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集体出现,这是什么重大信号?
文 | 徐平慧
编辑 | 德利
BATJ的掌舵人,全都回来了。
今年2月初,网友拍到了京东刘强东在生子后回国,这个消息一度冲上热搜;
紧接着,3月16日,一向低调的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专门为百度新一代AI产品文心一言,召开了一场高调的发布会;
3月23日,马化腾与贵州省委书记见面的照片流出。
这次“见面”,腾讯可是贵州省党政代表团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习考察的第一站;
最后,就是3月28日,马云出现在一家教育机构的视频里。
很多媒体都引用“马云回来了”作为标题,亢奋的情绪里,还夹杂着那么点儿不可思议的怀疑。
之所以用“回来了”这个词,大概是觉得他“离开”的太久了,自从2020年10月那次“开炮”后,马云仿佛一夜之间真的退了休,渐渐淡出了国内大众的视野,在海外“潇洒”。
过去两年, “沉默与隐退”是互联网企业家们的集体行为,但眼下,这个群体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出现在了舆论的聚光灯下。
过去一段时间,顶层确实在不断重提民营企业家地位,坊间普遍认为,这是马云们集体回归的主因。
但湾区经济评论认为,事情应该没有想象中这么简单:
无利不起早。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们,本质是商人,商人的本质是是逐利,中国市场还有一项巨大的利益可图,这才是让他们集体归位真正的核心原因。
1
在BATJ掌门人们密集地出现在大众舆论公众视野之前,中国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经济事件,那就是:
降准。
3月17日,央妈发公告表态,将于2023年3月27日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
从2018年初的14.9%,一路“小跑”连续降到如今的7.6%。货币量从2018年的182.67万亿元,到2022年的266.4万亿元。
五年时间,总共增加了83.7万亿元。
但问题在于,央妈印钱的速度越来越快,货币量越来越多,但市场上借钱和花钱的人越来越少。
先看借钱。过去几个月,社融增速一直在走低,甚至今年1月一度跌到了9.4%。
尽管2月份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一改过去几个月持续下滑的趋势,出现回升增速达到9.9%,但增速仍不理想。
这也说明企业越来越不敢贷款,导致社会投资意愿不强。
再看存钱。存款数据显示,2月人民币存款余额268.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
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
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样的。曾经的蓄水池房地产已难现当年的辉煌。2015-2021年,中国共销售115.4亿㎡商品房,可以供1.1亿户家庭,也就是2.88亿人居住,但与此同时,城镇人口的增量只有1.19亿。
也就是说,供已大过于求。再加上“房住不炒”等各种因素,房地产总需求的缩小,已成为必然。
出口,工业企业利润在今年1-2月进入了下滑的态势。
仅仅去年底到今年初,出口订单减少,价格下跌,企业处于困境,工人就业困难……等等消息就不绝于耳。
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连续7个月在负值区间持续下探,并且创下2022年5月以来新低。
觊觎众望的半导体行业技术仍有差距。且不说设备和材料,基本上被美日垄断,就单说高端光刻机技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已经实现5nm的目标,国产光刻机刚达到七纳米水平。
技术落后加上断工与“禁令”,这也不是三二年就能追赶上的事儿。
这两年的王者新能源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成本和价格成为了竞争的主要因素。今年2月初,一向坚持不降价的蔚来降价了。
在此之前,特斯拉、问界、小鹏等多个车企已经降了不止一轮。降价的背后,还是车企普遍对2023年新能源市场的不乐观。
所以,只有一个产业,才能承载如此巨额的增量资金,那就是:数字经济。
2
数字经济的产业承载量是超乎想象的。
从2012-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21.60%提升至39.80%,年均增速高达15.90%。
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占GDP比重超过40%,继续保持在10%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其中,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全球高端产业链迈进;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规模达到31.7万亿。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60万亿元,到2032年,将超过100万亿元,十年间增长将超过50万亿元。
在数字经济崛起的另一面,是互联网公司们传统的消费互联网的颓势。
近几年,传统互联网消费人群飞速渗透,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亿人,使用率80%。看起来体量庞大,但相较2021年的81.6%,已呈现下降趋势。
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也在2021年底之后陷入低增长状态,流量红利逐渐消失。
ChatGPT的横空出世,把互联网发展阶段由移动互联网带入了AI互联网。
ChatGPT的惊艳表现,让互联网公司看到了通用大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于是,在AI的加持下,百度、腾讯、华为、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们,都开始积极布局各自的AI大模型。
百度无疑是率先试水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除了前不久发布的“文心一言”外,还在智能驾驶、语音识别、智能音箱等领域有着更为深厚的技术经验累积。
腾讯则更侧重技术为驱动引擎,探索社交和内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态。还打造出写稿机器人“梦幻写手”。
阿里已在 AI 芯片、AI 云服务、AI算法、AI 平台、产业 AI 上实现了全面布局。
阿里打造的Lubanner,对营销人员生产Banner起了不小的帮助。
有钱,又有需求,这是BATJ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马云回来后,阿里巴巴宣布旗下子公司都将分拆上市,而京东旗下的京东产发、京东工业也已经启动了港股IPO。
数字经济这个赛道,正硝烟四起。
互联网巨头们一场新的大战已然开启。
原文标题 : 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集体出现,这是什么重大信号?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