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向“内”,安踏破解运动科技“卡脖子”难题
时隔941天,克莱·汤普森重返赛场。
作为金州勇士“水花兄弟”之一的克莱,除了首场复出受到热议外,作为克莱品牌赞助方的安踏也是收获到一波关注。
事实上,作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安踏及背后的安踏集团,近些年,除了签约NBA球星以及中国多个体育官方赛事达成合作外,还在新国货、校企合作方面频频发力。1月12日,安踏集团与东华大学正式达成合作伙伴关系,签约成立“东华-安踏联合创新研究院”共同推进运动鞋服科技研发、产业化应用及人才培养。
不止安踏,近些年,小米等诸多品牌争相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展开校企合作。不难看出,飞速发展的中国品牌,在消费升级时代下,对于设计、创意和科研人才的渴求正在变得越来越迫切。
不久前,成立30周年的安踏集团也发布了新十年战略,从此前的“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更新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其中,就提到推动“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吸纳超过10万名高校毕业生和年轻人计入公司。
那么,此次携手东华大学成立研究院,对于处在消费升级时代下的安踏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价值消费时代:安踏探索科技、人才新布局
当下,国内的消费趋势已经逐步从“需求消费”时代,过渡到“价值消费”时代。
随之而来的是,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提升。如今,消费者不仅要求产品能满足生理层面的“快感需求”,同时也在追求更高品质产品满足精神层面的“快乐需求”。单纯以炫耀为目的的消费潮流逐渐逝去,个性化、品格化的消费理念开始盛行,“悦己”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对于国内飞速发展的本土品牌来说,推出满足单一层面的产品,已经不再契合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特别是对于专注大众刚需产品的品牌而言,如何生产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往往取决于品牌对消费者需求的掌控度。
这实际上就在倒逼中国本土品牌,加速对产业生产等层面的改革,包括对品牌、设计、创意等方面的升级,企业除了自身所进行的升级外,汲取多方优势资源也成为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选择之一。
而高校作为人才以及学术资源优势的聚集地,所带来的设计、创意灵感往往要比社会层面更为丰富,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科研探索领域,高校凭借着学术资源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往往能比社会层面率先实现突破,这也使得高校成为企业对科研、创意、设计方面的关注点之一。
作为中国本土运动鞋服品牌,安踏整合社会资源,与校企合作进行研发、设计等方面探索,提升对不同领域内设计、创意的灵感来源汲取。此次,安踏与东华大学联合成立的“安踏—东华联合创新研究院”就重点围绕科技赋能、中国设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
目前,安踏在运动鞋服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成熟的生产体系,而东华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综合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凭借着东华大学在纺织、材料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安踏在运动鞋服品牌、制造、渠道、供应链方面的经验与能力,双方将在行业创新、技术研发做出有益探索。
一直以来,安踏在研发创新上就注重基础学科的投入,积极与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深度合作,除了与东华大学合作之外,此前还与清华大学、北服学院等全国高校展开深度合作,针对创意设计、科研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形成一套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2021年,安踏联合清华大学进行资源整合、专业运动材料研发等方面探索。整体来看,安踏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也是更侧重于研发领域,加强本身的整体“软实力”。
另一方面,高校不仅能依托学科资源优势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还能按照企业用人标准,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企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特别是像安踏这类运动鞋服企业,更是需要不断人才培养提升产品创新。
以东华大学纺织学科为发展特色的学术资源优势,安踏与东华大学持续加强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成立了研究生实践基地和本科生实习基地、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公司人才培训等,能为安踏培养出专注于纺织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
此外,安踏还与清华大学共同启动了以“因动而生MOVE”为主题的“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意在发现和培养体育用品和运动行业的创意人才。而基于不同高校的不同学术资源优势,能为安踏培养出专注于体验用品行业的不同领域人才,包括在纺织、材料、设计以及艺术设计等方面人才,提升安踏整体的人才竞争力。
显然,在价值消费时代所推动的产业升级背景下,安踏已经与多所高校形成联动,为自身在科研、人才培养、创意设计等层面打开了新局面,这种战略布局也会最终带动安踏在新消费时代的大步向前。
新十年战略:从“外驱性创新”向“内生性创新”转变
随着安踏在30周年主题活动上宣布的新十年战略的实施。
可以看到的是,安踏对于自身定位以及战略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仅仅是只体现在战略调整上的转变,而是深入到自身内部以及对长期发展的一种清晰规划。
从此前的“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更新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新战略,再到提出“创造共生价值”的新价值主张,安踏新十年战略无不是对当前自身发展以及行业趋势的一种清晰、正确地判断。而此次,安踏与东华大学达成深度合作,也可以说是安踏发布新十年战略后一项重要战略布局的落地。
之前,外界对于安踏的认知或许存在偏差,认为安踏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外驱性创新”,在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通过不断整合不同品牌板块资源,聚焦不同领域的布局实现增长。所反馈的直接的结果便是以收购形式来获得盈利、规模增长,比如说收购斐乐中国区运营权、始祖鸟、迪桑特等。
这种认知固然没错,但忽略的一点是这种“外驱性创新”无疑是正确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将企业创新定义为“把社会的需要转变为企业的盈利机会”。因此,创新的结果存在于组织外部,而不是组织内部。
“外驱性创新”是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消费者新需求所进行的改变,安踏收购斐乐、始祖鸟这些品牌就是针对消费者新需求所做出的产品创新调整,这种由外而内的创新思维,是能真正地了解消费者需要,使创新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但如今的安踏不只注重适应市场及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外驱性创新”,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将创新与自身融合,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以及技术迭代的方式,来思考消费内核,深挖消费需求,获得符合消费需求的长期增长,这种创新思维也就被称之为“内生性”创新。
比如说,安踏针对中国体育代表团研发专业运用装备,研发出的装备不仅运用到了中国国家队赛事项目中,部分比赛装备也是上线到大众领域带动自身业绩增长,这种由内而外引发消费需求的创新,就是现在安踏所做出的创新转变。
一家企业从“外驱性创新”向“内生性创新”的转变,可以说是摆脱将“创新作为一种工具”的外在因素驱动力的增长模式,转化为由自身创新所推动的内生性增长。这种创新所带来的增长要远远超过只符合行业需求变化所形成的短期增长,因为评判一家企业的长期价值仍是要回归企业自身。
企业通过自发或自觉的创新管理和变革,使创新不仅是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而存在,而是与愿景、价值、机体、文化等融为一体,最终推动企业长期价值增长。这种“内生性创新”不仅仅只体现在管理层面的创新和变革,而是一个企业自上而下地自发创新,重视研发创新、技术迭代所带来的创新,而这种“内生性创新”所带来的爆发力是极强的。
新十年战略上,安踏集团提出,到 2030 年,将累计投入超过 200 亿元推动自主创新研发,升级全球科研创新中心,为品牌发展提供“硬核”支撑,这也足以能看出安踏在由技术、研发创新推动自身增长的态度和决心。也正是因为这种从“外驱性创新”向“内生性创新”转变的战略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安踏能为自身品牌创作更多价值。
30岁的安踏,在“而立之年”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十年战略的布局可以说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此次与东华大学合作也能看出安踏清晰规划中的坚定一步。我们不能要求30岁的安踏能一直保持在当打之年,但能在这个时间点上做出向“内生性创新”转变的重要一步,这背后承载的是安踏的长期发展价值观。
文章来源:松果财经。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
10 双面顺丰,四处出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