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数据泄露到大数据杀熟 互联网未来路在何方

把用户分级的大数据“杀熟”

在前段时间,滴滴被曝光对用户进行大数据杀熟,一时之间舆论纷纷,显然被人区别对待的感受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尤其是在加价的情况下。虽然之后滴滴很快对其进行了澄清,但大数据杀熟这种方式却已经被世人获知。

那么什么是大数据杀熟,通常而言,这种行为指的是通过大数据来判断用户消费潜力,当判断用户为高消费者时,则会对用户进行区别对待,提高其消费价格,比其他用户花费更多资金才能享受到相同的商品及服务。

互联网上的杀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自互联网诞生以来,这种行为便一直存在。而在2000年,也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杀熟事件。有亚马逊用户反映,在其删除浏览器cookies之后,之前浏览过的DVD商品售价从26.24美元降至22.74美元。

此消息一出,备受舆论压力的亚马逊只能出来解释,称这项功能只是向不同顾客展示的差别定价实验,绝对与客户数据没有关系。最后也只能努力公关,才度过了这个信任危机。如今的一些互联网公司,显然已经忘记了亚马逊当年的遭遇,试图重蹈覆辙。

强迫用户开放权限的应用们

当然,由于技术的不断完善,大数据杀熟甚至可以让用户毫无察觉。以电商平台为例,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消费、浏览记录、筛选条件等数据了解其偏好和预算,然后为其展示专门的搜索结果。

尤其在中国特殊的环境之下,由于网络监管还未完善,因此互联网企业可以很轻易就能获取用户的日常网络操作流程,为其进行画像。除此之外,为了获取更多的数据,很多手机APP也设置了繁多的权限,需要用户同意才能使用,比如地图APP需要用户开放读写存储以及浏览联系人的权限,若不同意,则无法使用。

这样强迫用户开放自己的隐私数据,上传给相关企业,而通过数据分析,这些应用甚至会比用户自己还了解自身,这样的情况下杀熟更是得心应手。这种抢夺用户的信息,然后加价卖回来的行为,也让用户感到莫名的愤怒,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