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造就物联网产业“新蓝海”
作者:赵小飞
物联网智库 原创
导读
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充电桩需求也大幅提升,全球市场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充电桩的安装数量随之提升。据有关政策要求,我国要在2025年实现车桩比2:1,到2030年实现车桩比1:1,就目前充电桩保有量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而言,车桩比平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充电桩的运营和维护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近日,爱立信联合多家合作伙伴发布了一份《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报告》,该报告强调了蜂窝物联网在连接和协调电动汽车(EV)充电站方面的价值。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发展快车道,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体系,充电桩建设也迎来广阔市场空间。目前,物联网相关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中的标配,不仅有效保障了充电桩的智能化管理,还成为智能物联网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产业生态发展。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配套充电桩建设也不断加速,充电领域成为物联网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
物联网助力新能源汽车战胜充电挑战
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加速,充电桩运营机构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各家运营机构通过蜂窝物联网找到一些新方法来克服这些困境。
对于充电桩运营者来说,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目标,包括有效运营和维护快速增长的充电站的挑战,并确保充电站得到充分利用和盈利,同时为客户提供无缝充电体验。
爱立信所发布的报告中,探讨了蜂窝物联网连接如何帮助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商改善其充电站部署、运营、维护和服务供应,例如,物联网支持用户的授权、支付流程、车站监控和维护以及智能能源管理,同时还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来改善规划和开发新的客户服务。蜂窝物联网的另一个优势是其内置的安全措施,在保护敏感用户和支付数据的安全性方面,以及在任何位置的可靠覆盖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以欧洲为例,随着欧盟禁止在2035年前生产化石燃料汽车的指令越来越近,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作为基础设施至关重要。欧盟的目标是到2025年在全欧洲建立100万个充电站,但目前只有33万个,而且在全欧洲分布不均。对于充电桩运营商来说,为了避免损失,确保所有的站点都被有效使用是很重要的,但充电需求的时间、地点并不是一个确定性很强的信息,不同充电桩的利用率差别很大。另外,车主希望获得无缝的充电体验,这就要求有足够的充电桩可用并正常运行,以避免排长队,随着越来越多的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商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来远程管理,降低运维成本。从以往经验来看,蜂窝物联网方案的采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远程监控、免维护以及预测性维护。
爱立信的报告分析了一家收入为900万欧元的欧洲中型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公司,通过采用蜂窝物联网技术,为其带来了多方面收益,包括:基于物联网的互操作性,带来40%的收入增长,即来自使用其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客户的收入份额;远程监控使年度监控成本降低约15%,节省了与现场检查相关的时间和精力。由于远程监控,对技术问题的响应速度更快,提高了正常运行时间和客户体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受益,例如,拥有联网充电站的停车场运营商可以通过物联网互操作性获得额外收入。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给物联网用武之地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超出了此前的预期。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需求也迎来爆发,而物联网相关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能源汽车发展数据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的数据,201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万辆;到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超过50%,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到了2022年,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1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已到1099万辆,约占全球一半左右。仅用了8个月,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底的13.4%增长到今年8月的22.9%。根据有关规划和预测,到2025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新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80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同时,其配套设施也必须跟上,充电桩成为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其中,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章节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包括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这些措施中,不少需要采用物联网技术才能有效实施。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体验,业界提出了车桩比1:1的目标,即一辆新能源车配备一台充电桩的目标。然而,当前充电桩建设情况距离这一目标还相差甚远。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31.5万台,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099万辆。这意味着,车桩比为2.5:1,远远不能满足充电体验的目标,在一些重点区域,新能源车主面临一桩难求的困境更需要增加充电桩供给来解决。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爆发,充电桩也需要同步跟上这一步伐。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未来2030年8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意味着需要建设8000万充电桩。
公路沿线部署足够的充电桩是必要的。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联合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三个阶段的目标: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
按照归属权分类,充电桩可分为私人充电桩和公共充电桩,目前私人充电桩略高于公共充电桩。而公共充电桩主要是由专门的运营商来运营,公开数据显示,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等厂商目前是规模较大的充电桩运营商,市场占有率较高。然而,充电桩运营实现盈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选址、维护以及相应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充电桩的运营效率。
正如爱立信报告中分析的内容,物联网在互操作、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等方面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工具,为提升充电桩运营效率打下基础。此外,近年来,多家充电桩运营商也在探索以充电桩为入口,开展广告、保险、汽车金融、售车、交通工具租赁、汽车产业大数据等商业模式,而这些模式也是基于充电桩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基础上,实现充电桩与用户、充电桩与厂商、用户与厂商、充电桩与充电桩、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互通后才能形成的。
从目前的400多万,到2025年的2000万以上,到2030年8000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短短几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基础设施群体,这个基础设施群体也正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舞台。这个舞台,不仅仅是增加物联网连接数,更为重要的是让物联网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在充电桩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文标题 : 8000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造就物联网产业“新蓝海”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0日火热报名中>>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