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港股IPO的王卫,目的“不纯”!
文/魏亚霖
编辑/侯煜
顺丰赴港上市终于有了新进展。11月10日,深交所上市公司顺丰控股(002352.SZ)发布公告称,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顺丰控股也将成为中国快递行业首家“A+H”上市公司。
根据此前路透社报道,顺丰控股此次赴港IPO,目标集资额为10亿至15亿美元(约72亿至108亿元人民币)。
这已是顺丰赴港上市二次递表,其在2023年8月21日和2024年6月28日,先后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声称不为钱的王卫,要通过港股上市增强顺丰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过目前国际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仅为10.34%。众所周知,企业国际化粮草先行。但不巧的是,A股上市以来的收购,已经让顺丰的“粮草”消耗颇多。
不为钱的IPO,目的可能就没有那么单纯。
“选择最好的时机,而不是最短的时间”
在第一次提交招股书后,顺丰控股创始人王卫在2023年8月的股东大会上表示,顺丰不能比友商慢了,(在香港上市)是出于国际化的考虑,尽管此前顺丰在国际业务上已有一些投资,但“还不够”,顺丰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在未来能够用资本方式快速扩张。
但在提交招股书后,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情绪疲软的影响,顺丰控股的赴港上市步伐慢了下来。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2023年,港交所全年共有73只新股上市,较2022年减少了19%;IPO融资额仅为463亿港元,相比于2022年下降了56%。
顺丰当时显然不愿意入局蹚这片浑水。正如王卫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所言,“赴港上市一定会选择最好的时机,而不是最短的时间”。
直到2024年,顺丰控股才重新启动了H股发行计划。8月28日,顺丰控股董事兼CFO何捷等公司高层在接待投资者电话会议调研时透露了H股发行进度,公司5月底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于6月底向港交所重新递交了A1申请,在时间上掌握了一定的主动权。
很快,顺丰控股便等来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期。9月以来,港股市场出现明显回暖信号,恒生指数连续多日上涨,10月2日单日上涨6.2%。在此背景下,顺丰显然加快了香港上市步伐。
9月12日,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举行上市聆讯,审议顺丰控股发行上市申请。10月10日晚,顺丰控股发布一系列筹备H股上市相关公告,包括《关于变更注册地址、注册资本并修订〈公司章程〉及〈公司章程(H股上市后适用)〉的公告》《公司章程(H股上市后适用)》《关于回报股东特别分红方案的公告》等。
紧接着,顺丰控股就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三季报。10月30日,顺丰控股公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68.6亿元,同比增加9.4%;归母净利润76.2亿元,同比增加21.6%;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增加34.6%。
多种利好刺激下,顺丰控股股价持续走强。截至11月11日,顺丰控股股价年内涨幅14.22%,其中9月以来涨幅近25%。
得益于近期A股股价的强势表现,顺丰控股若此时能够完成H股新股发行,无疑将直接抬高新股报价。
顺丰上市不是为了钱?
在王卫和顺丰的高管们眼中,顺丰港股上市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国际化”。
2011年,还未启动上市进程的顺丰董事长王卫对媒体表示:“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
另一方面,顺丰控股方面也仍然坚持创始人王卫的宗旨。今年8月28日,顺丰控股董事兼CFO何捷在投关电话会议中强调:“因为公司现金流充沛,筹划H股的核心目的是让公司成为更加国际化的企业,而不是融资。”
目前,顺丰方面仍然没有对外披露此次赴港融资规模。但此前路透社报道目标集资额为10亿至15亿美元(约72亿至108亿元人民币),并不能算多。以顺丰控股目前超2100亿元的总市值计算,新发行股份将占总股本不到5%。
此外,在港股IPO前,顺丰控股刚进行了丰厚的现金分红。10月10日晚间,顺丰控股发布《关于回报股东特别分红方案的公告》《关于2024年中期分红方案的公告》等,预告将在港股发行上市前,对全体股东实施一次性的特别现金分红,预计分红总额约为48.0亿元,加上拟同步实施的2024年中期分红19.2亿元,两次分红总计超67亿元。
11月7日,顺丰控股聆讯通过的公告前夕,公司已经完成了上述分红。作为顺丰控股实际控制人的王卫(明德控股持有顺丰控股55.27%股权,王卫持有明德控股99.90%股权)分得了最大蛋糕,获得了超36亿元现金分红。
如果以顺丰控股此次10亿美元(约7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规模计算,扣除发行费用等,公司账面上收到的现金并不会比此次分红金额多出多少。
2023年8月,已经手握顺丰控股、嘉里物流(00636.HK)、顺丰同城(09699.HK)、顺丰房托(02191.HK)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王卫,向中小股东们解释H股上市的意义:“尽管我们之前也有一些投资,但我认为还不够,如果公司能在港股上市,机会会更多,所以这是必需的。”
因此,对于顺丰控股来说,H股上市的意义,并不在于IPO的“第一桶金”,而是港交所上市后更灵活的融资渠道,未来将有更多的融资机会。今年6月17日,另一家A+H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在香港完成闪电配售,发行25亿美元再融资债券,凸显了H股融资的灵活性。
此外,自2017年借壳上市以来,王卫作为创始人,目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超50%,并且公司不存在其他持股超5%股东。此次H股发行成功后,顺丰控股有望引入更多国际化机构投资人股东,股权结构进一步完善,这对于顺丰控股的长期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道阻且长的国际化
自2017年借壳上市以来,顺丰控股已经多次从资本市场募集“枪炮”,投入到快递物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
2017年8月,顺丰控股增发2.27亿股,募集资金80亿元;2021年,增发3.50亿股,实际募集资金200亿元;2019年1月,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人民币58亿元。上述募集资金合计多达338亿元。
在最新的H股招股书中,募集资金用途第一条为“将用于加强我们的国际及跨境物流能力”。
从A股借壳上市之初,国际化就是王卫的目标。2018年,顺丰花费55亿元,买下DHL香港、DHL北京100%股权;2021年,再度斥资146亿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嘉里物流。
从今年三季报来看,国际板块业务成为顺丰控股业绩增长的亮点。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供应链及国际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7.2%。
然而,多年的“买买买”扩张,也为顺丰控股的财务状况埋下隐忧。顺丰控股的流动负债从2017年底的215亿元,已经跃升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731亿元,资产负债比也居高不下,目前为52.59%。
ESG问题也成为顺丰控股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顺丰对外表示,公司视小哥为顺丰的核心竞争力,“一线小哥永远是顺丰最重要的资产,同时一线小哥是拓展市场和服务客户核心力量”。但在公司经营上,顺丰不得不面对人力成本控制和员工福利的两难选择。2024年上半年,若不含嘉里,顺丰控股的人工成本占收入比同比上升 0.8 个百分点。
然而,国际主流ESG评级机构之一的MSCI给顺丰控股的评级为“BBB”,低于56%的同行,并且指出顺丰评级不佳的原因就在于“劳工管理”(Labor Management)。
因此,港股招股书中,顺丰将升级其供应链和物流服务及实施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举措,也列为资金投向之一。
顺丰控股此次港交所聆讯通过,标志着迈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或许顺丰踩中了王卫所言的“最好的时机”,但顺丰能否继续引领中国快递物流行业走向国际化,仍然值得观察。
原文标题 : 二战港股IPO的王卫,目的“不纯”!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0日火热报名中>>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