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联璧”出事,斐讯“遭殃”,看P2P行业发展问题

2018-07-28 04:39
刀马物语
关注

而其中的“套路”就是,斐讯一度通过“0元购”的模式,获得了用户的追捧。不过,所谓的“0元购”其实幕后还是有很多的“瓜葛”。2016年1月,斐讯开始推出“零元购”模式:用户购买路由器获得一个K码,在联璧金融上激活K码,可获得商品全额返现,最终达到所谓的“零元购”。以斐讯K2路由器为例,原价399元的路由器可以以活动价359元买下,激活K码一个月后可以提现399元,这样消费者可获得差价收益40元。如果消费者以转手价50元左右转手K2,那么投资359元,一个月便能获得近90元的收益。

对于这种“白捡”的模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参与,但是激活K码是有条件的,是和联璧金融得到,是需要在这家平台进行投资的。而这么高的收益以及获得收益的投入“前提”自然就应该引起警觉了。那么这么便宜的事情?P2P平台本来就是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如果仅仅盯着所为的高收益,而忽略了高风险,真正风险出现的时候,就欲哭无泪了。现在很多用户就是深陷其中,损失惨重。

“联璧”出事,斐讯“遭殃”,看P2P行业发展问题

斐讯“钻空子”的营销最终自酿苦果

很多用户在下载了联璧金融App,激活路由器底部的K码,然后开始返现。但是想获得“高收益”就要想方设法地加快返现速度,这样就需要在联璧金融上投资。从而开始越陷越深,而潜在的风险却被漠视了,淡化了,以为真的天上掉馅饼就恰好“砸中”自己了。但是,很多这种高收益平台就是在盯着用户的参与机会,也就是说你看中了平台的高收益率,但是平台是看中了你的本金,一旦经营模式出现问题的时候,那就是血本无归之时。联璧金融出现问题被查封,投资人的损失难以估计。而斐讯也受到牵连。

对于斐讯来说,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着问题,指望用户通过激活所谓的K码来获得产品销售机会,这也是“诱导”的一种模式。当P2P平台出现问题的时候,斐讯自身的营销款如何回笼?据悉,联璧金融App上曾显示:“新用户实名后可无条件激活一款K码产品。老用户激活K2、K2G需购买3月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单笔满500元以上可获取一个资格。”据悉,联璧金融App当时具有定期与活期两种理财产品。投资定期的年利率达到10%-12%,活期年利率则为6.9%。有的人就是看中了这个收益,再加上激活K码之后的“不花钱”就可以得到产品,也就是所谓的“0元购”。

据悉,6月21日,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5名主要高管被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经侦支队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于斐讯来说,其实也是难辞其咎的。有律师表示,通过捆绑的方式来推广、销售金融APP,这是一种变相广告。“在这种情况下它必须去审核联璧金融的资质,并审查有没有违法的内容。如果没有尽到义务,它必须要承担连带责任。”更主要的是,斐讯通过这种模式,一方面获得大量资金,另一方面通过低成本营销吸引了用户进行P2P投资。吸引了大量的“钻空子”和“薅羊毛”的用户,随着平台出现问题,这部分用户的投资就面临着血本无归的可能。有业内人士表示,“相关斐讯产品本身附带有引导、诱导消费者进行投资理财的功能,涉嫌搭售、变相搭售理财产品的行为。”如今斐讯受到牵连,也出现问题,据悉,目前已经发不了工资了。

“联璧”出事,斐讯“遭殃”,看P2P行业发展问题

斐讯危机折射P2P行业问题

有人认为,“从商业模式上来看,零元购其实就是一个融资和用来销售的工具。当有些人看到它能够赚钱后,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占便宜,只不过泡沫破了。”这其实也有“欺诈”的嫌疑,而喜欢“占小便宜”的用户为了谋取那点点小便宜,结果却让自己越陷越深,尤其是涉及到P2P理财项目的时候,没有仔细甄别,更没有去衡量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就等着自己去“摘成果”?高收益面临着高风险,所谓的“0元购”背后,又如何盈利?如果只看到有便宜可占,那么离进入“圈套”也就不远了。这和曾经在街上“捡钱”后分赃的诈骗行为,其实是类似的套路。

目前,在主流的销售渠道,已经不再有斐讯的身影,斐讯公司是否能度过危机,依然是未知数。还有一个糟糕的信息是,有传闻称,斐讯所有公章已被国资委全部收走,创始人顾国平疑似失联。当然,这个信息还没有最终被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斐讯面临着极大的危机挑战,如果不能转机,那么斐讯必将面临生存的考验。而所谓的“0元购”模式也就此寿终正寝了。

对于用户来说,对于任何“借机”引导和诱导用户去投资P2P平台的时候,就要擦亮慧眼了,不能只看到年化收益率可观,更应该为自己的资金安全多考虑考虑,如果没有风险意识,没有对风险的防控意识,那么就不是收益率的问题了,很有可能是自己的本金难以收回的问题了。对于喜欢“薅羊毛”的用户也是如此,不要以为可以占到互联网平台的更多便宜,也要看到这个便宜是不是值得去占,是不是可以去占?如果没有这个“觉悟”,如果没有对风险的足够警觉意识,那么这样的便宜还是不占为妙。

可以看出本次P2P行业集体“出现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平台违规,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出现了“挤兑”风潮,进而发生踩踏“事件”,让一些平台的问题得到放大,在“挤兑”的压力下,难以维系。虽然也从一个方面说明P2P的监管力度会越来越严厉,另一方面,平台的风控能力,转换风险能力,以及提前的预防能力都是一个发展重点,如果不能合理地拥有自己完善的风控体系,一旦出现“挤兑”风波,那么,将很难“善终”,这也要求P2P平台要严格执行管理约束,不能踩线运营,否则只能自酿苦果。

对于投资人来说,在进行P2P投资的时候,不能仅仅盯着高收益,郭树清所言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这不啻于当头棒喝,应该让所有的投资人觉醒,或许真能的是你盯着人家的高收益,人家就是看着你的本金来的。如果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够强,这样的所谓的高收益“理财”还是少碰为妙。(作者:小刀马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