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膨胀十年:手机“空间杀手”的诞生
2010年8月,知名科技杂志《Wired》发表了一篇争议巨大的文章。
这篇名为《Web已死,互联网永生》的文章自信地声称,苹果的“iTunes+App”模式将彻底改变未来互联网的形态,甚至是人们生活的方式,而这一切都会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Wired》的信心并非毫无来由,2010年,苹果先后发布了划时代的iPad和iPhone 4,并配合着App应用这一新颖的形式不断蚕食着昔日霸主诺基亚的市场。
当时的《Wired》这样写道:“我们有苹果和iPhone、iPad这样的重型卡车在前面开路,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已经在用钱包为这样的App型体验投赞成票。这就让后Web时代的美好前景看起来更有说服力了。事实上,App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App的时代的确来临了,过去十年里,App几乎重新定义了互联网。如今所有人的智能手机里都有着无数个App,而每天打开浏览器的次数可能还不足3次。
不过,与《Wired》预言中不太相同的是,以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并不那么美好。在过去的十年里,App也已从为人们带来生活便捷的工具,逐渐成长为吞噬人们手机空间的熔炉。
回想2011年,手机容量或许只是如今的几分之一,却几乎没有人提及手机空间不足。2021年,手机存储大幅提升,空间不足的抱怨却不绝于耳。这样的变迁背后,野蛮生长的APP们无疑首当其冲。
因此,本文将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剖析App在这些年里发生的众多变化,以及可能的未来:
1.十年膨胀100倍,现在的App有多能吞噬空间?
2.是什么让App从划时代的产物,变成了吃掉手机存储的“毒瘤”?
3.臃肿至极的App还有药可救吗?未来会如何发展?
巨量App的“熔炉成长史”
上个月中,大学同学于冠找到了我,想让我给他推荐一款新手机。原因是“两年以前买的手机,64GB的空间不够用了”。
在给他推荐了一款符合需求的256GB手机后,我又顺口问了问他手机中是什么占据了巨大的空间。于冠的回答也不意外:“微信,QQ,淘宝,抖音这些呗,个个都是好几G”
Android和iOS系统智能手机,在出厂时系统便会占据一部分空间,于冠使用的64GB的手机,到手可用容量一般为50-55GB。如果一个App就占据2-3GB,64GB的手机也只能容下20-25个App。
64GB手机不够用了 图/网络
但早在2017年,极光数据的报告就显示,国内手机上平均安装的App数量已经达到50个以上,2020年,这一数据进一步增加到70个以上。
一边是生活中对APP的旺盛需求,一边是手机的容量跟不上膨胀的App体积,像于冠一样觉得手机空间不够用的用户,自然变得越来越多。
那么,过去的十年里,手机App的体积究竟发生了怎样大的变化?
由于手机App的具体占据体积会随着个人使用习惯而异,但其变化大致和安装包体积的变化呈正相关。奇偶派(jioupai)以手机App的安装包体积为例,五年一个周期,来呈现国内多款热门App的安装包体积变化过程。
需要提及的是,由于目前Android客户端已普遍采取动态加载技术(点击后再下载相应模块),来缩小安装包体积,这一数字相比之前安装包体积的参考价值会有所削弱,iOS系统客户端的最新体积会更具参考价值。
App安装包体积变化 奇偶派制图
可以看到,2012年4月,国内大部分主流App的安装包体积,除了微信的6.9MB以外,其它都控制在了5MB以内。而当年国内最新款的手机iPhone 5s以及三星Galaxy S3,起步存储空间都在16-32GB,显然是足够的。
2017年4月,国内App的体积已经开始明显膨胀,其中淘宝的安装包体积达到74.9MB,相比五年前膨胀了20多倍。微信,QQ的安装包都在40MB左右。功能相对单一的微博和优酷,安装包体积都突破了50MB,是之前的数十倍。
但此时的手机空间增长却远未赶上App体积增长,当年国内最新发布的iPhone 8系列,起步存储空间为64GB,华为在上半年发布的P10系列手机,存储空间也不过是64-128GB,相比五年前仅增长了1-2倍。
到了今年,我们以iOS客户端安装包体积为参考,各家App的安装包齐刷刷地突破了250MB。其中腾讯的微信和QQ以突破500MB的巨量安装包一骑绝尘。抖音,淘宝,贴吧也纷纷突破400MB。
此时再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机存储空间,占用20+GB的微信,10+GB的QQ,接近5GB的淘宝、支付宝、抖音,还有超过2GB的美团、京东、B站,便丝毫不觉得惊讶了。
毕竟,相比安装包体积在这十年里动辄上百倍的增长速度,App们占用空间的增长速度甚至还稍慢了点。但相比每5年仅仅增加1-2倍的手机存储空间,App无论是安装包还是占用空间,其膨胀的速度仍远远超出手机空间的承载能力。
而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这些年里App使用体验上的变化,似乎并没有App们占用的空间变化来得如此剧烈和庞大。
那么,十年里体积暴涨几十倍,数百倍,吞噬越来越多手机空间的App们,究竟胀在了哪?
无尽的欲望,失序的开发
“什么都想往里加,其实一大半用不着”。谈及App近些年的疯狂“膨胀”,已经转行的前App产品经理刘智并不觉得意外。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那几年,他曾参与到一个壁纸App的开发,更新和迭代中。为了提升用户数量,他参与的App从只有壁纸展示,更换功能的基础版本,添加进智能锁屏,新闻资讯,甚至视频播放,手办等各种新的功能,App体积也逐渐变得臃肿不堪。
这样的变迁,在国内的许多知名App中已成常态。
如今打开号称“小而美”的聊天App微信,发现页的视频号、直播、购物、游戏还有小程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打开淘宝,首页的飞猪、闲鱼、好药、饿了么、淘票票,都提醒着你它早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购物App。
昔日造出无数神梗的贴吧,现在一不小心就能点到小游戏和短视频;微博、美团甚至地图App里的限时领红包抽奖,0元领水果等功能,显眼到难以让人忽视到它们的存在。更别提在政策管控前,那些点击几下就能借钱,却和贷款资质毫无关联的各类App了。
地图App里夺宝,聊天App里购物和贷款
而这一切的开端,要追溯到2013年前后,随着用户流量从网页端向移动端大面积转移,那场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圈地运动”的变革。
2013年,当时国内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公布,移动端对总流量的贡献度已经达到50%;百度当年的财报也披露,移动业务的营收达到20%,相比去年大幅增长;当年的移动端网购交易额突破1000亿,淘宝客户端一年的新增用户数就突破了1亿。
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让用户的流量成为了各家大厂争夺的焦点,而App则成了他们手中抢夺用户的利器。在激烈的竞争下,BAT等大厂们祭出了收购和入股大旗,越来越多的App被划分进大厂的势力版图。
但同派系内割裂的App,并不利于圈占更多用户流量。市场研究机构TNS在2013年调查的数据显示,iOS平台上,排名前三的APP占据了用户使用时间的38%,Android平台上,排名前五的APP就占据了用户使用时间的34%。
一个显而易见的改善方式摆在了大厂们面前——把旗下众多App的功能,集中到自己最有优势,拥有最多用户的App中,借最大的流量入口,打造出一个“超级App”圈占用户。
于是,微信、QQ、淘宝、支付宝、微博这些积累了庞大用户的App,成为了大厂倾注最多资源的前沿战场。
聊天App上开始看新闻,刷短视频,用小程序下单;支付App能点外卖,买电影票甚至卖二手,曾经只能发布限制140字短文的App上可以带货、抽奖和购物……
不管用户们是否都需要这些功能,大厂如愿以这样的形式圈占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但这些App内的版块,也不是凭空冒出的,当越来越多的功能被集中在App中,App的体积的“野蛮生长”顺理成章。
而在App汇聚更多功能,体积变得越来越庞大的过程中,国内Android应用开发和推送生态的无序,也在为App的野蛮生长推波助澜。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