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投斯:物联网平台不是都适合系统集成
物联网平台是一个超级赛道。
BAT、小米、华为、运营商等巨头早已纷纷入局力争头把交椅。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20年,国内有物联网平台厂家多达1600家,每年还不断有新的创业公司从不同维度涌入。
为什么是平台,而不是其他?
平台的基本原则是通用,当产品和服务可以无边际成本复制时,将会诞生一个新的时代。
互联网平台的繁荣,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模式创新,解决了某个传统的To C消费者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电商、出行、社交、房产、餐饮等),并且在过程中发展了相关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中台。
物联网产业链长、技术范围广、碎片化严重,场景复制难,同时涉及实体和虚拟经济,因此这一波风口带来的挑战和机会并存,且影响也将会更加深远。
物联网产业链通常被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技术涵盖工业控制、嵌入式、网络通信、云计算和图形应用等,碎片化场景则体现在各行业特定化的需求上,比如建筑、工厂、水务、农业、环保、交通等等,具有典型的To B/To G等特性。
从传感硬件到应用解决方案,能否像互联网做到对用户不分行业、不分场景无边际成本全覆盖?这是一个伪命题。现在和未来都难以由一家公司做到。但是,“平台”+“生态”可以!
几乎所有大厂,做物联网平台都在致力于将硬件和应用解耦,让更多的设备连接进来,让更多的应用在上面提供。当然,更多中小规模的厂家,是打着物联网平台的概念,为特定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当成一门生意来落地,做一个个项目型业务。
巨头环视,是否还有机会?
传统与新兴行业、实体与虚拟经济、物理与数字世界的交叉点,更可能产生新的机会。
鉴于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互联网大厂难以再简单地通过技术复制能力、流量变现思维和资本补贴手段来迅速占领市场;老牌工业企业转战工业互联网,也难以通过以往行业沉淀迅速复制到其他领域,并且取得同样的成绩。
阿里云IoT、小米物联和涂鸦智能等主要侧重在消费物联网,提供开放性的SaaS云平台,结合wifi等通信模组,赋能厂家量产新的联网设备解决增量设备上云的问题,用在智能家居等场景,比如常见的智能插座、智能音箱以及智能微波炉等。但是,在产业互联网方面捉襟见肘,无法复制消费电器领域的优势,不论是产品还是模式。
根云(三一重工)、卡奥斯(海尔)、航天云网(航天科工)等平台则侧重在工业领域,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解决工业设备运维以及精益生产等问题。这类平台通常是项目制,造价大、门槛高、需求旺。同时,也对平台技术能力和工艺工序等业务沉淀有更高的要求。不过优势和沉淀在项目复制上,仅限于同类型的生产制造场景,不同行业设备类别、工艺工序差别巨大,比如钢铁行业和做纺织行业,绕不开巨大的边际成本。
创业公司如何取得优势?
根据不完全统计,众多物联网平台中,有15%是主营SaaS云服务,80%专注于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另外5%是近年来新入局的面向硬件设备、主打私有化部署的平台,强调功能的完备性。
无可厚非,这是由物联网场景需求碎片化的产业特性决定的。场景大类可以分为智能家居(消费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说到智慧城市,这里不得不提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在传统行业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与“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几乎在同一个时期。信息产业部从1999年开始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制定并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随着技术的发展,2010年前后由小米带动的一波智能硬件浪潮把物联网平台的概念推上风口。浪潮逐渐趋于平静后,面向智能硬件的市场格局逐渐明朗,小米、阿里、中移动OneNet等平台崭露头角。2017年11月随着工信部工业互联网白皮书的颁布,国内物联网平台在工业制造场景变得炙手可热,并且每年都有高规格的工业APP等赛事造势。到了2019年,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概念不断被提起,比如IOTOS、爱普适、氦氪、指令集等。支持本地化的通用物联网平台,成了当下热点。
然而,“拿着锤子找钉子”,是物联网平台厂家一直都在面对的尴尬:C端消费领域有大厂把持,现阶段也难以通过SaaS方式盈利,更多还是流量思维、圈用户;B端小场景比如设备远程监测、农业大棚监测,往往规模体量不大、数量难以聚集、需要定制化但客户付费意愿不强,平台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附加值低,更多是结合硬件成了卖设备送服务。
高附加值的B端中大型场景或政府、集团业务,比如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校园等,如今自然成了众多物联网平台厂家的“香饽饽”,即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属于信息化系统集领域,面对客户是集成商或甲方,与项目招投标为伍。
如今,信息化系统集成项目,成了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平台落地的关键。集成项目较少直接用平台对接硬件传感设备,也较少用到窄带无线传输,一般也不会选择厂家云端的物联网SaaS平台。“子系统”、“本地部署”、“有线网络”,俨然是集成项目的高频词汇。
这里有业主甲方的考虑,也涉及市场教化的过程。随着5G、云计算的进一步的发展,市场可能会逐渐接受云端部署、全无线传输方式,物联网平台也将逐渐变成标配。但是,“子系统”只会越来越多地代替“设备”、“传感器”、“智能硬件”作为集成项目中物联网平台的主要接入对象!
楼宇场景子系统包括电梯、消防、门禁、BA、动环、停车、照明、广播、巡更等;工厂场景子系统包括WMS、AGV,甚至ERP、APS等。这些子系统国内外都有专业的厂家深耕多年,比如电梯有OTIS、三菱;门禁有达实;BA有霍尼韦尔、西门子;AGV有新松、昆船;WMS有富勒、唯智等。不论是建筑还是工业,子系统是独立的产品,本质是将底成的设备、传感等机电装置或数据,结合特定的功能逻辑,软硬件一体化,形成对外可单独运行的用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产品。简单说,子系统向下集成底层,向上用来被集成。这也符合成熟市场的产品和商业逻辑,不可能因为物联网平台的到来简单地打破这一切。
子系统的接入与智能硬件或工业设备有较大区别。在流程上,子系统通常都是存量设备,提供现成的接口,多以SDK/API形式,等待被第三方平台来主导完成集成,与设备工业协议、数据报文格式,以及由厂家主动对接平台的方式迥异;在技术上,绝大部分平台架构是面向智能硬件来设计的,比如选择MQTT异步通信、未考虑多语言开发等等,在对接子系统SDK时会明显繁琐。当然,即便繁琐也能实现子系统接入。
在物联网平台中,“接入”虽然只是其中一个环节,重要不代表所有,但是平台的标准化、通用性首先就体现在接入能力上。子系统接入繁琐、厂家疲于应付成了当下显著的痛点。
在众多平台厂家中,IOTOS(爱投斯?)较为独特,定位更像是工具化产品,能提供子系统接口协议转换,也能二次开发打造一款行业应用,主要为系统集成中B端应用厂家服务。
这类工具化产品具备开放性,扩展开发也可大可小,降低研发和交付成本,有利于系统集成项目快速复制。
物联网平台竞争激烈,同时未来可期。相信随着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推进,物联网平台越来越多地在系统集成中发挥价值!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