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互联网凛冬已至,传小米裁员10%上法庭

2022年以来,不时有互联网企业传出业务线要砍、部门要撤,后面紧跟着的就是裁员。

2月14日消息,小米在情人节这天传出了一条不能让员工快乐的消息,“小米开始裁员,全公司10%,HR已开始约谈。”

近一年多来,来自“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消息,网易、爱奇艺等多家互联网明星公司有人员优化的消息传出,既有整个部门裁撤,也有末位劝退,还有做未雨绸缪式准备的……

由此看出,互联网凛冬已至,降本增效成为行业的共识,对于从业者而言,在寒冬中别说换一份更高薪的工作了,就连找到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位都成了难题。

早在去年11月末,坊间就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据内部人士透露,除了手机业务不动,小米其他业务,尤其是生态链上的一些业务将进行大规模裁撤,预计裁撤总数将达到全部员工的20%左右。

“预告篇”显然早早就有了。只不过最初实现的方式,出乎了大家的预料,因为用的是“末位淘汰”的名义。

去年十二月末,有小米员工在网上吐槽称,企业年终考核强制将绩效分为C的比例,设为强制性的10%。

自去年以来,互联网企业裁员的消息,隔三差五的刷爆网络,裁员浪潮,席卷整个互联网行业,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视频网站,包括最近的游戏公司都走上了裁员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这已经不是一两家公司的问题,而是整个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寒冬。

据各大媒体报道,这场裁员涉及爱奇艺几乎所有业务部门,其中花钱最多的市场、投放、渠道合作裁员比例最高能到50%;内容部门裁减30%左右,游戏中心等边缘部门更是“几乎全员被裁”。

快手同样如此,在微博、知乎等多个社交媒体上,多位自称快手的员工指出,12月底前公司将对绩效为C的员工优化,而在快手绩效划分中,C为最低绩效。

除此之外,此前大规模裁员的字节跳动也是典型例子,也是今年的裁员传闻最多的大公司,除了接连对教育、游戏业务裁员收缩,各地的商业化团队、人才发展中心也在裁员调整。

而从各大互联网企业裁员结果来看,涉及最多的要么是不赚钱甚至还在大量烧钱的非主营业务,要么是大量高工龄、高工资的员工被裁,他们在不同的公司的职称为总监、组长等,被戏称为“伪中层”。

据统计,从2021年春天到2021年年底,裁员、缩编成为贯穿行业的关键词。据统计,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超过了35家,包括字节跳动、快手、爱奇艺、百度等等。

过去十年,互联网发展迅速,流量红利滋养出一大波快速发展的公司,如今,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发展到极限,增量用户已经见顶,互联网从新奇到失去新鲜感,行业新故事从层出不穷到戛然而止,都发生在上一个十年。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国内互联网企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大规模扩张,不断地推出新的业务板块,同时开出的优厚福利待遇,让无数人趋之如骛,而那些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因为员工众多,如同大型工厂一般而被网友们称之为大厂。

但是,这种由资本和热钱推动的爆发式增长,眼下正面临着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虽然疫情带来的互联网需求不断增加,但却并没有转化成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机会,而过度扩张造成部门冗余和巨大的人力成本,反而让互联网大厂们倍感压力。

不仅如此,经济增速的放缓、广告投入量减少,游戏产业以及直播带货等也受到官方的严厉监管,这些都让互联网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另外,监管部门的重拳反垄断,打击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铁拳挨个敲打在这些互联网巨头们的身上,让资本市场上立马噤若寒蝉,股价大跳水,流量和增长见顶,各大公司终于从盲目扩张的狂欢中冷静了下来。

在权衡利弊之后,互联网企业们都选择保住自己的当家业务,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企业将会进入一段稳定期,不会再像之前几年那样盲目扩张,而是想办法活下去。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