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设计
-
物联网网关开发基于MQTT消息总线的设计过程
物联网系统中,设备之间是如何通信的;网关中的进程之间消息总线通信模型;网关内部消息总线上的数据如何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作为消遣,了解一下物联网系统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
-
“英特尔AI计算盒参考设计”隆重发布,全力推助智能边缘应用
7月31日下午,英特尔以“智在必得 速起边缘”为主题成功举办英特尔AI计算盒参考设计线上发布会,会上,英特尔向行业分享了智能边缘的广大前景以及英特尔在该领域的优势以及强大的支持能力。
英特尔 2020-07-31 -
面向物联网系统ST连接芯片组或模块可破解射频设计难题
引言Stastita[1]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超过750亿,远远超过联合国预测的2025年全球81亿人口数量[2]。物联网可能是科技公司的最大推动力量之一。物联网设备最重要的特点便是联网
-
三星Galaxy Space笔记本电脑跑分曝光:二合一设计+高通处理器
7月26日消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手机端处理器几乎可以赶上桌面级处理器的性能了,而手机端处理器最大的特点便是省电。而据最新消息显示,三星将会推出一款全新的笔记本电脑,其所使用的处理器便是经常在手机上看到的高通骁龙处理器,预计这款新品还将会采用Windows on Snapdragon
三星 2019-07-26 -
物联网技术如何解决智能工厂项目落地(附IIoT生态系统设计方案)
工业物联网(IIoT)和工业4.0的政策驱动下,智能工厂已经从概念层面深入到落地层面,但就目前而言仅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企业能够实现简单化的智能工厂整体基础设施配套,为改变我国制造业整体落后的局面,提升智能高精工艺技术发展和产业整体效能以及实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
惊艳!华为折叠屏手机正式亮相,鹰翼式设计赶超三星!
盼望着,盼望着,华为折叠屏手机终于来了。最近几个月,有关华为折叠屏手机的消息,犹如隔壁家厨房的气味,间歇性地飘过,不断刺激着大家的神经。在昨晚举行的 MWC 2019 上,华为折叠屏手机终于在巴塞罗那正式亮相,揭开了它藏匿许久的神秘面纱。
-
SIMBOSS:物联网业务如何应用领域驱动设计?
物联网业务如何应用领域驱动设计?这其实是个大命题,该怎么实现?如何下手呢?我找了我之前做的一个业务需求,来做示例,看看“脚本式”的实现,和 DDD 的实现,前后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
物联网业务 2018-12-25 -
IoT应用设计方案浅析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市场的趋势以及智能家居和可穿戴应用的相关性,然后举例说明智能门锁控制器的实现,将讨论可穿戴应用程序以及实现,并说明如何利用可穿戴设备实现与智能家庭网络互动。
-
OPPO Find X天线设计探秘
全面屏设计为手机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路,不过也改变了手机内部的设计构造,使得手机构造的设计难度增加,尤其是对于一些我们“看不见”的设计上。
-
基于RFID智慧酒店系统的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推动了酒店智慧化的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智慧酒店整合现代计算机、通讯、控制等技术,致力于提供优质服务体验、降低人力与能耗成本,通过智能化设施提高信息化体验,营造人本化环境,形成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安全节能的新一代酒店。
-
基于洛伦兹力的MEMS磁传感器设计及制作
由于磁性传感技术不会受到灰尘、污垢、油脂、振动以及湿度的影响,因此磁传感器在工业设备和电子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磁共振成像、生产的自动控制、流程工业、煤矿勘探、电流测量、缺陷定位和铁磁材料剩余应力检测等方面。
-
-
荣耀10确定将用全面屏设计:麒麟970+屏内指纹浮现
2017年是全面屏手机发轫并火热的一年,几乎主流厂商都已经布局了相关产品,所以对于2018年来说,留给这些厂商的关键词就是延续、优化和改变。
-
是德科技推出首款集仿真、设计、测试工作流程于一身的设计测试软件平台
2018年1月31日——电子产品设计、测试和优化方面的硬件、软件和服务领先供应商是德科技,今日推出PathWave,它是业界首款集设计、测试、测量和分析功能于一身的软件平台。PathWave可帮助客户从概念设计到产品生产和部署的各个阶段加速创新和产品开发。
-
李楠:魅蓝S6采用三星Soc/侧面指纹设计,手机产品全面屏是标配
1月17日,魅蓝成功发布了旗下首款全面屏手机——魅蓝S6,定位入门级别,但是也因为采用了三星的SoC和侧面指纹设计,以及加入了新的Super mBack而显得颇有特色。并且从此,也开拓出了“魅蓝S系列”的新产品命名。
-
-
智能卡天线设计考虑因素及应用方案
最近几年,非接触式智能卡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支付和识别领域。除了当前智能卡使用最为广泛的公交行业之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考虑将非接触式应用推广至其他全国性项目。
-
-
智能互联产品改变设计方式
在关于科技和物联网如何改变产品和业务模式的最新文章中,PTC首席执行官Jim Heppelmann和哈佛商学院教授Michael Porter针对物联网时代的企业竞争战略进行了讨论。
PTC 2017-10-17 -
嵌入式物联网(IoT)设计的六个最佳实践
将传感器,连接和计算功能嵌入到从未连接到互联网的资产中是困难的。我们与分析师,芯片开发商,无线运营商和模块制造商进行了交流,以了解这些公司确定的一些最佳实践经验。
-
一个通用应用运维管控平台的设计实现
大部分的应用运维工作随着服务器数量和产品数量的增长而增加,而运维人数的不足导致单个运维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同时运维工作的不标准、无自动化使得应用运维任务十分复杂,耗费的大量的人员成本、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
-
如何设计和部署企业级物联网云平台?
物联网(IoT)领域已成为当下热门的“新战场”。据IDC研究表明,尽管有66%的元器件厂商和67%的加工厂商正在积极探索物联网领域,但其中只有分别不到半数(40%)和半数左右(55%)的厂商能够真正开始试点,大多数企业仍然在这一领域摸索前行。
-
基于GPRS的接触网补偿装置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为准确、及时地发现铁路接触网补偿装置的故障,文中通过监测接触网环境温度及承力索、接触线的长度变化来判断接触网补偿装置是否有卡滞现象。
-
FPGA原型系统加速物联网的设计实现
当我们谈论物联网 (IoT) 的时候,不夸张地说,它可以将我们所使用的智能设备互相连接,彼此分享大量的数据,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高效。
-
工业物联网设计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物联网市场无疑已经起飞,可穿戴设备、传感器、预测性维修、生产线分析、连网汽车、资产追踪、智能电表、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建筑…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停车系统研究设计
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传统停车系统无法满足高速增长的停车需求,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研究势在必行。
-
基于DSP相关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设计
微小型传感器节点具有计算能力、通信能力,将其部署在监控区域内,构成可以自主完成自组织特定任务的WSN智能网络信息系统,无线传感器节点在监控区域内实现自定位。
-
低功耗M2M市场广阔 芯片设计如何降耗
随着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增多,未来将是千亿连接的时代,加之国际标准组织对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的积极推动,低功耗M2M业务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电能表的设计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是通过射频信号来白动识别门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基本的RFID系统是由电子标答(射频卡)、阅读器及应用支撑软硬件二部分组成。
-
从HDFS架构和设计看Hadoop和云计算的关系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由位于网络上的一组服务器把其计算、存储、数据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请求者以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方法和过程。在此过程中被服务者只是提供需求并获取服务结果,对于需求被服务的过程并不知情。同时服务者以最优利用的方式动态地把资源分配给众多的服务请求者。
-
基于物联网应用的超高频RFID阅读器设计
“物联网”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给全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仓储物流、生产制造、物品追踪、商业零售、公共服务等等行业)带来深层次变革。而要实现上述愿景,则必须有大量分布式的基础设施——具有联网功能的嵌入式RFID阅读器终端。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大建筑物日益增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工程建筑物及其设备的运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应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
智能传感器的蓝牙协议栈与SoC结构设计分析
在工业控制系统和许多应用领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目前控制器和传感器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在一般的传感器或测试仪表中,大量使用CPU 控制下的数字化技术,因此,许多控制系统或传感器系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传输。
-
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汽车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计
本系统是基于数字通信原理、利用集成单芯片窄带超高频收发器构建的无线识别系统。阐述了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硬件设计思路,并给出了 程序设计方案的流程图。从低功耗、高效识别和实用角度设计适用于车载的射频识别标签。
-
ARM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家居网络的应用复杂而分散,没有统一的标准。大体而言可分为高层的信息娱乐网络和底层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网络。在底层以微控制器为核心作为智能家居网络结点是目前家居网络的主要实现方式。
-
解析: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原则
智能家居系统方案的设计应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进行,确保系统的扩充性和扩展性,在系统传输上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网络技术,保证不同产商之间系统可以兼容与互联。系统的前端设备是多功能的、开放的、可以扩展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