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科研机构,谁能决定潮水的方向?
6月15日,中国台湾的科学研究机构工研院宣布将与台积电合作开发SOT-MRAM(自旋轨道扭矩磁性记忆体)阵列芯片,这一技术被业界认为可能是台积电在存储芯片技术上追赶三星的突破口。
半导体作为对技术要求极高的产业,像工研院这样的机构在引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哪些半导体机构在引领半导体最前沿的技术?中国半导体的科研机构又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
顶尖机构的影响力
中国台湾的工研院、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美国NIST、半导体产业联盟SRC都是能够引领半导体产业方向的顶尖机构。
工研院:中国台湾半导体的大脑
工研院对于中国台湾在科研上的作用有多大?在美国政府对于如何将基础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商机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台湾工研院是入选的两个典型机构之一。
1976年,工研院第一批工程师赴美受训;1977年,工研院建立中国台湾首座4吋晶圆的集成电路示范工厂。1983年,工研院开发出与IBM兼容的个人电脑,并将技术移转给企业,带动其他周边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个人电脑产业的基础。
1980年以来,工研院为创投业培育和孵化出一大批具有高成长性和高增值潜力的科技项目,其中有代表性龙头企业包括联华电子、台积电、台湾光罩等大型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公司。
工研院还孕育多家台湾地区新兴科技产业,培育无数科技人才,包括培育超过上百位CEO,包括张忠谋、胡定华、杨丁元、章青驹、蔡明介等对台湾产业具有影响力的人士;孵化了270多家优秀企业,累积近三万件专利,每年技术转让项目高达650多项。
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欧洲代表
IMEC与领先设备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保了最先进的 alpha 和 beta 工具的可用性。为了让芯片制造商和工具供应商在更大晶圆上生产更复杂芯片的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基础设施投资与IMEC开创性的开放式创新模式齐头并进。通过这个模型,整个半导体价值链在竞争前研究中协同工作。从芯片制造商和无晶圆厂公司到集成商和材料和工具供应商,他们分担了日益复杂的研发的负担和风险。
历史超100年的美国NIST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在1979 年发布了其第一个光掩模线宽标准,该标准将公司之间的测量差异减少了十倍,刺激了新商业仪器的生产,扩大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范围,并每年为行业节省数百万美元。
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联盟SRC
为了发展半导体,美国设立了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以下简称SRC)。
目前,20 多家一流的半导体公司是SRC 的成员,与 100 多所大学合作和多个政府机构。我们管理三个项目,共有 55 个研究课题和 500 多个由 1200 多名 SRC 资助的学生开展的研究项目。
近 40 年来,SRC 及其成员聚集了最优秀的大学研究人员,同时培养了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才华横溢的研究生精英劳动力。与非 SRC 毕业生相比,SRC 毕业生获得了竞争优势,并且 SRC 成员组织确保及早获得一系列不断扩大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他们最深层次的技术挑战。
顶尖机构设立背后
从成立的时间来看,1973年台湾地区颁布《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条例》,以财团法人名义成立“工业技术研究院”,即工研院。当时台湾地区经济部长将分散在台湾地区各处的联合工业研究所、联合矿业研究所与金属工业研究所几家研究l机构合并,成立“工研院”。
IMEC于1984年在比利时鲁汶成立。创始人是一群年轻的研究人员,其中一些人曾在硅谷学习和工作,并受到他们在那里目睹的革命的启发。他们在佛兰德斯创建电子超级实验室并引领新工业革命的努力得到了弗拉芒地区政府的资助。
NIST成立于 1901 年,现在是美国商务部的一部分。NIST 是美国最古老的物理科学实验室之一。SRC成立于 1982 年,在与半导体开发和制造相关的工程和物理科学领域进行研究。SRC的成员包括科技公司、学术界、政府机构。
总体来看,这些顶尖机构均是在20世纪末成立,距今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积累。
但成立之初,各机构的目的有很大差异。
IMEC战略定位为纳米电子和数字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前瞻性重大创新中心,目前拥有 4000多名员工。在过去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里,IMEC一直走在全球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前沿,形成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始创新。
美国国会设立NIST是为了消除当时对美国工业竞争力的重大挑战——落后于英国、德国和其他经济竞争对手的二流测量基础设施。
从智能电网和电子健康记录到原子钟、先进纳米材料和计算机芯片,无数产品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技术、测量和标准。
NIST对半导体的研究是从1940年代后期开始的,开始是在二战期间开发称为用于雷达的晶体二极管的半导体器件和晶体管的发明而创建的。当时NIST还被称为国家标准局 (NBS),建立了一个实验室来研究几个相关主题,包括半导体的电导率。
NBS 半导体技术计划成立于 1968 年,旨在改进测量方法、数据、参考工件、模型和理论,以实现更高的器件产量和可靠性、更低的成本以及改进的制造和性能。这种集中关注持续了大约 20 年。
美国SRC 在应对全球挑战、使用研发战略以及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SRC的成员协同工作,获得研究成果、基础知识产权和经验丰富的学生,以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并培养未来的劳动力。
可以看出,所有科研院所的出现都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这同样能够启发我国半导体。
中国半导体科研机构力量
与国外的机构对比,国内的半导体科研机构起步较晚。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与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超越摩尔”技术和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和产业化。作为全球性的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微技术工研院集研发、工程、孵化于一体,为创新企业及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上海微技术工研院已和国内外众多的产、学、研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效率产业化,加速“超越摩尔(More than Moore,MtM)”技术和物联网的生态系统建立。
2022年2月19日,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在京成立。该中心由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设立。新一期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将凝聚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精锐力量和资源,联合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单位,形成合力,建立跨校际、产学研贯通的新型创新载体。这也是也是北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集成电路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此外复旦微电子、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在2018年牵头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
但不得不承认,相对于国外,我国的这类机构成立的时间较短,这就导致各科研机构的规模相对较小。可以看到国外的半导体科研机构的成员已经涵盖了半导体领域最顶尖的公司以及高校。而国内的科研机构主要还是以单个高校的实验室为主体。即使有企业参与,也更多的是企业与某一个高校的合作,少有像国外多个学校与多个公司形成的联盟。
因此国内产学研各个环节的力量有必要去借鉴学习国外成熟机构的经验。毕竟国家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解决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技术选择上,国家科研机构应重点承担突破关键共性技术的主要战略任务,而不应和产业合作伙伴在商用市场上争利。
在重大项目实施前,对可能的利益冲突进行研判,并通过透明制度设计进行预先规范;根据产出来源和贡献程度对关键知识成果的归属进行明确划分,充分考虑各个创新参与方的核心利益关切。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集成电路的重视,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大在研究方面的投入去鼓励科研院所在集成电路方向的研发。例如安徽省对于集成电路人才有措施:入选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创新类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创业类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人才创业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专项资金或2000万元创业引导基金扶持。
但也有学者表示,“国内科研院所现在的尴尬是,他们首先想的是拿到政府的支持,去争取项目,而不是办成一家公司跟市场竞争。或者想着能转化就转化,转化不了就算了,反正有科研经费,也可以活得很好。”
因此对于国内的科研机构来说,适当走出象牙塔,让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当务之急。
事实上,从科研成果来讲,我国各大院校的科研成果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各大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相对超前,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却无法将这些成果转化。这再一次反映了校企联合的迫切性。毕竟,成熟的半导体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各大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也是由各大企业深度参与的,因此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更快转化。
半导体起点是实验室,这个产业的发展不能离开科研机构的助力。构建一个适应我国的半导体产学研生态,需要每个参与者的开放心态。
原文标题 : 半导体科研机构,谁能决定潮水的方向?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