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 14要革SIM卡的命?但中国却可能享受不了.....
作者:Levin
物联网智库 原创
导读
自从智能手机时代来临,甚至从功能机时代开始,想要给手机更换号码都遵循着相同的模式: 从新运营商那里得到一张SIM 卡,找到卡针或者一个足够小的东西戳手机侧面的小洞,取出旧的SIM卡芯片并用新卡替换它。但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在去年,iPhone 13刚刚发布的时候,苹果官网就上架了一款标价60元的取卡针,还称“贵的刚刚好”,直接遭到网友的大规模无情吐槽。如今,这款60元的卡针已经下架,没曾想却在苹果的自助维修服务中再次上架,定价4美元(约26元人民币),不仅如此,苹果还上架了SIM托架,价格7.2美元(约47.74元人民币),不知道哪些土豪用户会为此买单?
不过,苹果一边卖着“天价”的取卡针和卡槽,另一边却一直还想“革了SIM卡的命”。
近日,有消息称iPhone 14的部分型号将彻底取消实体SIM卡槽,完全改用eSIM虚拟手机卡。虽然从iPhone XR开始,苹果手机开始支持eSIM,但还只是单卡eSIM,到了iPhone 13系列时,虽然支持双卡eSIM,但依然保留了实体SIM卡槽,而彻底取消实体SIM卡,目前还没有手机厂商这么做。
其实,取消实体SIM卡槽的想法,乔布斯早在第一代iPhone研发时就已经想到,那时eSIM相关的技术甚至都还没出现。据“iPod之父”透露,当时乔布斯就告诉正在研发第一代 iPhone 的工程师和设计师们,“我不想在它上面再挖一个洞。”
而经过了14代的产品迭代,乔布斯的愿望终于有望真正达成。
eSIM好处多多
1991年时,德国捷德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张SIM卡,并卖了300张给芬兰运营商Radiolinja,标志着SIM卡的正式问世商用。
不过,SIM卡并非是天然存在于手机上的。在最早的“大哥大”等模拟移动电话以及CDMA电话上,并没有SIM卡的存在,手机终端与号码属于强绑定,想要更换号码就必须把手机一起换掉。
之后,GSM研发了SIM,即SubscriberIdentityModule(客户识别模块),能将手机号的信息存于SIM卡中,从而实现了机卡分离。自此,换号码不必再换手机。
此后,eSIM便成了SIM之后的全新发展方向。而eSIM中的字母e代表“嵌入式”(embedded),eSIM是一种直接嵌入设备中(焊接在PCB板上)的可编程SIM卡,即eSIM永久是设备的一部分,使用eSIM的手机等设备也无需配备SIM卡槽。与SIM 卡一样,eSIM 卡也有唯一的标识符,这意味着它的工作原理与标准的SIM卡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切换运营商时不必再用取卡针来换卡,而是通过网络推送新的配置信息到终端设备上。
从这段大致的发展历程来看,eSIM的出现确实是一种必然趋势,也能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体验。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换号时不需要再用取卡针换卡,但使用eSIM所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
从硬件方面来看,SIM卡虽然体积不大,但算上卡笼、屏蔽罩与退卡结构,在寸土寸金的手机空间内占据了不少的分量。而当取消了物理SIM卡和托盘之后,智能手机厂商可能会利用这空余出来的空间来增加手机的电池容量,甚至改变芯片的排列与设计,为手机增加更多的功能。
同时,手机上的开口更少也意味着更好的防潮、防水与防尘保护,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而且实体SIM卡在长时间使用或多次插拔后往往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eSIM由于是嵌入式芯片,因此具备抗震、耐高温、稳定性更强等特点,比实体SIM卡更加耐用。在某些情况下,eSIM的使用还可能使设备变得更小,对于智能手表等对空间和重量要求较高的设备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此外,传统SIM卡是将卡的生产和运营商数据的生产同时进行,即在卡生产中写入SIM卡的运营商数据(如ICCID、卡号、token、PIN等),而eSIM卡则是将硬件设备的生产与运营商数据分开的,先是将硬件设备芯片生产完毕,之后用户使用设备时通过空中写卡的方式下载运营商数据至硬件设备。
eSIM可编程的特性也使得其能对同一个硬件设备进行写入以及清除,同时还可以让不同的设备绑定相同的号码。而不论是SIM卡还是eSIM,其本身都只是一个带有存储功能的芯片,在硬件之外,更重要的是与之对应的虚拟的号码资源。对手机用户来说,这意味着其可以自由切换运营商,可以用双卡在工作和私人用途之间进行切换,也可以用eSIM来方便切换运营商并区分不同号码接到的电话、短信等,同时也不需要再进行注册、销号再入网等复杂的过程。
不仅如此,如今的手机号码对应的已经远不止最基础的通信功能,还可以绑定不同的APP来作身份验证,甚至不同运营商的号码还绑定了不同的互联网服务。在此情况下,eSIM的使用或许可让用户在未来可以灵活的选择或者定制不同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的功能,按需使用,用完即走(切换),而不再是死板的固定费用订阅。
中国用户为啥享受不了?
这听起来这对消费者完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但大家可别高兴的太早。
即使海外版的iPhone 14真的如传言一般在未来完全改用eSIM,但在中国短期内肯定上不了,国行版肯定还是会有实体SIM卡槽。
犹记得去年8月,雷军在发布小米MIX 4的同时还宣布了一项全新的隐私保护功能——即原有的SIM卡被取出后将启动防丢失功能,手机自带虚拟SIM卡会启动并发出定位信息。
这项听起来十分实用的功能,却在手机发布后一周之内被迫叫停,理由是小米提供的无卡联网服务技术方案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尚未获准在手机产品中应用。
既然eSIM好处多多,既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而且在技术实现上也没有太大的难度,那为什么却迟迟不能在手机上快速推进呢?这其中的关键还是得看运营商同不同意,监管层点不点头。
对于运营商来说,每个手机号用户在每个月都会固定缴纳一笔套餐费用,不必担心逾期,甚至还会偶尔支付更高的费用,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一笔极其优质的现金流,因此,牢牢抓住每个号码对应的用户是保住这项现金流入的重中之重。用户想要“携号转网”尚有很多阻碍和限制存在,更不用说eSIM还做到可以非常方便灵活的切换运营商,这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运营商的根基,或许触碰到这块运营商核心资源的“蛋糕”,才是eSIM卡在手机上迟迟无法推进的真正原因。
早在2015年,苹果首次宣布在iPhone中内置eSIM卡时,“这将激怒全球移动通信运营商”等类似的言论就已经出现。显然,运营商誓要将用户黏性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非常抗拒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苹果等手机厂商或用户本身。因此,即便国内外运营商中已有很大一部分在积极推动和布局eSIM,但也都是专注于物联网终端,在手机终端方面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也有媒体表示,没有想到消灭水货走私iPhone的不是执法人员,而是苹果取消实体SIM卡槽。不过,一想到当年专为海外版iPhone推出的卡贴以适应国内的移动网络,或许以后还会出现为了让非国行手机有信号而生产的“智能通信手机壳”也不一定。
eSIM更广阔的未来或在物联网
相比于手机,eSIM在可穿戴设备上推进的速度要快了许多。显然,可穿戴设备的内部空间要比手机珍贵的多,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下,因此eSIM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2015年时,三星推出的Gear S2智能手表是首款成功使用eSIM的商业化设备,甚至早于eSIM标准推出的时间(eSIM标准第一版于2016年3月发布,第二版于2016年11月发布);苹果也在其Apple Watch Series 3及此后的产品中加入了eSIM功能,此外,从第三代iPad Pro开始,新发布的iPad也都支持了eSIM;对于国内厂商来说,华为Watch 3、OPPO Watch 2等都有eSIM版本。当智能手表加入eSIM后,才可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真正成为一个能够独立使用的终端设备。
目前,智能手机的市场已经饱和,从出货量来看甚至还有下跌的趋势。但万物互联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这将是一个全新的红利期和未来最大的增长点。而eSIM更大的受益者和更广阔的市场,其实是更多的物联网设备,这也极有可能是未来的“战场”。从eSIM市场出货量的预测来看,消费类电子产品、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物联网(IoT)会是eSIM的三大主要应用场景。
2018-2023全球eSIM市场出货量预测(图片来源:ABI Research)
对此,业内资深专家宁宇也曾表达过自己的看法:
物联网是以物体作为通信连接点,与人人相连的传统移动通信相比,在业务模式、技术特征等方面有很多不同,场景模式相对单一。发展比较好的物联网业务,不仅需要功能方面的创新,更是在运营方面作减法,通过降低成本方式获得更多客户、更高收益。比如,有的并不需要移动,有的并不需要双向通信,有的实时性要求不高,如果针对性地制定业务流程、市场策略和资费价格,很容易形成对传统移动通信的"降维攻击"。因此,对于彰显个性化特征的物联网来说,如果能在不换卡的情况下,更换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就能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1.《Apple SIM会让运营商抓狂吗?》,尚儒客栈
2.《小米致歉:因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小米MIX4防丢模式刚发布就被叫停!》,物联网智库
原文标题 : 苹果iPhone 14要革SIM卡的命?但中国却可能享受不了.....
图片新闻
技术文库
最新活动更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免费试用】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