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聚焦的阿里要做三件事
脱胎换骨,大取大舍,大舍大得……这就是过去半年到一年的阿里。
从2023年3月开始的组织变革,到接近一年时间后的断舍离,分合之间,阿里的动作、思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清晰。
一个发展了20多年、庞大的业务集合体,能够以如此干脆利落的方式,进行组织再造,说明操盘者的心是清晰的,手是稳的。
尽管总有很多告别的细节,让我们感伤。但收回来的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
——笔者按
01
应时而变
近几年来,阿里给人的印象是软、慢、容错率高。
其实,阿里之所以形成此前复杂的业务格局,和它几乎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全过程,密不可分。
比如,淘天业务是最核心的业务,但这个业务永远需要流量来填充,所以有了收购UC浏览器为代表的移动生态事业群的逐步建立,其最初的设想是为了给核心业务创造源源不断的外部流量。
再比如,10多年前智能手机的兴起,使得基于地理位置消费和即时消费变成可能,所以有了对本地生活业务的投入,乃至此后的新零售探索。
还有,由于高昂的IOE成本,阿里开始发展自己的云计算产业,在艰苦的十年创业后,拥有了亚太规模第三、中国第一的云计算业务,以及和云计算密不可分的ABC能力,也就是AI+Big Data+Cloud的一体化。
还有,很多很多……每个业务的创立、并购,都有其当时、当地所创建的足够的理由。
在流量鼎盛、市值高涨、鲜花著锦、烈火烹油的日子里,GMV的增速和上涨的市值,可以掩盖很多问题;但一旦市场面整个回归理性甚至悲观,问题就彻底的暴露出来。
如果从纯粹的局外人的眼光来看,阿里的业务其实是典型的“三环架构”:
最核心的,是toC的电商业务及支持电商业务运转的基础设施,如物流、支付、云;另一部分核心业务是toB的、已经形成足够规模效应、前途依然无量的云计算业务。
二环是有机会、有流量加持的情况下,具有电商基因的次级业务,如本地生活、新零售等,这些业务如果经过足够长时间的培养,是有机会形成独立闭环的。
三环是更外围相对离散的业务。
在核心电商业务的外部竞争不那么激烈时,阿里有耐心、甚至是有雅兴去慢慢的培育二环业务、甚至去试水三环业务,所以,过去我们才经常听到“不计成本”、“xx业务是成本中心,不是利润中心”之类的说法。
但竞争对手发育的速度和来袭的强度,改变了这一切。
所以,阿里如果要想面对竞争,就要也快、也轻、也简化链路、也降低成本,至少,不能死于臃肿和迟钝。
这既是应时而变,更是主动的战略选择。
02
断舍离
阿里问题的关键就是,竞争对手如拼多多、抖音,不但直接侵蚀电商的基本盘,而且流量成本更低、价格更低、效率更高。
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和敌决战,阿里首先就要让自己快起来,让身上的肉结实起来。
所以,一切的断舍离的底层逻辑,就是适当放弃三环,有选择的保留二环,尽最大努力强化一环,这就是阿里一年变革的底层逻辑。
而永福、侯毅乃至老逍、戴珊这些高层级管理人员的离开,逻辑其实也很简单——人离开了,断舍离的效率就会更高,再聚焦的速度就会更快。
中国人是讲人情的,中国的组织、公司,无论其外在形态如何,底层都是有浓浓的人情文化的,这是我们的文化底色,不以个别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所以,我猜测,这些“老人”,是相对主动的选择了离开,他们用一个不回眸的倔强,让这个组织能够更好的完成自我改造、自我修复和再聚焦。
看似无情,实则深情。
03
再聚焦
我理解的再聚焦,有两个半层面的再聚焦。
目标层面、组织层面、半个是资源层面。
目标层面,toC部分,毫无疑问是仍然以最长板的电商业务为核心,正在明确以消费者为中心,执行用户为先和价格力策略,并投资于消费者服务全程体验的提升。
在这个层面,阿里要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包括用足够的低价心智做好防守动作,避免下沉市场用户的流失;也包括利用sku丰富、服务体系完善等长板,去攻击对手的短板;同时还要分寸感极好的维护中高端用户的体验不下降,以及通过出海来获得更广袤的发展空间。
而toB部分,目前可以说是前途光明,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坚持公共云优先、AI优先,也在聚焦AI大模型赛道加大投资。半年时间,阿里已经投出了五个“独角兽”(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AI、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又称“国产大模型五虎”)。阿里巴巴也因此成为AI大模型初创企业的投资竞赛里,中国互联网巨头中最大的投资者。
光卖不买,形势堪忧;有买有卖,战略聚焦。
在整个云计算市场,阿里云可以说状态极好——一方面,阿里云深谙“云的尽头就是AI”的逻辑,非常密集的投资AI企业,为将来提供算力+模型的高端复合型业务打下技术底座;另一方面,在已经肉搏的基础云IaaS市场,阿里云又主动出击,发动价格战,目的就是继续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增长。
可以说,云计算是最目标最明确、打法明确的一块业务,相对电商业务的多目标性和复杂体系,它简单的可爱。但这种简单,是技术上的先进性换来的。
以上是目标层面,而为了服务这个目标,组织变革随之而来。
其实简单说就是两句——在高层面请走老人,降低切割的复杂性;在执行层面大胆启用新人,用其锐气。
例如,吴泳铭刚出任淘天集团CEO,就立即开展了大刀阔斧的组织调整,年轻化管理团队全面接棒,6位年轻管理者几乎全是 80 后,他们被任命分别带领淘天集团各关键业务。
吴泳铭还明确提出,要重新梳理战略优先级,明确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阿里巴巴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
而这一切,从效果来说,可谓立竿见影。
例如,随着电商业务上的用户为先、低价策略等一系列措施的改变,在2月发布的最新一季度财报中,最核心的淘天业务,开始实现GMV、订单量、交易买家等多项核心业务指标的强劲增长。
同时,AIDC也继续快速增长,跨境业务的增长尤为明显,在重点区域市场持续取得进展,提升了电商业务的天花板。在资源配置和业务协同上,菜鸟与跨境电商业务实现高效协同,跨境物流履约解决方案带动了收入持续稳健增长。
在云计算方面,AI驱动是一方面,更复杂的格局是国内客户比较偏好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混合云,应该说,这和全球云计算以公有云为主的模式有一定的偏差,而公有云的标准化、非定制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带来规模效应,所以阿里坚持推动公共云优先,也使得盈利能力提升,同时优化了销售服务体系,目标直指更快增长。
但是,要更长久的检验阿里的变革效果,还是要看新财年的持续表现。我相信,只要“新阿里”保持战略更为聚焦,发展路径更清晰的这种状态,也就是坚持以国内、海外电商和云计算为核心,通过菜鸟提供支撑国内和海外电商发展的基础能力,这种更简单、更坚固的三角形协同发展,会令阿里的整体价值更能完整清晰地展现出来,也向内外部清晰释放了面向未来的增长信号与决心。
在未来的1-2年里,我猜测阿里有三件最重要的事。
第一件事,在电商业务上,集中全力打正面战,成体系的压制对手,确保核心电商业务的国内头名和海外高速增长。
第二件事,强化云业务,确保在AI时代的结构性产业变革中取得先机,而这的确是阿里所长,也是阿里目前电商业务对手的短板;
第三件事,把组织变革、资源整合、目标再聚焦三件事完成,随着一系列调整迅速落地,重新进入建设和发展周期。
预测一下,如果这三件事都可以成功完成,那阿里就可以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底层技术的研发,无论是变得更像微软还是更像亚马逊,我们都欢迎。我们真心希望看到,下个十年的阿里,不是吃人口规模、供应链红利的阿里,而是吃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红利的阿里,像过去20多年一样,继续走在产业的前端。
原文标题 : 更聚焦的阿里要做三件事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