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注意的里程碑:写在钉钉DAU过亿之日
2022年4月15日,QuestMobile发布了3月的移动互联网APP数据:钉钉的MAU达到2.2亿,DAU超过1亿。这也是自从2020年2-6月的疫情爆发期以来,钉钉的DAU再次突破1亿。
附带说一句,按照用户基数排名,现在的钉钉已经成为整个“阿里系”仅次于淘宝、支付宝和高德地图的第四大APP;它也很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DAU过亿的To B应用。根据QuestMobile的统计,钉钉的DAU大约是企业微信的2倍、飞书的55倍,在办公协同市场的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但是,我今天主要想讨论的,是钉钉DAU破亿对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长期发展方向的战略意义。从2018年以来,我们就听到互联网大厂讨论产业互联网、To B应用的问题。这个市场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竞争似乎很激烈——仅仅在A股上市的企业软件、企业信息服务公司,就有100多家。互联网大厂能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呢?它们又能给这个很苦很累、平均利润率较低的行业带来什么“活力”呢?
最近我正好在研究美国互联网行业,对上面的问题有了一些心得。美国科技巨头的经验证明:产业互联网一定要与消费互联网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消费互联网只有搭上产业互联网,才能获得第二增长极。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欧美企业客户的“两个数字化”需求普遍提升——第一是营销开支的数字化(线下转线上),第二是企业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上云),这两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具体而言:
亚马逊云服务(AWS)在2021年第四季度增速大幅提升,重回40%以上。按照亚马逊管理层的说法,增速提升一方面是由于销售团队的扩大,一方面是由于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积累的数字化需求有了一次“全面兑现”。谷歌云服务的增速也维持在50%以上,最重要的驱动力是AI,尤其是通过搜索引擎的海量数据锻炼出来的机器学习能力;其次是Google Workspace办公套件,虽然功能不及微软Office强大,但是对中小企业仍颇具吸引力。Meta (Facebook)将“社群即时通信”作为2022年的重点投资方向之一,希望引导中小企业使用WhatsApp作为商务工具,直至孵化出类似Slack那样的办公协同平台,以此为契机进军To B市场。
在谷歌的财报电话会议中,管理层不停地强调“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这个概念:谷歌广告、谷歌云平台以及各种企业SaaS服务,作为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帮助企业客户提高对内管理和对外营销的效率。Meta管理层则表示,“正在努力吸引中小企业使用我们的商务工具”,尽管“目前难度还很大”。
显然,阿里巴巴通过钉钉切入广阔的产业互联网市场,从办公协同切入企业数字化,是富有先见之明的——Meta现在在做的事情,就跟七年前钉钉开始做的事情一模一样!全球疫情永久地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方式,而像钉钉一样在疫情前多年就开始积累的To B平台,最先抓住了这个机遇,不失时机地促成了跨越。
从美国互联网行业的最新进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值得借鉴: 亚马逊这样的电商平台,因为具备丰富的企业客户服务经验,而且在零售、物流、制造等行业具备know-how,所以To B业务发展得最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厂商。谷歌、Meta这样比较纯粹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对企业流程的理解、对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都明显有欠缺,所以To B业务发展得比较缓慢,在规模和功能上都远远落后于亚马逊。微软这样的大型传统软件公司,在云计算转型之后如虎添翼,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企业互联网”平台;但是由于缺乏消费级业务的协同效应,它要击败亚马逊还是困难重重。
在中国,并不存在微软这种规模体量的软件公司,而亚马逊的业务布局和阿里非常相似。阿里云+钉钉的“云钉一体”,目标就是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IaaS + PaaS + SaaS的一体化解决方案。2021年7月,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花名:逍遥子)在内部邮件中首次提到:“阿里要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的公司。”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这无非是在传统业务见顶之后的“画大饼”言论;但是钉钉的持续强劲增长,以及国外科技巨头做出的如出一辙的选择,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个愿景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在研究互联网行业之前,我曾经研究过七年多的软件行业,熟悉当时中国每一家上市软件公司。中国的企业软件行业始终做不大、只能赚辛苦钱,是业内人士都清楚的问题,但谁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看到钉钉总裁叶军(不穷)的采访之后,我感觉他正确地指出了软件行业的问题所在:
企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太强,导致软件公司都在做定制,毛利率低、可复用性差,始终无法形成美国那样的规模化、标准化解决方案。人肉做销售,赢得客户信任的代价太大,软件公司都变成了销售驱动、关系驱动型公司,无法把宝贵的资源集中到产品开发上。传统企业软件的使用频率很低,企业管理者看不到实际效果,也就难以承认其价值,不愿支付合理的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要打破上述恶性循环,也不是不可以,但只有微软、SAP、IBM这种级别的国际巨头能做到,因为它们的品牌实力足够强大。就像美国五十年前的一句老话:“没有人会因为买了IBM的解决方案而被开除。”时至今日,这句话竟然还适用于中国,简直是软件行业莫大的悲哀。 我相信,中国软件行业的问题,最适合由互联网平台公司来解决。像钉钉这样的应用,在积累了足够的用户基础之后,能够让传统软件行业整合垂直业态,变成水平整合的“企业数字化”业态。
展开来说就是下面几条:
钉钉作为一个DAU过亿的超级APP,天然容易获得企业信任,作为SaaS软件商和客户之间的中介桥梁。钉钉遍布全国的庞大的服务商体系,也可以帮助软件商进行销售和服务,减轻后者的压力。钉钉以即时通信、OA这样的高频场景,去带动各种各样的低频应用。行业解决方案可以打成小碎片,嵌入企业沟通流和业务流,让客户随时看到实际效果,认识到其价值。钉钉以及其背后的阿里云,提供了高效的PaaS开发平台,帮助软件商提升开发效率;低代码开发平台还能把软件开发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的深入,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客户的定制要求也会逐渐稳定下来,留给软件商更大的利润空间。
在我看来,近几年钉钉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就是要做PaaS开放平台,吸引大批第三方SaaS软件商入驻,深度连接咨询、服务、硬件等各路生态伙伴,从而提供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钉钉自身的功能已经很强大了,尤其是在OA、HR、财务等职能领域,能够满足许多企业的日常需求;但是,要靠钉钉自身的力量去满足所有企业的所有需求,是不现实的。举个例子:工信部公布的三批近5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当中,有一半以上在使用钉钉。要满足它们的“专精特新”数字化需求,就一定要依靠广大第三方开发者的力量了。
而钉钉自身的使命,是把共性的、通用的、与行业特质无关的数字化能力,集中到自身的PaaS之上(下面还有阿里云的IaaS),以便于专业软件公司去做那些专业的、个性化的、定制化的工作。这才是“企业互联网”的正确打开方式——互联网应该是开放的,消费端的淘宝/天猫是因为给千千万万家第三方商家搭建了平台而成功,企业端的钉钉同样也可以以这种方式打开局面。
钉钉的DAU再次破亿了,这是值得纪念的时刻。但是,这仅仅是国内企业互联网的开端,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企业软件行业的发展先天不足,企业客户的信息化意识欠缺太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钉钉的未来,乃至整个企业互联网的未来,取决于它们能否为中国企业提供急需的数字化转型能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一个值得注意的里程碑:写在钉钉DAU过亿之日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