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夹缝中求生,“三战选手”嘀嗒的上市困境

2023-03-07 15:16
洞察IPO
关注

作者:潘妍

出品:洞察IPO

2023年春节之前,滴滴出行APP在经历18个月的监管后重新上架。1个月后,嘀嗒出行火速递交招股书,三闯港交所。

三年过去,嘀嗒出行依旧专耕于“小而美”的顺风车领域,两次IPO无果的背后,或仍是存在诸多问题。

暗流涌动,夹缝求生

其实在嘀嗒出行前两次IPO时,《洞察IPO》就曾对其进行过简单剖析:《嘀嗒出行单靠顺风车钻空实现扭亏,部分募资拟用于优惠券促销活动》;《嘀嗒出行4年未获新融资,市场、法规双压下亟待上市自救》。

值得玩味的是,2020年嘀嗒首次申请IPO时,正是对手滴滴被传即将上市最热的时候。而2021年嘀嗒二次递表时,滴滴、哈啰正在申请纽交所;2023年1月,滴滴出行APP重新在各大平台上架,2月嘀嗒立即宣布三战港交所。

忍不住问一句:嘀嗒,你在怕什么?

嘀嗒出行IPO之所以不顺利,一方面是近年行业频发黑天鹅事件;而另一方面,也和嘀嗒自身业务生于“夹缝”之下,与其他平台竞争激烈有关。

对于早期的嘀嗒来说,“夹缝求生”是最真实的写照,时刻不敢松懈,生怕下一秒就被挤出局。

2014年,在滴滴和快的围绕“补贴”、“烧钱”激战正酣之时,嘀嗒出行依靠彼时还无人涉足的顺风车业务成功切入移动出行赛道,并凭借轻资产高毛利的运营模式,先后获得IDG、易车网、挚信资本等青睐,完成了多轮融资。

只是好景不长。2015年2月,在烧了数十亿人后,“相爱相杀”数载的滴滴、快的选择化干戈为玉帛,宣布合并。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也正是此时,滴滴也将视线落在顺风车生意上,开始大肆招募顺风车车主,并宣布给予高额补贴。2015年6月,滴滴顺风车业务正式上线。

滴滴的入局,对专注于顺风车领域的嘀嗒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在2018年之前,嘀嗒处于完全被滴滴压制的状态也是事实。

以营收规模为例,2018年滴滴出行营收已达到1352.88亿元,而嘀嗒出行仅为1.18亿元。体量上的差距,让嘀嗒出行无疑是虎口夺食。

转折发生在2018年,因恶性事件滴滴全面下架顺风车业务。也正是这个时候,嘀嗒加大营销和补贴,快速拓宽市场,实现了弯道超车。

以嘀嗒出行创始人宋中杰的话来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计成本地拿下最多的市场份额,因为在互联网行业,做不到前三就意味着失败。

成果显著,嘀嗒出行营收规模由2018年的1.1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81亿元,年涨幅近400%。同时也实现了扭亏转盈,2019年嘀嗒出行经调整净利润为1.72亿元。

只不过,此后三年嘀嗒并没有延续这一迅猛增长,甚至利润呈现下滑趋势。

根据最新一版招股书,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54亿元、7.81亿元及4.28亿元,同期调整后净利润则分别为3.43亿元、2.38亿元及0.65亿元。

同时,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超高毛利率也出现下滑,由2020年的86.7%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80.5%,同期公司整体毛利率由82.7%降至74.6%。

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乘客的出行频率大幅降低,整个出行行业都进入艰难时期。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出行行业或迎来回暖。只是对于嘀嗒出行来说,除从前的老对手外,还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玩家。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1月末,全国共有300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目前,在顺风车赛道中,除了嘀嗒出行、一喂顺风车等垂直玩家外,滴滴、哈啰、曹操出行、T3出行等也均有涉猎,甚至出现高德、美团这样的聚合平台。

以哈啰为例,2019年才开始入局顺风车赛道,但在2022年顺风车订单已达1.5亿次,与嘀嗒出行旗鼓相当。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分别促成1.46亿次、1.23亿次及0.72亿次顺风车行程。

从车主规模上看,嘀嗒更是完败。截至2022年底,哈啰顺风车累计认证车主超2200万,而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嘀嗒出行认证私家车车主仅约为1240万。

可以看出,后来者哈啰来势汹汹,已成为嘀嗒出行不可忽视的劲敌之一。

结合各期招股书,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由2019年的66.5%下降至2021年的38.1%。

顺风车成监管重灾区?

如何形容第三次闯关IPO的嘀嗒出行?“归来仍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就十分贴切。

业务结构上,顺风车业务仍挑大梁。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嘀嗒出行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3.90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9.1%、89.6%及91.1%。

虽然2017年后,嘀嗒出行上架了出租车业务,但目前规模有限,营收占比甚至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出租车服务营收占比为3.6%。

图片来源:嘀嗒出行招股书

其实,在顺风车业务中,嘀嗒出行主要作为一个撮合交易平台的角色,向在平台登记提供顺风车搭乘服务的私家车车主收取服务费产生收入。所以,嘀嗒出行无需像其他网约车平台那样,需要组建车队、获取营业执照等项目上投入成本,嘀嗒顺风车每单收取的服务费,就是它的利润。

虽然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嘀嗒获得了亮眼的毛利率,但风险与机遇并存。

目前,中国顺风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正在快速发展。相关法律及法规通常适用于网约车服务,却无法直接适用于其业务模式以及顺风车及智慧出租车服务。

合法合规,成为行业的最大隐患。

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知道意见》,认同顺风车式参与者互惠互利,并将之与网约车区分。因此,规管网约车的法律法规并不适于顺风车服务。

同时,根据2022年11月修订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服务平台及该等平台上的司机需要取得若干执照及许可证,明确地将顺风车排除于规定的发牌制度之外。

顺风车“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管理制度,从本质上已经让嘀嗒出行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一种悖论。

另外,其安全风险性一直存在。

2022年4月,嘀嗒出行表示,每周封禁的顺风车车主平均超2000名,警告的顺风车车主超4000名,涉及违规多拼、诱导线下交易、人车不符、严重爽约、收取额外附加费等多种违规行为。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止2023年3月3日,嘀嗒出行累计投诉共计11628条,近三十天内累计投诉316条。而这其中,不少是对于嘀嗒出行平台监管能力的质疑。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对于以上问题,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公司面临顺风车市场法规有关的不确定性因素,不遵守法规、发牌制度发生变动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原文标题 : 夹缝中求生,“三战选手”嘀嗒的上市困境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