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阿里的三个「价值支点」?

2022-11-20 11:35
一点财经
关注

历史总是轮回的。

2015年5月,身处低谷的阿里换了掌舵人,张勇由COO升任CEO,随后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并通过新零售、淘宝直播、阿里云等业态为阿里安上未来发展引擎。

当时的阿里市值涨至2000亿美元左右,华尔街投资者们发出一致的看好声。当时,美国《新闻周刊》发表评论称:阿里正从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体,一个生态系统。

如今,阿里市值再次超过2000亿美元,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七年前。

然而,历史也不是完全相似的。表面的市值,并没有完全折射出阿里变化的内核。

11月17日,阿里公布了202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期内经调准净利润达到362亿元,而2015年阿里一个季度的营收不过200多亿元。

单季度利润超过往年同期营收,毫无疑问,从财务表现上看现在的阿里是被低估的。

另外,如今的张勇已经担任阿里董事会主席兼CEO,并且阿里也的确进化为了一个经济体和生态系统,新零售、淘宝直播、阿里云等多种业态愈加发挥出协同效应,建立起充满韧性的商业生态,跟往年不可同日而语。

当然,市值跟七年前几乎持平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跟此前一样,张勇再度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为业态增加新的增长引擎。

这一次的阿里能再度走出来吗?它的价值支点在哪里?

“健身”释放利润空间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阿里每年的财报都吸引着外界目光。它的经营情况到底如何,尤其是利润情况?

如今来看,这是一份稳中增长的成绩单。财报显示,阿里的经营利润为251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101亿元,主要原因是经调整EBITA增长81亿元,以及股权激励费用减少23亿元。2023财年第二季度,阿里经调整 EBITA同比增长29%至362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提高3个百分点至17%。

其中,原来盈利的中国商业盈利能力提升,经调整EBITA为440亿元,同比提升6%;转入产出周期的云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经调整EBITA为4.34亿元,同比增长10%;一直在亏损的创新业务经调整EBITA为-19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收窄19%。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的利润增长其实是超预期的,此前市场预期的经调整EBITA为334亿元;是全面提升的,盈利的进一步盈利,不盈利的亏损幅度收窄。

在营收增长3%的情况下,经调整EBITA能实现29%的同比增长,原因是什么?

答案是提效降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优化流量获取、提高补贴效率带来的营业成本保持稳定,2023Q2阿里营业成本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为 63%,保持稳定;一方面是减少推广导致的销售费用下降,这是阿里利润改善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23财年第二季度,阿里的期间费用率为23.89%,同比下降3.17个百分点,其中,销售和市场费用约为224亿元,同比下降23%,销售费用率下降3.59个百分点至10.79%。

提效降费在当下裁员、缩减业务的互联网环境下并不鲜见,重要的是它是一锤子买卖,是一时的“瘦身”,还是可持续,是长期的“健身”。目前来看,阿里应该属于后者:它的费用率下降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整体处于下降区间,这与它的业务发展进程有关。

2023财年第二季度,阿里销售费用下降的一大原因是淘特、淘菜菜等补贴减少,而这将是长期性的。

淘特、淘菜菜在经过前期的市场扩张期后,正在转入精耕细作期,不再以用户新增为唯一目标,更注重经营质量和用户粘性提升,因此,减少补贴,优化流量获取和转化,提升配送效率等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事实上,阿里巴巴尤其是其核心电商业务早已步入成熟期,费用率进入了下行区间。

近些年其销售费用率的提升,与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争、自身新业务的推广有关,比如2018财年为应对其他电商平台在下沉市场的竞争而提高了销售费用率至11%,2022财年甚至达到了14%。

而从2015财年的费用率情况来看,阿里巴巴的销售费用率长期在10%、11%,如今的10.79%不过是重回历史水平。

随着各项新业务步入正轨,阿里巴巴的提效降费在一段时间内是可预见的,而随着“健身”有成,它的利润空间还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并持续让财务状况维持在健康区间。

这会形成一个积极且有效的正循环发展轨迹。

“支棱”起来的场域价值

利润空间持续释放之下,阿里的提效降费动作已经被验证是有效的。

但这还不够。电商仍然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电商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其价值空间。

在电商上,阿里的布局无疑是全面而深入的,一方面在持续拓展直播电商、下沉市场等,一方面形成了“远中近场”融合布局——远场电商以淘宝、天猫为主,中场以城市仓为主,近场电商以同城零售、饿了么、淘菜菜等为主。

这一布局目的不仅仅是做大电商规模,还有使阿里的数字能力、供应链能力得到最大化、更有效地运用。目前来看,阿里正在有条不紊地践行自己的电商规划。

一直以来,阿里的主要营收都来自淘宝、天猫的客户管理业务,同时这也是它的利润奶牛,尽管有远中近场等规划,但一直是淘宝天猫赚钱养其他业务。从FY2023Q2财报来看,这一境况改善明显。

首先,盒马、饿了么、淘菜菜等近场电商“支棱”了起来。

以盒马、阿里健康为主的直营业务,正在成为中国零售商业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数据显示,2023财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商业实现营收1312亿元,几乎与去年持平。其中,直营及其他业务收入647亿元,同比增长6%,主要原因在于来自盒马及阿里健康的直营收入增长。

尤其是作为“近场”电商的盒马业绩改善明显,FY2023Q2,通过提高毛利率、降低在线订单的派送成本以及提升运营效率,盒马实现健康的同店销售增长和显著减亏。截至2022年9月30日,不包括开业不到12个月的门店,绝大多数盒马门店的现金流为正。

盈利情况改善的饿了么、高德,也让其所在的本地生活服务营收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FY2023Q2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分部季度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21%;调整后EBITA为亏损35亿元,利润率为-27%,而FY2022Q2的调整后EBITA利润率为-60%。

本地生活一直以来都是阿里巴巴的主要亏损项之一,这一季度虽然仍在亏损且亏损金额扩大,但亏损率正在改善。尤其是“近场”电商的主要“担当”饿了么,在FY2023Q2不仅实现了GMV正增长,单位经济效益还持续录得正数。

淘菜菜在经过初期的市场推广后,目前也进入平稳增长以及提质增效的沉淀期。

FY2023Q2,淘菜菜不仅实现GMV同比强劲增长超过40%,还通过优化定价策略、提高采购能力,以及减少运营和履约成本,大幅降低亏损幅度。

其次,在盒马、饿了么等近场电商“支棱”起来的同时,阿里的远场电商也在平稳发展。

一是淘宝天猫提高运营效率,利润水平提升;二是其在下沉市场、直播电商等方面的继续渗透。

在反攻下沉市场时,阿里选择的不是一味低价,而是结合自己的工厂资源、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做M2C定制,既与淘宝、天猫相区隔,也给消费者提供相对高品质的低价商品。结合前期相对激进的市场推广策略,到今年3月它的年度活跃用户已突破3亿。

今年以来,淘特减少在市场方面的投入,但FY2023Q2数据显示,M2C商品产生的支付GMV同比增长超60%,证明其实现由强推广到常规增长的平稳过渡。

直播电商也正在平稳度过转折期。近几年的双11“主舞台”都是直播电商的,今年的天猫双11,阿里的直播电商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几大头部主播外,中腰部主播、品牌自播增多。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淘宝新增了超过50万名新主播;今年的双11,截至2022年11月10日12点,淘宝新主播的日均观看人次同比增长561%。淘宝直播,仍然热闹!

电商不管形态如何变化,场域的价值依旧。远场于平稳中增效,近场于增长中增质,以及远中近场进一步融合。

未来,支棱起来的场域价值将为阿里电商创造巨大空间。

“内深外延”撬动更大商业空间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多边平台。

大多数多边平台具有“跨边网络效应”,即平台一边的客户所获得的价值通常随着另一边客户参与量的增长而增加。在促进远中近场融合,吸引更多C端用户的同时,它对另一边用户(即企业用户)的价值就在增加。

企业用户一直都是阿里的目标用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直是它的使命。1999年成立时,它最早选择的就是B2B业务,虽然后来转向了C2C、B2C,但它骨子里一直有着To B基因。

过去几年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抓紧发展B端,阿里也在打造“新零售基础设施”,从渠道和用户端入手将自己的一系列数字化能力赋能给企业用户,后来随着服务的深化又提出了打造数字商业基础设施。

如今,其B端业务正在快速增长。

比如阿里云,当前已进入盈利轨道。财报显示,FY2023Q2云计算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4%,经调整EBITA为4.3亿元,利润率为2%。

同时,阿里云的营收结构更健康,数据显示,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来自金融、汽车电信、公共服务等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同比增长28%,高于整体4%的增速,营收占比由上个季度的53%提升至58%。

尽管当前宏观经济疲弱,企业IT需求放缓,影响云业务增速,但企业数字化仍然是必然的趋势,前景依然远大。正如阿里方面在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所说,“近5-10年,阿里会积极投入到云计算中,因为我们坚定地相信实体经济走向数字化的未来,这是各行各业的共识。”

云计算筑起了地基,使阿里的B端商业版图更加稳固。以此为基础,它也在向内、向外扩张:向内,继头部企业数字化后,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向外,走出中国提供商业服务。

近两年,通过淘特、1688等,阿里正在赋能中小企业、产业带,一方面让他们能够迅速捕捉市场需求的变化,了解用户,以为用户生产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供应链、物流、金融、数据等体系化数字赋能。

同时,阿里出海也在深化,阿里云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等服务能力由内而外。比如今年3月,阿里巴巴国际站线的发展方向由营销平台逐渐走向服务平台,推出找工厂、金品诚企、数据参谋营销版和 Alibaba.com Logistics等产品。

伴随菜鸟、钉钉、阿里云等的海外建设,阿里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正在向海外延伸。

广袤的海外世界与跨界的商业能力,将帮助阿里撬动更大的商业空间。

结语

2015年,阿里在“履带式发展”的基础上,将核心业务战略概括为“内需、全球化和云计算”三大方向。

2022年,它的“履带”更加坚实,价值支点在原本的三大方向上做了延伸:内需延伸为远中近场进一步交融,进一步深耕国内需求;全球化加速;云计算延伸为更多B端业务。

一边是用场域网罗越来越多用户,一边是用系统化的数字能力网罗越来越多企业客户,“跨边网络效应”下,阿里的长期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原文标题 : 阿里的三个「价值支点」?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