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再度冲击港股,顺风车这次能否成功得资本青睐?
近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这也是其于2020年10月及2021年4月提交赴港IPO申请,并未获得通过后,再度重启冲击资本市场。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主。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九个月(下称“报告期”),嘀嗒出行录得总收益7.54亿元(人民币,下同)、7.81亿元、4.28亿元,年(期)内利润为-21.94亿元、17.31亿元、0.75亿元。
从业务构成上来看,嘀嗒出行绝大部分的收益来自的顺风车服务。其中去年前三季度,这项服务实现3.9亿元收益,占同期总收益比重超过90%。
值得一提的是,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所得收益从2020年的6.72亿元增加至2021年近7亿元。对于此,嘀嗒出行指出,由于在2021年提高了向私家车车主收取的总体服务费。不过,2022年前9个月,顺风车服务产生的收益同比下降25.4%,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
除了顺风车服务外,智能出租车服务(出租车网约服务)、广告及其他也是嘀嗒出行的业务。相比之下,这两项业务收益占比约占10%左右。此外,顺风车业务于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86.7%、85.4%及80.5%,同期嘀嗒出行整体毛利率为82.7%、80.9%、74.6%。
且如今,国内出行市场日趋激烈,早已不是滴滴一家独大的局面。彼时,嘀嗒出行可靠着顺风车模式错位发展,而当先“诸车混战”之下,现有及潜在对手进一步“分食”着资源。
如同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提到,若干竞争对手较其拥有更雄厚的财务、技术、营销、研发、制造及资源,还有更高的知名度、更悠久的经营历史或更庞大的用户群。“彼等可能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推广及销售产品,并提供更低的价格,这可能对我们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招股书显示,目前国内诸多地区的地方机关已颁布规则规范及监管经营顺风车服务的平台。由于应用、诠释及实施该等规则及其他相关法律及法规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嘀嗒出行无法保证一直被视为完全遵守地方规则,且其已经及可能面临申索、诉讼、仲裁、行政诉讼、政府调查及其他法律及监管程序。
于过往记录期间,嘀嗒出行不时会受到若干地方交通运输部门的行政处罚,以缺乏适用于网约车服务发牌制度相关的牌照为由。对此,嘀嗒出行表示,一是执法人员可能将顺风车与网约车混淆,二是缺乏授权执法人员施加行政处罚的其他规则所致,均与作为一家顺风车平台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性质无关。
此外,嘀嗒出行的顺风车平台已累计接到57宗行政处罚,其中36宗已经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0000元不等,合计55万元。而除了在业务上存在争议外,嘀嗒出行早在2019年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而被网信办点名。事后,嘀嗒出行回应称,针对该问题推出用户采集信息提醒弹窗。
原文标题 : 嘀嗒出行再度冲击港股,顺风车这次能否成功得资本青睐?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3月27日立即报名>> 【工程师系列】汽车电子技术在线大会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免费参会立即报名>> 7月30日- 8月1日 2025全数会工业芯片与传感仪表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推荐专题
- 1 高通/英特尔/百事可乐携手成立无源物联网联盟!打造包含蓝牙、Wi-Fi和蜂窝在内的多标准生态
- 2 特朗普关税闹剧暂停,但Shein和Temu的挑战才刚开始
- 3 美国关税政策 “蝴蝶效应”:跨境电商与物流行业的双重震荡
- 4 北汽联手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出租车 7 月杀到,出行变革加速了?
- 5 海外仓发展20年,如何一步步迈进红利期?
- 6 DeepSeek推动SLM与AIoT加速融合,AI代理经济驱动硬件智能化
- 7 出货量再次大幅下滑,问世10年的NB-IoT故事还会继续吗?
- 8 阿里,要重新起飞了?
- 9 京东外卖,暂时还没美团快?
- 10 特斯拉FSD算法技术解读 - 国内FSD测试特斯拉真输了么?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