。还有一位京东高管强调,在京东出现了代打卡的微信群,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个人甚至可以代20个人打卡,一天就能挣300多块。

另据京东内部统计,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别人代打卡。

图:京东总部大楼

企业发给员工工资,员工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1.4万人连最基本的出勤都做不到,由此可见京东内部松懈程度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以及混日子的兄弟究竟有多少了。

关键在于,近年来随着抖音直播带货和拼多多的崛起,国内电商领域的竞争变得极为激烈,原本属于京东的市场已经被逐步蚕食了不少,京东的发展速度大不如前。

在这样的局面下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还保留“假兄弟”的待遇、职位和福利,那不仅会深深打击到业绩好、辛勤拼搏的“真兄弟”,整个组织的效率也会出现迅速下降,京东的发展和未来就更无从谈起了。

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京东会突然开始严抓考勤,刘强东又为何会再次重申“兄弟”了。而这两件事的本质,就是要强调管理,清除尸位素餐的“假兄弟”。

活要干的好,钱也要给够

不少人认为,刘强东的新版兄弟论,实际上只是一个为了裁员节省人力成本的借口罢了。但这类声音,似乎有些站不住脚,因为京东兄弟们在挨了狠狠一“巴掌”的同时,也得到了刘强东许诺下的“枣”。

从时间线来看,自去年12月开始至今,京东已经多次给“兄弟们”实施了加薪。

去年12月27日,京东集团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京东采销等一线业务人员的年固定薪酬大幅上涨近100%,2023年初京东零售全员将平均加薪不低于20%。

到今年2月5日,京东集团又宣布自2024年2月1日起,超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

再到近日,京东又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来源:京东黑板报公众号

京东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涨薪激励措施,就是想在重金之下对组织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让真正有能力的兄弟站出来,止住当前的颓势。

一直以来,京东的逻辑就与其他平台型电商的逻辑有所不同。阿里等电商是平台型逻辑,以撮合交易为主,平台并不需要承担进、销、存、物流的风险;而京东是典型的自营电商逻辑,需要进、销、存、物流的全链条管理。

因此,采购和销售一直是京东电商的关键,采购控制着商品的上游,决定着进货;而销售控制了商品的下游,决定着出货。对于京东来说,控制了这两端很大程度上就控制住了交易的链条。

图:京东采销探厂

换句话说,京东采销是京东零售部门最为关键的一线岗位,也是京东实现低价的王牌、京东电商的基本盘所在。所以,对这两端进行强激励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至于客服岗位涨薪,实际上也是京东对于服务的一次提升,确保客服能够在售前售后带给消费者更好的体验,不断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增加平台复购。

从采购、销售到客服,不断涨薪的背后,不难看出京东正在加倍重视一线员工的价值和贡献,让真正拼搏的人得到应有的报酬。

放弃以往以规模拓展为主导的粗放式发展,转而将自身发展的重点再度聚焦在自身的核心业务上,稳住自身的基本盘,找到属于自身的优势,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这,就是京东应对“寒冬”的方式。

互联网大厂集齐患上“大厂病”

从1.4万人代打卡就不难看出,京东已罹患“大厂病”良久。

但事实上不止是京东,在竞争更激烈的当下,阿里、百度、字节等大厂都在被“大厂病”困扰,他们不断在寻找更适合自身改革的最优解,而“降本增效”作为治疗“大厂病”的主旋律,正愈发变得重要。

一个多月前,马云在阿里内网发表了一篇题为《致改革致创新》的帖子,其中提到了对阿里巴巴目前存在的大公司病问题的看法。

马云强调,大公司病是指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出现的一系列管理和运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决策缓慢、创新力下降、对市场的敏感度降低等。他承认阿里巴巴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公司病的症状。

同样在半月前,百度人力资源负责人崔珊珊在百度先进颁奖活动上也指出:公司已经快25年了,出现问题不奇怪,无法清醒和理智地看待才是不对的。“划地盘,设门槛,各自为战协同难”;“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这些“大厂病”问题。

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在2024年年度全员会上也多次提及“危机感”,他坦言最大的危机感是担心字节作为一个组织,正在变得平庸,包括低效、迟钝、标准低,无法取得新的突破。

图:字节跳动CEO梁汝波

喊话员工的同时,大厂们也在加速瘦身减员。

截至202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员工总数为204891人。阿里巴巴2024年第一季度减员14369人,减员比例6.5%。从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的2年多,阿里巴巴减员54425人。

百度方面,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百度的员工总数分别为45500名、41300名及39800名,2年间百度减员5700人。

大企业病的专业术语源自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具体到“大厂病”时表现为:企业内部层级过多,机构庞大臃肿,职责不清,决策复杂,行动迟疑,协调困难,信息沟通不畅;多头管理又管理过头,管理者思想僵化又独断专行,团队安于现状又墨守成规。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应对市场变化,而“大厂病”恰恰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不过,对于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大企业来说,想要改变现有的组织架构、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这中间的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

京东、阿里、百度、字节......大厂们能否像所说的那样治好自己的“大厂病”,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刘强东的「真假兄弟」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