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五家上市公司没了,获赔43万,走出牢狱的顾雏军“仍在狱中”

2022-01-17 15:18
华商韬略
关注

五家上市公司没了,获赔43万,走出牢狱的顾雏军“仍在狱中”

  获得国家赔偿43万元,并不是他想要的终点。

  文 | 华商韬略

  鸣冤17年,科龙电器原董事长、昔日家电资本大鳄顾雏军终获赔偿。

  2022年1月7日,对顾雏军申请国家赔偿一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赔偿顾雏军人身自由赔偿金28.7万余元,精神损害抚慰金14.3万元,返还罚金8万元及利息。

  但这笔赔偿只是象征性的安抚,与他要求的1.2亿元人身自由赔偿,以及经济权益赔偿相比,相去甚远。他有罪的帽子,也仍未完全摘除。

  前半生,他亲手建造的百亿规模的格林柯尔帝国早已彻底崩塌;后半生,上诉维权,竟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吾非凡人”】

  才高气盛,这四个字就是顾雏军版“我的前半生”。

  十几岁当知青,只用两周复习考上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前身);

  上大学成绩好到可以留校,因当众抽了班长两耳光失去留校名额;研究生考上天津大学,吐槽导师“我搞的东西他能懂一半就不错了!”;

  质疑诺贝尔奖物理学家的思路,自己提出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热力循环理论;

  毕业后留校任教,对比自己大15岁的老师发飙:你没资格用这个口气跟我说话!你不配!

  狂傲,自负,聪敏,坚韧。

  他是不合群的天赋型异类。

  1989年,30岁的顾雏军以顾氏循环理论为基础,头顶“青年科学家”的光环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声称比传统制冷剂节能10%~35%。

  结果他的研究生导师亲自拆台:顾氏循环是骗人的!顾雏军就是“哗众取宠,糊弄外行”。

  顾雏军反驳:“我发明的制冷剂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冷剂,不能仅仅用一流来评价,而是第一流的。”

  自负给他招致更猛烈的批判。《上海科技报》专门召开了一次“清除伪劣科技‘顾氏循环’座谈会”,直接把顾雏军打成技术骗子。

  为了证明自己,顾辞掉月薪不到100块的学校工作,创办了一家制冷剂公司,生产超低耗能空调,用自己的技术赚钱。

  踩着国内这股“空调热”,不到2年,他的“小康”牌空调年产达到6万台。不到4年,10万元启动资金就滚成了2000万。

  1990年,有英国商人看中顾雏军的制冷技术,邀他技术入股。

  1年后,他在英国成立顾氏制冷公司和一个年产2000吨的制冷剂生产基地,分公司陆续开枝散叶,这桩生意累计给他带来5000万美金的收益。

  学界走得坎坷窝囊,在商界却顺当且风光。

  顾雏军很伤感。他原本志在当一名科学家,冲击诺贝尔奖,现在却只能当富豪。

  他对朋友感慨:办公司和做学问不同,80%靠吹,20%靠实干。

  带着这种危险思想,顾雏军的空调厂在技术监督局多次质检抽样中被认定为不合格(也有说法是拒绝抽检),小康空调被勒令停产。后来产品被查封,他气不过,把技监局给告了,一审二审都败诉。

  有媒体跟踪,败诉后,顾雏军既没追回被没收的空调,也没缴纳600万元罚款。

  【科龙奇迹】

  1995年3月,小康空调案败诉后,顾雏军在天津成立格林柯尔制冷剂公司,其后陆续在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建立四家高科技环保工程公司。

  产品怎么打开局面?

  据《顾雏军的巴别塔》一书记述,1998年,顾雏军居然通过公关让国家环保总局出台文件,明确将格林柯尔制冷剂列为中国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项目之一。

  甚至,格林柯尔在很多省市取得了“在当地作为无氟制冷剂唯一供应商的机会”。比如海南省就点明海南格林柯尔是本省淘汰氟利昂的技术依托单位,湖北等省也下发了类似文件。

  顾雏军曾说自己没时间搞政府公关。看来是谦虚了。

  据格林柯尔年报显示,2000年公司总收入3.64亿元,利润2.69亿元,纯利率达70%。其中超8成来自北京、深圳、湖北、海南四家工程公司完成的125项替换工程。

  没人知道顾雏军究竟有多少能量,直到他用5年时间将格林柯尔带上市。

  2000年,顾雏军把海外10余家公司和内地5家公司打包成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公司,当年7月赴港上市,融资5.5亿港元,个人身价达到3.85亿港元。

  上市之后,人们才从格林柯尔董事名单中一窥顾雏军的人脉威力:

  曾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的刘从梦,曾任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的苏学智,曾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王某,中信公司总会计师即高级财务顾问熊某……

  依靠强悍的权威关系力和上市后的雄厚财力,2001年,名不见经传的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公司战胜众多海内外资本推手,以3.48亿元接手顺德市容桂镇出让的26.43%科龙电器股份,一举成为这家中国第二大冰箱公司的最大股东。

  戏剧性的是,就在2年之前,当顾雏军带着自己的顾氏制冷剂前往科龙推销时,这家年产350万台空调和200万台冰箱、拥有2万多名员工、品牌价值150亿人民币的国内首家港股H股家电企业,毫不客气让他吃了闭门羹。

  【顾氏帝国】

  科龙被贱卖,这几乎是当时业界共识。

  让这家老国企掉价的,是其自90年代末以来日益封闭的体制内系统、机构冗员、人浮于事,以及营业额与利润的节节败退。

  2000年,连续9年销量全国第一的科龙电器亏损6.78亿元,次年亏损面扩大至15.55亿元,再亏一年,科龙就将被摘牌。它带着9亿巨债“下嫁”给格林柯尔时,留给顾雏军的时间只剩一年。

  “科龙已经没有退路,必须玩命了。”看上去傲慢、急躁、反复无常的顾雏军,开始展现他务实、慎重、耳提面命的改革者一面。

  入主科龙的2002年,他强力推行稳军心、减人事、降成本三副猛药:

  先宣布管理层、研发体系、销售政策三大核心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裁撤冗余机构和驻外部门,精简财务人员、统一资金管理,科室一律不设副科长,凡没有实现年初目标的部门管理者一律下课;从采购、生产、设计、装修甚至复印纸使用等各个环节,全面排查跑冒滴漏,所有采购原料供应商必须实行全国竞价招标,装个厕所都要找老板报预算。

  “在顾的办公室,无数科龙中高层都被他指着鼻子骂过”,有科龙内部人评价,他太绝情了。

  顾雏军接任科龙董事长初期,经常收到员工指责、质疑他的短信。3个月后,没人骂了,200多名高管离职率不到15%,内部机构由11个部门缩为7个,科室从34个变为22个。

  2002年底,上年亏损20多亿的科龙电器盈利9000万;11个月后,科龙在职工待遇不变的情况下人力成本节约了1000万,采购成本下降6000万。三年之后,科龙空调、冰箱的成本分别降低了48%和35%。

  省下的钱大量投入技术攻关。

  顾雏军执掌科龙不到两年,技术研发费用较之前几乎翻了一倍,专利申请量增长60%,他亲自下场率领技术班底实现“双高效”和“分立多循环”两项突破,据此打造出分立多循环冰箱和双效王空调两个爆款新品。

五家上市公司没了,获赔43万,走出牢狱的顾雏军“仍在狱中”

  ▲来源:《顾雏军的巴别塔:科龙王朝的兴起与倾覆》孙燕君

  由于节能与能效突出,2005年市场上同匹数冰箱,别人卖1300元,科龙可以卖2600元。2000年前,科龙海外销售一年只有6000万美元,顾雏军接手第一年增长到1.1亿美元,第三年超4亿美元。

  品牌起死回生。

  经顾雏军改制、扩增的科龙,陆续扭亏为盈、摘掉ST帽子,3年交税超过10亿,销量迅猛突破1千万台,年营收近百亿,冰箱产能冲顶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顾雏军去顺德接手科龙两年,据说顺德没有人见过他的家人,40出头的他长出了白头发,精神头却像永远打了鸡血。

  【野蛮吞吃】

  “等我老了,走到大街上,希望听到有人喊:看,那个老头就是冰箱大王!”

  假如顾雏军专注经营科龙电器,假如他没有醉心于并购这条扩张快车道,冰箱大王的梦想几乎近在咫尺。

  就在科龙改制厉兵秣马之时,根基未稳的顾雏军快速发起了一连串凶猛并购:

  2002年9月收购原吉诺尔电器有限公司全部资产;

  2002年12月收购上海上菱电器全部冰箱生产线;

  2003年5月控股美菱电器;

  2003年6月在扬州投资建设年产超300万台的冰箱冷柜生产基地;

  同年投资3.6亿美元建设南昌工业园;

  2004年格林柯尔-美菱工业园动工;

  2004年8月支付1.56亿元购得商丘冰熊冷藏公司的冷藏汽车制造及生产设备。

  ......

  据《顾雏军的巴别塔》作者孙燕君统计,截至2004年,顾雏军共通过并购拥有科龙、美菱两个冰箱上市公司,拥有吉林吉诺尔、上海上菱、杭州西泠等数条生产线,拥有四大冰箱品牌。一旦新生产基地竣工,顾雏军旗下的冰箱产能将超过1300万台,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收购科龙的快感和成功正在被迅速复制。顾雏军的身边充溢着对“国企改制英雄”的崇拜,他展现出资本猎手的野心。

  2003年12月,顾雏军豪掷4.178亿元,收购江苏亚星客车集团60.67%的总股本,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4个月后,他又以1.01亿元买入襄阳轴承29.84%的股权,晋升第一大股东。

  当时有人提醒顾雏军,猝然插入造车行业无异于“找死”。

  但沉浸在科龙改制奇迹中的顾雏军觉得,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退路了,已经走出来了,现在回头看,无限风光在险峰!

  2004年底,顾雏军连续出手收购法国盖茨汽车管件公司和欧洲蕾莱德(LPD)汽车设计公司,两起均为全资收购。

  短短一年,一个顾氏汽车帝国平地起高楼。

  顾雏军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2003年12月,他当选为“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称:他将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伙伴,并购科龙,控股美菱,他用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的企业,他是制冷专家,更是投资赢家。

五家上市公司没了,获赔43万,走出牢狱的顾雏军“仍在狱中”

  “中国第三代企业家领袖”成为顾雏军专属代名词。

  当时有人把他密集收购的企业加在一起,算出至少要40多亿资金。他回复:哪有那么多,很少,10亿元都不到。

  “我现在才9个亿的银行贷款。”他在一次采访中说。

  【灰飞烟灭】

  央视扬名后不久,顾雏军以横跨家电汽车两大产业、执掌五家上市的格林柯尔帝国,登上《福布斯》内地富豪榜。

  “我们现在唯一不缺的就是钱。”他说。

  如此炫富,成功引起了学术型嘴炮王的注意。

  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金融教授郎咸平以《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为题发表演讲,详细拆解了顾雏军利用财务造假瓜分国家财富的“七板斧”:

  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和借鸡生蛋。

  郎指出,顾在收购科龙、美菱、亚星、襄轴四家企业时,都是先通过提前入驻企业提高运营费用、制造虚假亏损,而后以亏损为由大幅压低收购价格,完成收购后又降低运营费用,制造接手后即大幅扭亏的假相,以此强化顾氏“民企神话”。

  在接连炮轰德隆、海尔、TCL皆无人接茬之后,郎咸平终于碰到个一点就着的。顾雏军怒而起诉郎咸平诽谤并回怼他“空谈误国”。

  “郎顾之争”随即引发一场网络大论辩,9成网友支持郎咸平。顾雏军成了“国家祸害”“官商勾结的皮条客”“国有资产的窃贼”,他和很多民营企业人都该被“铲除”“消灭”“身败名裂”。

  2005年4月,众目昭彰的顾雏军终于被抓住小辫子。

  科龙电器在盈利持续大幅增长之后突然宣布亏损。几乎同时,亚星客车公布了第一季度亏损报告,公司股票变成ST亚星。

  如此诡谲的财报引来多方质疑,有人猜测,格林柯尔系很可能是和德隆系一样的“一拖多”,最大资金来源是科龙,靠这一家公司拖动整个野心勃勃、扩张如虎的格林柯尔帝国。

  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顺德科龙立案调查。

  围绕在顾雏军身边的无数暗雷,政府关系、收购疑云、资金挪用、信任危机、关联交易、资金链紧张……突然遭遇一个致命爆点。连锁反应爆发了。

  5月22日,闻风而动的科龙经销商爆发围堵追款,20%~40%的供应商为防范风险停止供货。

  6月,科龙股票连续停牌,复牌即跌停,公司部分生产线因供货不足停产,销量下降70%。

  7月,各大银行对科龙只收不贷,供应商要求现款现货,亚星客车及天津格林柯尔厂区瘫痪,70%的空调生产线完全停产,科龙产品断货。

  顾雏军疯狂扩张时期埋下的雷一个个自爆。

  他所整合的企业负债率很多都在80%以上,这些企业缺乏融资功能,短期内无法盈利造血,银行又谨慎观望,一旦格林柯尔最大的供血泵科龙抛锚,顾氏帝国的资金链就会全线吃紧。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科龙危机期间,“不差钱”的顾雏军一直四处找资金恢复生产。

  节骨眼上,证监会又查出,格林柯尔几年来累计挪用科龙20多亿元资金进行周转,尚有3亿左右未归还。

  这3亿,顾雏军公开承认他动了:“科龙一年营收近100亿,挪用3个亿根本不算什么!”

  直到最后时刻,他还相信自己不会被抓,只要卖了科龙股份把钱还上就能解决问题,连律师都没请。

  2005年7月29日,顾雏军被佛山市公安局以涉嫌虚假财务报表罪、虚假出资罪、挪用资产罪予以逮捕。

  9月9日,顾雏军在狱中签字,科龙卖身海信。

  11月,美菱电器的股份被长虹收购,亚星被重组。

  2006年1月,襄轴的股权卖给一家浙江企业。

  2007年5月,格林柯尔在香港退市。

  短短几个月,横跨家电汽车两大产业、拥有五家上市公司、CCTV年度经济人物、中国第三代企业家领袖顾雏军的资本帝国,樯橹灰飞烟灭。

  这些年来围绕他资本运作、挪用资金、财务造假、并购国企等等的争论,并未随着他的入狱、释放、再审、终审而得出定论。

  而顾雏军仍在为自己的清白奔走,不改斗士孤勇姿态,继续活成一个传奇,一个异数。

五家上市公司没了,获赔43万,走出牢狱的顾雏军“仍在狱中”

  2021年9月8日上午,广东省高院召开的国家赔偿听证会上,顾雏军说,他要把这次拿到的全部国家赔偿最终都捐出去,希望为国家培养出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蒙冤入狱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在走出牢狱之后说:“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走出牢狱的顾雏军“仍在狱中”。

  【参考资料】

  [1]《顾雏军的巴别塔:科龙王朝的兴起与倾覆》孙燕君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30年归0:寡助者顾雏军》《竞争力》杂志 尚言、万山 2006年第8期

  [3]《反思资本大鳄——顾雏军》南方人物周刊第35期 陈磊

  [4]《英才对话:顾雏军最后的告白》英才杂志

  [5]《科龙之殇》证券市场周刊 记者赵燕凌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