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比特币的“从天堂到地狱之旅”:全球监管持续升级打压

2018-02-05 14:08
来源: 中金网

受全球监管加强影响,比特币2018年“时运不济”,上周累计下跌20%,当前价格较历史高点跌超50%。尽管如此,加密货币市场仍存“侥幸心理”。

美国引入比特币期货合约之后,比特币12月份价格飙升至近2万美元。但这个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目前已经贬值一半以上,上周五暴跌至7614美元。对比1月6日触及的2018年高点17135美元,则下降了55%。

blob.png

近一周时间,不仅仅是比特币的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包括莱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也都是亮红灯,难逃下跌大潮。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莱特币在过去一周内下跌超过21%,5日凌晨价格大约为149美元,与去年12月375.29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时相比,莱特币的跌幅超过了60%。而在2017年,莱特币则是经历了70多倍的暴涨。

不仅仅是莱特币,以太币24小时之内也下跌12%,一周内更是暴跌30%,价格也跌至1000美元一下,目前价格大约为846.4美元。

全球监管持续升级

全球监管接连施压可能是数字货币不断下跌的主因。韩国上周表示将对比特币交易所进行监管。而一直没有采取较大监管动作的印度,也开始出击。印度财政部长贾伊特利(Arun Jaitley)表示,承诺将打击使用加密货币进行非法用途,并强调加密货币不是合法货币。

此外,2018年2月4日,据报道,中国针对境内外ICO和虚拟货币交易,将采取一些列监管措施,包括取缔相关商业存在,取缔、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等。

去年9月以来,ICO、虚拟货币在中国经历了一轮最强监管,目前国内ICO及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取得了明显效果。然而,去年底以来,一些境内人士转向境外网站平台参与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相关行为又有了死灰复燃迹象。在此情况下,据悉,近期针对虚拟货币的监管仍在持续加码。

据悉,下一步将继续对虚拟货币相关行为保持严密关注,采取包括取缔相关商业存在,取缔、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等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措施,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以后只要发现一家就要关闭一家;同时,未来视事态发展情况,也不排除出台更进一步监管措施的可能。

被称为“末日博士”的纽约大学经济学家鲁比尼认为,比特币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是“所有泡沫之母”。不同于法币,比特币的背后没有国家信用的背书,也没有法定意义的法律保障,完全是靠一群人所制定的规则去执行,去发展。

在他们看来,比特币等虚拟数字货币才是最公平、最严谨的货币。但是,就从当前的市场走势来看,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它们的理想化目标,现在还差的很远。

泡沫之下市场仍存“侥幸心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手投资者涌入,比特币的价格一度突破了1万美元,然后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一些交易所的比特币价格就高达2万美元。比特币的一些最大支持者甚至警告称,这种狂热已经失控。亿万富翁迈克·诺沃格拉茨(Mike Novogratz)表示,比特币价格将跌至8000美元。他曾搁置了一项斥资5亿美元的加密货币对冲基金、并建立一个加密货币商业银行的计划。

但也有一些市场人士依然对比特币的未来保持信心。Fundstrat的托马斯·李在周五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最近的黑客攻击和监管力度加强已经打压了人们的信心。“投资者一直在观望,不过这是正常的,偶尔需要一些后退,因为没有什么是永远直线上升的。”

研究网站CryptoCompare的查尔斯·海特(Charles Hayter)也看到了积极的信息,因为比特币开发商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这将帮助网络更快地处理交易。此外,Hayter还表示,从长远来看,新兴的监管框架和投资者保护将对加密货币有利。

“这只是年初的市场不景气,”David Mondrus,一个基于blockchainbase的研究平台Trive首席执行官,同时是一个长期的加密货币爱好者,他说:“12个月后,我们甚至都不记得比特币的这一轮下跌了。”

400多万枚未挖出的比特币或成为市场最后的狂欢

想当初,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为比特币设定了2100万枚的供应总量,截至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矿工已经挖出1680多万枚比特币,也就是说还剩下420万枚比特币没有被挖出,而这也成为矿工们最后的机会。

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外监管逐渐加强还没有一个统一规定的环境下,比特币将会迎来更严峻的考验,大涨大跌或许会成为新常态。相比较下,挖出剩余的几百万枚比特币,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一些,毕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看着价格上蹿下跳,担心一夜输掉全部家当。

现在,在全世界许多角落都有着矿工的身影,他们有的单独行动,有的组织化,更低的电费以及更高的挖矿性能成为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炒币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真正的赢家并不是说赚得最多,而是知道在合适的时机抽身而出。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