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烧钱抢市场受不了,顺丰赴港搞钱

赴港搞钱,顺丰抢跑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这是12年前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说的话。

28日,顺丰公布了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表现,营业收入达到1243.66亿元,同比增长66%,但漂亮成绩的背后也面临资金运营的挑战。为填补资金缺口,顺丰计划在香港上市,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的资金支持。

在A股借壳上市六年后,8月顺丰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一事再次吸引了行业关注。若此次冲刺港交所成功,顺丰将成为快递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就在顺丰为此紧锣密鼓的同时,菜鸟、极兔传出赴港上市的消息;路歌之后,G7物联与易流科技合并,合并的新公司正积极筹备在香港上市;已经在港上市的京东物流也在进行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试图激发组织效率和活力,“三通一达”更是密集推出各种变革计划。

一时之间,快递行业似乎又要涌起新一轮资本浪潮。

二次上市,只为搞钱

一直以来,香港证券市场凭借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完备的制度和一流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海内外企业赴港上市,与沪深市场形成明显互补。再加上美国相继起草、修订并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赴美上市之路已然断绝。即便是已经在美成功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也纷纷借助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方式“回巢”香港。

所谓二次上市,又称第二上市,是指已在“认可证券交易所”(Recognised Stock Exchange)和“合资格交易所”(Qualifying Exchange)上市的海外发行人(即非在中国大陆或香港注册成立的发行人),将该交易所作为其主要上市地,同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进行二次上市。二次上市后,发行人所发行的股票,以存托凭证(Depository Receipts)作为主要形式,通过国际托管行和券商,可以在主要上市地和香港同时进行上市交易。

通俗来说,二次上市就是再去二级市场低成本融资搞钱,毕竟向银行贷款不仅要付出利息成本还会拖累利润水平。这一点对当前的顺丰尤为重要,这些年又是买飞机又是建机场,负债率节节攀升。据Wind数据显示,2020—2022年,顺丰控股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94%、53.35%和54.67%,逐年增长。其中,2022年资产负债率为该公司上市以来最高水平,超过大多数同行。2022年报的数据显示,圆通、中通、韵达和申通快递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0.73%、30.63%、55.13%和59.63%。

而从这次半年报来看,顺丰资产负债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也仍有53.58%,而正常情况下物流行业资产负债率50%以下合适。从负债结构来看,今年一季度末,顺丰的短期借款为139.22亿元,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为200.3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13.1亿元。也就是说,一年内到期的债务总额约为452.7亿元。与此同时,顺丰的货币资金为319.04亿元。可以看出,顺丰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近百亿元的差额需要解决。

此外,登陆港股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国际化,包括在财务和会计制度、市场监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助力公司发展及未来潜在国际间并购。自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以来,相继已有17家中概股公司实现回港二次上市,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百度、携程、中通等,几乎占了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

港股投资者顾虑何在

而在顺丰赴港之前,中通快递就在4月2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自愿将其在香港联交所第二上市地位转为主要上市地位的事项将于2023年5月1日生效。公司将于生效日成为于香港联交所及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的公司。

同为国内快递公司,为何它选择了不同于顺丰的上市方式?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通是“由美赴港”,顺丰是“由A赴港”,不同于二次上市,双重主要上市发行人虽在多个交易所上市,但港交所会同时作为发行人的主要上市地。虽然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市场监管要求,还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但其主要上市地位则可以抵御被纽交所退市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流动性方面,以双重主要上市回归的企业有望被纳入港股通,从而能吸引南下资金的支持促进企业发展,也有利于日后回A股,实现“三地上市”。

即便顺丰本身具有“深港货运”的历史沉淀,还拥有三家港股上市公司:顺丰同城(09699.HK)、顺丰房托(02191.HK)、嘉里物流(00636.HK),但在顺丰选择赴港二次上市之前,资本市场对此普遍怀有疑虑。因为港股非科技、新兴类企业的交易流通性其实是非常差的,有的大型地方银行股500亿市值一天交易不到千万,所谓二次上市只是多了个融资渠道而已。

物流股虽然情况稍好,但也快跌成狗了。近三年以来,“数字货运第一股”维天运通股价下跌20%,京东物流和满帮物流下跌近70%,而安能物流一度跌到3元以下。哪怕顺丰对外宣称自己是一家带有“科技色彩”的技术驱动型公司,但从其成本结构来看,目前仍具有劳动密集型公司属性。毕竟仅2022年,顺丰的人工成本就接近千亿。

另外,投资者更加忧虑二级市场的寒意不断向新股市场传导。随着交易量下滑,市场信心不足,新股估值打折,港股上半年IPO集资额跌出了全球前三,排名第六,IPO表现为有史以来最差。今年刚扭亏为盈的“第三方即时配送第一股”,看似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据顺丰同城招股书及年报显示,2019-2022年,净亏损分别为4.70亿元,7.58亿元、8.99亿元和2.87亿元,累计亏损24.14亿元。如果以顺丰同城发行价16.42港元计算,即便是在上半年扭亏为盈的预期之下,当前市值也已经蒸发近3成。

如果菜鸟、极兔快递、货拉拉和顺丰今年都如愿在港股上市,那么港股市场物流股的竞争将会更加热闹。

弥补资金缺口的同时,更要打开国际市场

如今的快递行业,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了存量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所以卷向海外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今年1-5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963.9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96.8亿元,同比增长12.3%。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600亿件提前172天,比2022年提前34天。

行业极致内卷的背后,是疯狂的价格战。

自2019年开始,在中通的主导下,快递行业发动价格战,行业加速进入出清整合阶段。价格战经过一年半时间,二三线快递公司陆续出清,一线快递龙头形成了寡头垄断的态势。在这一年半的价格战过程中,快递公司件量规模持续维持高增,但盈利空间受到了显著压制,快递行业也随之进入了“重格局、轻业绩”的份额竞争时代。据2020年中旬同比数据显示,单票价格下滑近13.6%。截至2021年5月,圆通、韵达、申通以及中通快递(不含派费)的单票收入分别为 2.04 元、2.02 元、2.07 元和 1.29 元,这一数据均已降至历史新低。

疯狂的“以价换量”让大家都痛不欲生。在竞争激烈的2020年上半年,通达系归母净利润均出现负增长,申通和韵达的净利润跌幅甚至一度达到91.51%和47.47%。到了2021年,我国全年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1083.0亿件,快递业务收入是10332.3亿元,平均单价历史性地跌破了10元,申通这一年亏损了将近10个亿。

2020年,以时效件起家的顺丰“丰网”以加盟模式切入电商件市场。但顺丰与京东的区别在于,后者从卖货到送货,无非是砸钱做基建;前者从送货到卖货,却是九死一生的地狱难度。

与此同时,还要和新势力极兔一起亏钱抢市场,由此造成2021年一季度巨额亏损,全年净利润同比减少了40%以上,最终只能让极兔接盘这个烫手山芋;而顺丰股价也在一年里阴跌近七成,市值蒸发超过3000亿。直到去年四季度,低毛利的特惠专配业务全部完成退市,主打的标快产品保持稳健增长,才让顺丰缓慢回血。但过低的单票价格让毛利率相较最好的2017年依然下降了接近8个百分点,净利率也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

而且,物流业务的增长瓶颈也若隐若现。其经营简报显示,今年5-7月速运物流业务量分同比分别增长8.98%、0%和-4.13%,营收同比增速为8.82%、3.59%、0.07%,趋势堪忧。

从目前来看,国内快递行业的竞争格局变化较小,强者恒强越加明显。中金研报提到,跨境电商通过去中间化,重塑中国品牌的海外渠道力,增强产品力对品牌力的传导,带动中国品牌出海。同时,商流话语权的增强也将带动中国物流企业扩大服务半径,加快全球化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不过,跨境业务本来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而且收购并购也需要大量的财力来支撑。有媒体指出,顺丰上市以来融的280亿,大部分都用于国际化供应链建设了。今年并购嘉里物流旗下于亚太地区及欧洲从事快递服务的若干附属公司,仍需要2.5亿港元的开支。此前,嘉里物流发出盈利预警,今年前5个月,嘉里物流预计净利润仅2.9亿港元,而去年同期,也就是去年上半年,嘉里物流净利润高达23.72亿港元,净利润同比大跌的只剩下零头。

更重要的是,未来既是“成本定价权”竞争的时代,同时也是“末端网络权”和“航空天网权“竞争的时代,也可以说,快递行业的竞争会迎来“超级基建”的竞争。

而重基建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投入巨大。以海外仓为例,它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不仅能够降低跨境物流的成本,还能够提升物流的效率,因此物流企业在海外仓建设方面可谓是“不留余力”。截至2022年6月底,京东物流也已在全球运营近9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总管理面积近90万平方米,跨境网络总仓储面积同比增长超70%。

除此之外,由于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不断飙升,国际航空物流的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行业渗透率方面,上半年国内跨境电商交易额占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的40.79%。2018-2022年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分别为29.5%、33.29%、38.86%、36.32%、37.32%。2022年财报显示,顺丰的供应链和国际业务营收达到了878.7亿,营收占比达到了32.85%,成为了顺丰集团第二大营收业务。

在机队建设方面,顺丰则更具优势。目前顺丰航空机队规模已经达到81架全货机,其中波音737-300F、737-400F以及757-200F分别为14架、3架和42架。而按照顺丰航空方面此前公布的计划显示,今年年底之前,花湖机场计划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以及4至6条国际货运航线。在供应链业务方面,顺丰立足于2022年开航的花湖机场以及2023即将投运的顺丰枢纽转运中心,有意打造立足中国、连通全球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大网。

最后,物流是一个软硬兼备的行业,所以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对于出海企业而言,“软设施”数字科技和本地化运营也是一大挑战。由于海内外市场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内经验在国外可能水土不服。所以在苦练内功的同时,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应变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

顺丰能否“破风”?罗超频道

财大气粗的顺丰,为何也缺钱了?一点财经

顺丰向国际物流巨头迈进了一步 李响 电商报Pro

中国快递烽火30年:最简单的生意,最纯粹的江湖 锦缎

顺丰为什么认输了?黎铮 有数DataVision

快递业的无限战争 星海情报局

- END -

       原文标题 : 烧钱抢市场受不了,顺丰赴港搞钱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