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业:不上市,毋宁死?
12月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是不平凡的时间,在这个月内,国内有两家AI企业提交招股说明书——云从和云天励飞;而在海外市场,C3.AI也成功上市,开盘价直接飙升到100美元,甚至一度达到109美元,比IPO所设定的价格上扬160%。
除此之外,依图在11月也在上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而在更早之前,旷视也在香港进行IPO申请,但事后逐渐失去信息。
但不可避免的是,对于AI企业来说,他们都面临着问题:盈利及技术。
对于企业而言,没有盈利,就如同裸奔,而依靠外界的资助,虽然可以让自己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不可避免的是,在他人资助下的“衣食无忧”之后,是否能真正的做到“衣食无忧”?
某自媒体人曾在6月份的文章中写道,“外表风光的AI企业,10家企业有9家亏损,还有1家在申请破产”。在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在三年时间里,云天励飞亏损16亿;依图亏损72亿;云从亏损23亿。
即使在如此亏损之下,AI企业依然选择IPO——在所有招股说明书中,AI企业都明确表示“未来仍会有持续亏损或者退市的可能性”,颇有种“不上市,毋宁死”的气势。
旷视科技CEO印奇曾表示:“AI经过2016~2017年的快速爆发,已经进入产业的深水区,步入‘死亡之谷’。当前是各界对AI的高预期向下回落的阶段,哪个AI企业能穿越这个死亡之谷很难预测。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是物联网时代,AI更像当年的搜索引擎。所以,AI是物联网里一个核心技术的能力,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技术创新的主轴,但不是产业落地的核心点。”
可见,AI技术并不是当前的核心,而是如何把技术进行落地,实现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并落地到具体环境之中。
但在实际中,AI企业却面临着几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不难看到如今AI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1、技术壁垒真实存在?
在若干年前,如果与AI企业沟通,不难发现他们最常说的是“技术壁垒”,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从而打造技术壁垒,让友商不得不耗费更大的成本及精力实现突破。
但在AI企业的说明书中,却不难发现一句类似的话:由于相同技术技术较多,用户的可选择性增加,导致销售价格下调。
从中不难看到,AI企业所设想的技术壁垒并未实现,相类似的技术不断得到应用。而对于客户来说,只需要最终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在这一理念下,用户决定了AI企业,而AI企业耗费巨资建设的“技术壁垒”,更是被友商或其他开发者绕行。
而随着算法的更新及更变,越来越多的算法及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
2、芯片制作能力不足
在芯片方面,AI抛掷一注,似乎芯片能成为AI企业下一步的发展重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海思作为芯片设计企业,其成立于2004年,但一直到2011年左右,才开始盈利,而在之前,华为每年为其投资数十亿。
而反观AI企业,针对视频监控领域推出了不同的芯片,但就目前而言,仅有云天励飞的芯片得到商业化应用,而销售费用仅有200万,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回本。
另外从硬件设计角度看,国内大部分AI芯片都不算完全的自主设计,由于时间紧迫,企业不得不购买IP,对于自研GPI或者定制神经网络核心的能力基本没有。
3、股权代替薪资
股权通常是用于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但部分企业则利用股权作为工资支付——云天励飞支付员工薪酬为3630.33万元,公司员工有415人,平均工资约为9720元。而云天励飞的招聘中,薪资最低的为销售经理,位0.9万/月。
(图片来源于云天励飞招股说明书)
(图片来源于51job招聘信息)
据百度显示,“股权支付”的意思是“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于绝大大多数非上市公司都属于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公司能够适当地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现金流出。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公司经营业绩,留住绩效高、能力强的核心人才。
但其背后也有不少的问题:例如员工不能自由离职全身而退(各种约定),间接持股方式不能直接出售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也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4、身在安防,却不是安防企业
对于很多AI企业而言,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安防”企业,在他们心中,“安防”只是他们落地的其中一个环境,而非整体。
但不可忽视的是,人工智能落地最大的场景,就是安防——欧洲科学院院士徐雷在采访中曾说道:“在中国,AI已经成为‘刷脸’,很多应用基本是在‘刷脸’的基础上繁衍。”
值得庆幸的是,正是国内安防市场的巨大体量,让众多AI企业得以生存,从而实现自己的“宏图”。
“AI四小龙”已成过去式
不得不说,随着AI产业的发展,以及AI企业财报的公布,“AI四小龙”的说法已经称为过去时——在新AI企业的崛起下,走在前面的AI企业看似遥不可及,但长久以来运营的问题如果无法及时解决,即使依靠融资,也难以在未来持续维生。
美国著名的投资人弗雷德?威尔森表示:“我不想企业表现得像是个一味强调现金流得怪胎。但我们作为投资方所做的事情,确实就是为了允许所投资的企业在就算亏钱的情况下,也能将产品推出到市场,并将该生意和团队进行发展壮大,从而为创始人以及利益相关者赚取更多的利益。我们公司现在所投资的很多投资组合其实都是在亏钱的,我们常常做的事情就是低头看看他们提供的充满赤字的收入报告,然后抬头远眺,看下现有的资金在什么时候将会烧光,以便做好下一步(融资)计划。”
对于AI企业来说,如何找到下一步的接盘着,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财报数据,还是各地办事处在收敛,技术无法商业化已经成为目前AI企业难以落地的痛点,讲故事,也无法继续圆上AI的“美梦”。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