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越大责任越大,数字基础设施还要“稳”字当头
1月17日,2022年的春运正式拉开帷幕。据交通部门综合预测,今年春运全国将发送旅客11.8亿人次,日均2950万人次,较2021年同比增长35.6%。
面对流动的春运大军,各地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的查询、核验将再次迎来一股巨大的冲击波。您所在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够稳定吗?能扛得住吗?会不会出现不久前西安“一码通”半个月内两次崩溃的事件?当系统的访问并发量由平时的几千突增至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这对后台系统的即时扩容性,以及业务连续性的保障都将是极大的挑战。
发现问题,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消除所有瓶颈就能获得一次新的跃升。数字基础设施正是在这样的持续进化中才变得越来越强健,且韧性十足。
随着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各行各业都试图实现基础架构与应用的现代化,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需求,而对于数字基础设施来说,“韧性”与“健壮性”是两个最关键的点。
所谓韧性,就是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数字基础设施要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弹性、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健壮性更好理解,就是数字基础设施要确保安全、稳定、可靠和高可用。韧性与健壮性相辅相成,是政企在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基本保障。
那么,如何才能不断增强和磨炼数字基础设施的韧性与健壮性呢?
反思1:
危难之时显身手,唯有云可以解忧
当下正在热播的由陈坤、辛芷蕾等领衔主演的职场情感剧《输赢》的第22集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身处两大阵营的有“南周锐、北骆伽”之称的男女主人公在共同面对一个客户时,男主周锐在大力游说客户采用云计算平台,而女主骆伽则旁敲侧击,说云没有传统高端服务器方案安全。最后,本来想采用云平台的客户犹豫了。
也许类似的情节现在只能出现在电视剧中了。相比上云之初客户对安全性的担忧,现在的政企客户对云的安全、可靠和高可用性已经心知肚明。采用云原生基础设施,云容器可以实现秒级的弹性扩展,而且云天生具有资源的快速伸缩能力,比如遇到疫情突发这种状况,私有云可以联动公有云,实现自动的资源扩容,即使访问量瞬间骤增,也能保障系统不宕机,西安“一码通”崩溃这种情况也许就能避免。
同样是面对高并发量,长沙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是如何保障优质、流畅的体验呢?2021年5月22日零点,“数字人民币幸福新长沙”红包活动上线。活动期间,“我的长沙”APP单日新增注册用户超30万,参与活动人数达132万,资源使用峰值是平时的百倍以上。在活动中首次采用的“政务云+公有云”的模式,基于高效的云原生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了政务云在本地承受的流量压力,同时通过政务云与公有云间的多活容灾,以及云原生带来的高弹性,保障了系统平稳运行;多云容器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管理政务云上“我的长沙”APP的运行环境、公有云“我的长沙”APP容灾环境,以及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系统等多套容器集群,实施统一监控,确保故障后可以及时迁移、恢复。
诸多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云原生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弹性和高可用性能够确保用户安然无恙。
反思2:
从平台建设的集约化到应用的集约化
在西安“一码通”崩溃事件发生后,有人分析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应用的开发层层外包,导致质量不可控。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应用的集约化建设成为必然。所谓集约化,就是要加强顶层规划与设计,凸显技术、服务、管理与基础设施的高度统一利用,即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调度和统一服务。而实现集约化的重要前提是,加强调标准和规范建设,实现云平台建设、运维标准的统一,以及最大程度的互联互通。同时,集约化也意味着要遵从开放创新的原则,以统一开放的平台支持和满足个性化的应用需求。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打造智慧城市,还是建立电子政务云,实现集约化的路径就是从建设到运维的完全标准化。从技术实现上来说,这就需要基础设施云平台能够提供通用的稳定、可靠、高质量的技术支撑,从而避免应用堆叠式和重复低效的建设。当前,我们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基于云原生的城市云平台技术正从云平台的集约化,向着使能应用的集约化建设方向发展。
反思3:
从“建”到“买”,哪个更划算?
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普及,社会分工也在进一步细化。云的使用者与建设和运维者可以完全分开。以电子政务云的建设和运营为例,政务部门作为云的使用者,只要负责提出明确的需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上,将自己从费时费力的自建云平台的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只需购买成熟的云服务即可。
赛迪顾问的报告显示,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正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委托、龙头企业主导、生态跟进的方式演进。早期由政府投资、下属信息中心承担建设运营任务的方式给政府带来了较大压力,也不利于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当前,不少地方已开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北京、广州、深圳、武汉、长沙等城市已经先行了一步,通过直接购买云服务的模式,不仅可以实现政府的轻资产,减轻自身采购、部署、运维和升级硬软件资产的成本和压力,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整体平台的效能。通过交由专业的原厂团队来运营运维,就可以从容应对不断变化和越来越复杂的城市用云需求。
从长远来看,这种专业的服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政府财政整体支出,使公共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和实现优化配置,在出现疫情等公共事件时,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从而满足对城市精准治理和未来更加多元化的应用要求。
2021年1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为实现上述目标,数字基础设施需要从建设和运营的角度长远谋划,从重建设转向专业运营驱动下的云平台科学、专业、可持续发展。这不仅需要政企思想、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更需要先进、成熟、开放、稳定、安全的云平台作为支持和服务的保障。
当前,云计算正步入新的云原生发展阶段,基于云原生、分布式的架构,不仅可以满足政企兼顾敏态与稳态业务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政企的消费观念和模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传统自建、买产品“盒子”或应用外包等方式不再是主流,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云计算服务和运营公司去做,而政企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业务的创新、管理和可控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反思4:
长效运营是关键
此次西安“一码通”崩溃事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城市治理仍存在一些顽疾。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在建的智慧城市中,中国占到了48%;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500多个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过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在“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2021”上表示,我国智慧城市经过探索实践、规范调整和战略攻坚,现已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但确实存在“重平台、轻运营”“重政府、轻社会”“重建设、轻考核”等问题。赛迪顾问也在其报告中分析指出,随着智慧城市从投入期进入见效期,项目落地后的专业、安全和持续运营变得更加重要。
2021年1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新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要全面提升建设效能,创新政务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加强资源集约统筹利用,实现政务信息化建设由投资驱动向效能驱动转变。
一句话,长效运营是关键。当前,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应从以建为主逐步转向长效运营,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构建起政府引导、政企合作、多方参与、专业运营的价值生态。这将是各地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务应用、城市治理如何才能安然无恙?让数字基础设施变得更加健壮和有韧性是关键的第一步。
?原文标题:压力越大责任越大,数字基础设施还要“稳”字当头?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