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第三次浪潮
这是腾讯的故事,也是中国在产业升级之路上飞驰不停的未尽故事。
文 | 华商韬略 陈斯文
2020年春天,上海富驰高科的人力部门知道,自己的挑战又来了:要赶在产能高峰到来前,配齐1500名质检人员。
富驰高科是一家制造精密零部件的企业,它将金属粉末注射进模具,得到高质量的精密零件,可以应用在手机、航天、医疗等一系列领域。这为它赢得了市场,也赢得了上海“科技小巨人”的荣誉。
但烦恼并不是没有。质检就是个难题。精密零件结构复杂、形状特异,用普通机器,根本无法批量检测产品上的细微缺陷。
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效率和压力,每到生产旺季,两个场景成为富驰的常态:一个是上千名质检工人排成长队,用肉眼逐件排查数亿个零件;另一个是工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眼酸头胀,疲劳不堪,还是会导致漏检。
让质检自动化,让机器替代人,由此成为富驰高科的当务之急。从2013年起,公司就在苦苦寻觅解决的办法,但直到2020年,事情才真正有了转机。
【扎根】
2020年,一群工程师背着背包,走进了富驰高科在上海的工厂。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要用人工智能和视觉计算技术,找到替代人力质检的解决办法。
这群工程师,隶属于腾讯旗下的优图AI实验室。
腾讯人人耳熟能详,但优图AI实验室,却少有人知。这支成立于2012年的团队,汇集了近百名顶级院校的博士,是腾讯旗下顶级的机器学习研发队伍。
要解决富驰的难题,仅靠腾讯的光环和博士头衔是不够的。制造业有句俗话:“现场有神灵,魔鬼在细节”。在严谨的工艺流程面前,没有成功的经验,没有对工业机理的充分理解,贸然入手,很可能给产线带来停工的风险。
于是,优图团队在会议室里与工程师讨论、在车间向质检工人请教,走进产线贴身观察,“泡在现场”熟悉每一道工作流程,持续从机械、成像和算法寻求最优解。
300多天的研发周期,200多场技术会议,结合自身深厚的技术积累,优图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杀手锏一般的工业AI质检解决方案。由其打造的工业质检一体机,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0倍且品质更好更稳定,一年可以节约数千万元的人工成本。
在富驰高科成功的背后,是腾讯以科技全面助力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都正被它持续应用到实体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进程中,甚至重新定义着实体。
从富驰高科向南700公里,让这座小城闻名于世的,是这里的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
从2017年起,宁德时代的产品使用量始终位居全球第一。尽管如此,市场需求仍在增加,宁德时代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止步。公司正借助数字科技,挑战工业制造的新境界——“极限制造”。
过去一百年,制造业有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上世纪20年代的福特流水线,第二次是70年代的丰田精益生产。流水线催生了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彻底甩开了欧洲;精益生产则让日本后来居上,直到今天仍是日本制造能力的护城河。
宁德时代的“极限制造”,则是让精益生产再插上数智化的翅膀,通过在生产各个环节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进一步释放其精益的价值。
通过与腾讯的合作,宁德时代强化了自己的数据中心、私有云和AI算法等基础设施,进而让制造实现了云上的效率和品质,数字技术由此成为制造业最新最先进的生产要素之一。
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也是新旧动能转化的主战场。1994年创立的三一重工,也正引领这样的转化。数字能力,同样是其转化的要素。
如何在长沙总部,管理分布在全球的庞大设备群,对于可以把混凝土送上几百米高楼的三一重工来说,这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通过与腾讯合作的“根云”平台,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这成为了现实。三一重工的服务人员,身处长沙总部,就能完成对全球58万台工程设备超过一万个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并实现挖掘机等大型设备的故障维修2小时内抵达现场,24小时内完成维修的最强运营支持。
由此带来的,不只是客户体验和效率提升,也是公司资源更优配置与效益提升:零部件实现更高效周转,易损件备件的库存率低于同行40%以上,每年直接为下游经销商降低备件库存超过3亿元。这甚至改变着三一重工的商业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设备流向一目了然,设备背后从租赁服务到供应链金融的一整套需求,也从此被三一握在手中。
从富驰高科、到宁德时代,再到三一重工;从五岭之南,到大江以北;从专精特新的小巨人,到千亿营收、万亿市值的总龙头。类似的故事正加速在腾讯与众多实体经济企业之间发生。
这种加速,源自于腾讯2018年的那场重大改变,背后则是腾讯对新一轮产业浪潮和社会浪潮的理解。
【浪潮】
马化腾在讲述腾讯对基础科学的关注和投入时曾讲过一句话:“我们做应用创新,就是在科学家拓展的疆土上去建楼。”
这句话,既是对腾讯的复盘,也是对中国互联网历史的一种总结。从历史的角度上看,科技的进步,正是每一轮产业浪潮的启动因子。
中国第一轮互联网浪潮,始于信号传输“从语音到数据”的技术进步。在这一轮浪潮中,以PC端连接社会精英、先锋群体,是彼时互联网产业的特征。
中国的第二轮互联网浪潮,始于3G与4G网络应用、PC端到移动端的技术进步。在这一轮浪潮中,流量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以网络连接大众生活,成为了新一轮浪潮的特征。
从“连接精英”到“连接大众”,互联网从面向小群体的小众行业,开始成为中国社会最具活力、增速最快的产业洪流。而在科技推动的两轮浪潮中,腾讯显然是一个同频共振的标准样本。
从用OICQ连接巨量用户,到用超级游戏单品筑起商业堤坝,腾讯在2005年的改革,使它由一家初创公司成功转向了规模化的生态协同。
“如何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处”,是腾讯在第二轮浪潮中的原则,这推动了腾讯在2012年发生了著名的“518改革”,开放的生态结合横空出世的微信,意味着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门票。此后庞大的C端用户,吸引无数创业者的微信九宫格入口,电商、外卖、共享经济的落地,皆由此生发而来。
应时而变的改革,将腾讯变成了一家与浪潮共振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在无形之中塑造了腾讯的内部传统——尊重科学,重视技术,强调变革。与那些曾经喧嚣,却又最终归于平淡的企业相比,腾讯似乎永远活在危机和忧患意识里,无法停下向前的脚步——马化腾的一句话就很能说明这种氛围:“微信如果不是腾讯做出来,不是自己打自己,我们可能根本就挡不住。”
当众多互联网企业抓住移动红利的尾巴,当业务低线下沉、算法重构流量成为新的崛起途径,其实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天花板的逼近。
但这并不是终结,相反,推动了两轮互联网浪潮的启动因子——科技,再次悄然发挥作用,互联网第三轮浪潮又迎来了新起点。
AI+BigData+Cloud,是过去几年里最大的技术进步,它的发展速度超出所有科学家预计,对人类工作的替代效应,也正清晰地呈现出来。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前两轮浪潮,是建立在人与人的连接之上,那么第三轮的浪潮,则是从“连接大众”的消费互联网,转向“连接万物”的产业互联网,向更广袤的数字化世界迈进。
不过,呼啸而来的第三轮浪潮,不再只由单纯的技术推动,也不完全是移动互联时代流量枯竭的突围,它同时还具备一个特殊的外部环境。
2018年,反思成为了产业各界的主旋律。在中国经济看似繁花着锦的景象背后,却存在着科技上的五大短板——高端发动机、高端材料、数控机床、生物医药、信息类硬件。在全世界逆全球化的影响下,只要外界一断供,中国的整个产业就面临卡脖子的窘境。
同时,规模经济下的成本优势,是许多中国产业登顶的奥秘,它们造就了诸如宁德时代、三一重工这些在国际市场争锋的中国企业。但当它们真正与国外同行一较短长时,却发现仍然存在着效率提升、工艺优化、质量改善的空间。在实体经济的更多传统行业中,提升的空间则更具想象力。
在以“ABC”为代表的科技进步面前,拥抱数字化,正成为实体经济提高生产效率与运营能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第二轮浪潮面前的腾讯,需要思考自己如何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处,那么在第三轮浪潮面前,它显然需要回答一个新命题:作为中国的互联网标杆,它应当如何与时代相处,如何融入并参与整个国家前进的方向?
这造就了腾讯在2018年发生的930改革:正式启动新一轮整体战略升级——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强化产业连接能力。它原本的七大事业群就此重组整合,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
这是腾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完全to B的大业务单元,它预示了一种可能:腾讯自此走出了消费互联网的舒适区,转向更广阔的数字化世界。
当互联网的第三轮浪潮起步;当数与实的结合从可选项,变成每个行业的必选项;当解锁中国产业升级的窗口期到来——这正是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名片,助力实体经济的出发点。
但对于腾讯而言,问题还未结束——在第三轮浪潮中,腾讯的定位是什么?
在消费互联网的时代,to C的业务有一个特点:追求消费者的最大公约数。互联网企业可以抓取最普遍的共性,要么用普适的商业模型,去涵盖尽可能多的人群,要么以颠覆性的体验,去改变公众的消费习惯。
但在产业互联网的世界里,这成为了过往。原因在于实体经济有一条客观发展规律:它的变革,总是建立在精益生产、泰罗制和渐进改良上。它的进步,需要一点一滴地实现产业场景的沉淀、产业规律的提炼、专业技术的积累。
即使数字浪潮来袭,实体经济也同样需要尊重规律,通过自身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转型,有的放矢地实现进步。
因此对于腾讯而言,一张普适的“大网”,其实无法涵盖工业、能源、交通、医疗、金融、教育、零售、文旅等各个特征不同、规律不同的行业。
这其实意味着腾讯自我定位的变化——它需要从众人瞩目的前台,转变成润物无声的后台。
利用自身积累的底层技术,帮助企业和组织打造数字基因,完成科技赋能;尊重产业规律,在产业升级这个更大的语境下,扮演水电煤和工具箱的角色。
用更柔和的身姿,参与实体经济的改造,深刻地影响各行业的渐进改良与自我进化。这既是与时代相处的要求,也是浪潮的规律。
【共生】
陆步轩,曾经是一个中国教育史上的特殊人物。
“北大毕业生+猪肉佬”的标签,让他一夜之间成为彼时互联网上的焦点,“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正常吗”的讨论,也曾令他倍感惶恐内疚。
但当喧嚣沉寂,热议褪去,陆步轩仍然在猪肉上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受同为“猪肉佬”的北大校友陈生邀请,他成为了“壹号土猪”的联合创始人。即使在2018年的猪周期底部,壹号土猪仍然凭借2000个销售点,实现了18亿元的销售额。
拥有高等教育的经历,陆步轩与陈生在面对科技工具时,有着超越常人的接受度。早在企业微信推出的第一年,壹号土猪便成为了它的用户。这家集育种研发、养殖生产、品牌零售于一体的大型食品企业,自此可以在移动端上完成业务流程的审批与办结。
如果说,从PC数字化办公系统到移动办公,还只是工具的进步,那么将数字化系统运用到养猪中,则意味着业务的改造,正步入深水区。
2021年4月,在腾讯“数字中国筑塔计划”之下,壹号土猪的养殖场,成为了数字化的试验场。在数字化的推进过程中,每一头母猪都拥有一份自己的数字档案,包括了这头母猪各个方面的数据,前一胎生产数量、预产期、年龄……
这意味着,壹号土猪每个生产基地的数万头母猪,仅需要个位数的饲养员,因为饲养员带着一部手机,就可以直接查阅、处理每头母猪从发情配种,到怀孕产崽的信息。
从喂猪到“看猪”,数字化为养殖业带来了效率的跃升。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种植、养殖这些第一产业的领域里,腾讯显然还有更多可以作为的地方——作为互联网巨头,公司对于社会资源已经具备了顶级号召力,从政府到农户,都乐于加入这项事业。
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通过腾讯安心平台,助力农产品品牌的“安心农品计划”得以启动,从农产品溯源、行业标准制定,到品牌营销及保护、品牌形象设计的一整套体系被引入多个农产区。未来的三年内,100种著名农产品,将会在各自的乡间田野,获得“从生产到消费、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运营。
中国农业的千年历程,赋予了这个国家农业大国的身份,但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这种从量到质的飞跃,显然需要数字化来添上一把新柴。而在更多的领域,腾讯“拾薪挑水,铺路架桥”的定位,在过去三年里更见鲜明。
去年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的工程,因央视的报道而走红网络。从地图上鸟瞰,这条输水线路长达111.3千米,横穿珠三角核心城市群。
这样一个百年工程的生产流程管理、资源调度,都可以集成在一块显示屏上。这套智慧监管平台领先全球的背后,是腾讯与粤海水务在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层面的合作,除了炫酷的黑科技,还有多年积累的施工经验。遇山开山式地解决问题,最终换来了90%的项目优良率和6000名工人的安全保障。
实体经济的产业升级不是靠创造,而是靠改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让中国积累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技术、资本、场景、人口、工业体系等传统经济要素。而腾讯在互联网世界积累的技术和产品能力,恰恰是实体经济产业升级所需要的。
因此,深入到生产制造的车间工厂,下沉到种植养殖的田间地头,躬身到公共交通的前沿一线,探访到基建工程的施工现场……恰恰是这些看起来与腾讯固有形象并不相符的动作,搭起了数字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
在交通行业,腾讯的工程师登上地铁控台,携手广州地铁开发地铁操作管理系统“穗腾OS”,让地铁的乘坐体验自此变得丝滑。
在制造行业,腾讯为有50年历史的玲珑轮胎,打造以企业微信为底座的经销网络,即使在疫情期间,仍然实现了50%的销量增长。
在医疗行业,腾讯通过“觅影”AI影像技术,为医生提供可靠助手,让大规模的青光眼、新冠肺炎、癌症筛查成为可能。
在过去的三年里,腾讯已在30多个行业,与9000多家合作伙伴打造了超过400个行业解决方案。这9000多家合作伙伴、30多个行业、400多个解决方案,这是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找到的新支点,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标杆,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实体经济新范式。
2018年转向产业互联网,加速向实之际,马化腾曾强调:“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我们将助力产业与消费者形成更具开放性的新型连接生态。”
如今,这个更具开放性的新型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这种新型连接生态,也越来越被认为,它就是数字经济时代之下新型实体经济的新形态。
在这个新生态、新形态之下,在转向产业互联网的三年里,腾讯并没有与大众渐行渐远,而是正通过在千行百业的扎根、融入、共生,与大众和整个社会贴得更近。
再过几个月,富驰就要迎来每年的产能高峰了,但它的CEO钟伟,却不再感到从前的压力。最近一段时间,他除了琢磨让富驰的更多产线都用上AI质检方案,还在考虑另一件大事:“工业数字化远不止是质检,能不能和腾讯一起做更多的事,打造真正的智慧工厂。”
2019年,腾讯提出“科技向善”的新使命愿景。2021年,进一步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启动史上的第四次战略升级,并首期投入500亿元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推动战略落地;几个月后,它又宣布再追加500亿元,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
实体经济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力国本。以科技助力实体经济,是腾讯的能力,也更是腾讯的主动选择。这个选择,正让腾讯更实在地服务于国家与社会,也更实在地成就着自己。
这就是一群依靠数字技术,通往未来的企业故事;一个与实体经济转型同频共振,用连接来助力传统行业的故事;一个为中国实体经济添砖加瓦、修桥铺路的故事;这是腾讯的故事,也是这个国家在产业升级之路上飞驰不停的未尽故事。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2月28日火热报名中>> 【深圳线下】东集技术年终福利——免费试用活动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