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停车智控技术加持精细化运营,小遛共享撬动下沉市场?
从2月份开始,随着返工大幕逐渐拉开,越来越多的人从各地返回工作城市,而他们所面临的烦恼除了吃饭难,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通勤。
按照网上对公共交通工具安全的排序,我们可以了解,几大主流出行方式的感染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交车>地铁>网约车/出租车>自行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所以,为了最大限度降低感染的风险,很多人重新把目光转移到共享出行上。不过这次的焦点不再是共享单车,而是共享电单车。
相比于1-3公里左右的短途出行,上下班通勤集中在3-10公里的用户需求大幅度增加,他们开始偏向更省时更省力的电单车。
共享电单车正迎来新一轮的流量高峰,而这会成为行业从暗战转变为正面厮杀的起点吗?
两轮出行新“战场”:巨头引领、群雄逐鹿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两个轮子上的大国”。
根据哈啰给出的数据,我国每天接近28亿次出行,其中有10亿次依赖于两轮出行完成,而这10亿次里面主要的服务依赖于电单车。在中国存量电单车的规模有3.5亿台,每年新增的电瓶车销量大概在四千万台。
面对如此庞大的短途出行用户需求,电单车的消费热潮曾一度被共享经济的机遇点燃,但是,随着共享单车从疯狂吸金、跑马圈地到潦草收场,整个互联网对共享经济的反思和冷静,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共享电单车上。
一位从业者表示,“共享单车带来的效应和收尾太过仓促,所以大家在电动车上很谨慎”。
其实,行业和资本开始回归理性,对共享电动车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创业者们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服务优化和体验提升,促成健康的竞争环境,从而避免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一地鸡毛,很多用户的出行需求开始转移到速度更快、活动范围更大的共享电单车上。
以杭州为例,有记者调查发现,城西已经成为杭州共享电动车的“主战场”,街兔、哈啰、骑电、雷风行、小溜等7家共享电动车品牌停放整齐,从平台数来看,共享电动车已经超过了共享单车。
这其中少不了巨头的引导效应。去年6月份,哈啰出行、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宣布首期共同出资10亿人民币成立合资公司,推出定位两轮电动车基础能源网络的“哈啰换电服务”。仅不到一周,滴滴调整两轮车组织架构,表示将出行单车事业部、电单车事业部,正式整合升级为两轮车事业部。
在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杨磊看来,共享单车仅解决了1-2公里内的出行需求,而更大的产业机会,是两轮交通出行。
当然,参与这场竞争的不止阿里、滴滴等巨头。因为共享电单车在一线城市经常遭遇政策监管,相对来讲,更有包容度的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反而为行业青睐,由此,我们看到,不仅哈啰、街兔、芒果等共享电动车积极进入低线城市,而且一些地域性较强的共享电单车公司,也借此发展迅速。
比如宁波的小遛共享,2016年12月启动运行,现已覆盖全国60个城区,投入车辆10万辆,注册用户人数已达千万级,累计投入4.8亿元。
巨头引领、群雄逐鹿,这或许是共享电单车进入爆发期的前奏和蓄力。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
10 双面顺丰,四处出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