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是集聚性,即少部分区域创造远超平均值的国民财富。湾区,正是这少部分区域中最为突出的组成部分:东京湾区以9.8%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国39.6%的GDP,后者是前者4倍,而这个倍数在纽约湾区是40多倍。
集聚性又以非均衡的形式,即以湾区为核心的增长极,通过经济之间的传导和协同,为一国经济注入活力。而全盘的经济活力,又以财税等措施进一步支撑湾区更快的发展。简单点说就是“先富带后富,后富促先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种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优解。
以三大湾区的成功先验为映照,对中国社会经济来说,尤其需要建设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湾区,破解三周期叠加阴霾,重拾经济稳健增长。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中国粤港澳大湾区自始备受瞩目。
那么,与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怎样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当前的现状又是怎样情形?通过比较研究,以及透过此刻正在澳门举办的“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我们可以见微知著:
作为湾区“头雁”,诸如腾讯、华为这样的成熟科技企业,正在以“共享创新”与“基础研究产业破题”的方式,将技术和资源开放、倾斜给中小企业及具体的产业带,形成湾区的科创共同体,推动大湾区产业发展整体迈向数智化创新经济新周期。
01湾区的力量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都把他们的模型建立在贸易和专业分工之上,这两点是《国富论》的核心逻辑,也是战后湾区引领美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关键逻辑。
其中湾区的港口承载了贸易的职能,湾区技术领先的产业/企业承载了专业分工的职能。尤其是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把专业分工发挥到了极致,遂成为全球众多湾区中的翘楚。
透过数据,湾区的力量被表彰的清晰:
旧金山湾区GDP 1万亿美元。它的核心标签是科技湾区,南湾的硅谷用计算机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硅谷出来的苹果公司、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笑傲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榜单。
纽约湾区GDP 1.86万亿美元。 它的核心标签是金融湾区,拥有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交所。与此同时,纽约湾区的科技能力同样突出,硅巷打造的互联网+传统产业的东岸模式也是远近知名。
东京湾区GDP 1.99万亿美元。 它的核心标签是产业湾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差一点以全球领先的汽车、石化、钢铁等制造业改写世界格局。
图:主要湾区经济数据,来源:各地统计部门
三大湾区的先验,其中最值得借鉴的地方有两点。
【1】统筹规划与互通互联的重要性
早期旧金山湾区内各城市各自为政,产业同质化明显,产生恶性竞争。1945年由企业出资的海湾保护和开发委员会 (BCDC) 等成立,协调湾区的各种问题。1961年半官方的旧金山湾区政府协会 (ABAG) 成立,它统筹区域规划,搭建城市间的沟通桥梁。
东京湾区的规划更加系统,共经历——战后首都圈整备计划、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五次首都圈基本规划以及首都圈大都市地区构想。这些规划为东京湾区互通互联的实现、圈内城市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全局指导。
图:日本首都圈规划,来源:联讯证券
【2】“雁阵效应”的深远价值。
在我们此前的系列研究中曾分析指出,雁阵效应正在成为当代中国科技公司最大的社会责任。这层逻辑的重要事实支撑,正来自国际湾区经验。
具象来说,当代经济史上最具符号意义的雁阵就是与旧金山湾区彼此成就的硅谷: 以1930年代的计算机组织细胞——晶体管技术为源头,以1950年代计算机大脑及心脏技术——平板集成电路为舢板,惠普、仙童、英特尔、AMD、施乐、苹果、甲骨文、思科……这些更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产业符号,相继在半个世纪内问世。
无论是它们自身产业链条的全球性延展;还是对于本国实体产业经济的科技助力,最终在1970年代后期助推出各个垂直领域跨国公司集群,更大范围覆盖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市场主体的利益,都验证了符合时代特征的“雁阵效应”的深远价值。
由此可见,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压舱石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终极内涵与最优实践路径之一就在于:以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技术创新“头雁”为引领,带动起一个个“雁阵”成为区域乃至全国产业集群共同体,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最终跨越经济周期凛冬直至新的繁荣。
02融合的意义
据各地统计局及香港贸易发展局数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GDP为1.68万亿美元,与三大湾区相比并不逊色。但从人均GDP上看,明显存在差异。粤港澳大湾区2.31万美元,旧金山湾区14.86万美元,纽约湾区9.69万美元,东京湾区4.51万美元。人均GDP的差距是发展阶段不同决定的。
湾区经济一般有4个阶段,依次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目前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80%,已经跨入创新经济阶段。截至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的比重约65%,第二产业比重约为32%,处于夯实服务经济,向创新经济迈进的阶段。
从服务经济通向创新经济,在思考粤港澳大湾区终极景象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大湾区城市群有基础的认知。
香港。 全球知名的自由港,最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度,全球前三的金融中心。基础研究水平高,前五的大学QS排名与国内的“清北复交”在一个级别。劣势在于产业基础薄弱。
澳门。 优势:开放水平高,人均GDP排全球第二,娱乐服务产业发达。但第三产业一枝独秀的同时产业基础薄弱。
深圳。 优势: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实业及科技电子产业集群,先后哺育出了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平安、腾讯、华为等集群式实业及高科技公司,商业氛围好;金融业发达,拥有全球第7的证券交易所。
广州及另外7市。 广州是中国第四大城市,其是航运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明显超过深圳和香港。另外7个城市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第三次产业转移崛起的具有鲜明的制造业特征的城市,需要做的是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基础认知大略如上。如何把它们“聚成一团火”,切实在互通互联基础上,一步一脚印地将粤港澳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雁阵效应迈向新色创新经济产业集群?
很大程度上,这将需要基于当前各城市的极致长板,在互通互联基础上进行融合协同:
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链条包括“基础研究→产品研究→金融创新→生产制造→全球营销/贸易”5个阶段,每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都有相应的禀赋、策略及科技公司的能力 (每个阶段都存在影响力) 对接上。
纯文字描述过于复杂,以图文表示:
图:粤港澳大湾区分工融合对应科技创新链条,来源:锦缎研究院
03头雁的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协同的实现,必然倚赖于技术手段实现互联互通扫除障碍,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物理特征更为特殊:
它是世界上唯一具有2种制度、3种货币、4个核心城市配套7个制造业城市、各城市优劣势非常显著的湾区。除此之外,还存在其它问题:区域经济差异大,人均GDP最高的澳门和最低的肇庆能差近十倍;珠三角九市外贸向经济对外依存度高,使得其受制于较高频率的周期波动影响。
打通底层连接,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融合协同,最终实现大湾区雁阵有机成型,头雁的价值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意义深远。
先来看这些更具先进生产力效应的科技公司正在发挥的作用,我们以深圳本土的“头雁”腾讯和华为为例:
腾讯的全链条产业连接服务能力,使其在城市及产业集群互通互联上具有绝对比较优势。
华为在科技创新链条源头上的基础研究能力,正在领衔大湾区新时代雁阵雏形。
【1】腾讯的全链条数智化连接服务
在我们此前对于腾讯的研究中,曾对其服务产业经济的能力进行过深入研判。其中在技术能力维度,以创新业务基本盘——云业务为抓手,其在大湾区建设乃至整个中国新型实体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4项比较优势:
◆服务实体产业数智化的基础设施能力。
◆为实体经济构建产业互联网核心入口能力。
◆带动产业循环创新能力。
◆解决共性需求和难点的技术能力。
以史为鉴,腾讯自1998年成立至今23年间,其核心能力的构建,贯穿PC、移动、产业互联网等迄今为止整个社会经济数智化过程。这一过程里,形成了腾讯最深刻的印记:连接力——基于QQ与微信两大社交平台对10亿级用户的连接。
连接力,相当于物理世界中的“引力”在生产关系领域内的表达,是腾讯嵌入大湾区建设的战略基点与比较优势。从数字上看,腾讯云搭建了亚洲最大的云基础设施,服务器数量超过百万台,开发者数量超过200万人,设有4个AI人工智能实验室、7个安全实验室,在全国范围设有本地化的销售和服务机构,涵盖各个细分领域自有行业解决方案产品超过300个。
落定在大湾区整个物理空间内,腾讯在产业数智化协同融合工程上的时间线如下:
2017年底于香港推出腾讯云服务;
22018年底与澳门电讯CTM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腾讯云平台技术接入澳门
目前在香港有3个数据中心(分别位于葵涌、将军澳和火炭)
腾讯云2020年在香港和澳门地区业务超过100%YOY收入增长,客户数目增长达3倍
广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三年全国第一;
“粤省事”用户突破1.45亿,上线民生服务事项2230项;“粤商通”超过900万商事主体验一站式免证办;“粤政易”办公效能提升 42%。
抽象的数据之下,对应着一个个具体案例,透过正在澳门举行一场科技博览上的曝光,可见其最新时态:
12月2日,由澳门科技总会主办的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举行。腾讯以“科技向善、智慧湾区”为主题,围绕“智慧澳门”、“智慧产业”、“智慧医疗”,通过14个具体应用场景案例,展示了其助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践案例。
其中展出的“智慧产业”项目中,通过企业微信连接全澳门270多名员工、4间水厂和630余公里的供水管网,实现高效人员协作和流畅企业管理同时,维修维护亦实现全链路可视化、可追溯。这项服务为68万澳门市民享用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提供了保障。
展出的“智慧澳门”项目中,微信支付与新花城超市共同打造了澳门首家智慧超市,率先引入自助刷脸支付,提供实时结汇、快速结账等服务,既让内地游客在特区享受更便捷优质的智慧旅行,也进一步助力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图:腾讯在BEYOND国际科博会上展示的案例。来源:会议资料
上述案例作为此次博览会上展示的多个案例中的几重侧影,体现的是腾讯作为大湾区企业一员的主动嵌入式主体责任。但它的愿景不止于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腾讯正冀望于将其开放生态系统反哺于更多中小型科技公司,促进形成湾区共建效应:
云API是腾讯开放生态的基石,同时也是用户管理腾讯云资源的重要帮手。用户可以通过云API提供的代码工具,仅需按照API文档编写代码组合出各种功能,快速实现想要的操作;也可以通过各类可视化操作界面仅点击按钮进行资源管理,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云API平台助力用户轻松查看腾讯云API信息及服务;Cloud Shell为用户提供免费的Linux管理机;API Doctor协助辨别出错点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次展会上,腾讯以人像变换为例,通过API Explorer这一API调用工具为参展企业重点介绍云API产品,简单的点击操作便可以改变人脸的年龄,性别以及实现动漫化效果,以此降低初级开发者难度,提高高级开发者效率。
责任基于能力,能力意味责任。2021年1月,IFI Claims发布全球专利250强榜单,其中腾讯位列全球第218,中国第7。排在前面的中国公司全部是硬科技,腾讯的技术储备领衔中国互联网公司阵营。
图:全球专利250强的中国排名,来源:IFI Claims、国金证券
【2】华为的基础研究
要聊清楚华为的基础研究,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基础研究,什么是标准必要专利 (SEP) 。
基础研究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用来反映知识的原始创新能力。标准必要专利 (Standards-Essential Patents,SEP) 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通常是指执行某项技术标准必须使用且无法替代的专利。
只有投入大量的基础研究和长期的技术跟踪,才能积累很多标准必要专利。以通讯标准为例,每5~8年形成新一代标准,参与标准制定至少要提前5年进行基础研究。也就是说,一家公司标准必要专利的数量,大致能对应其基础研究能力。
5G领域,2021年10月科睿唯安 (Clarivate Analytics) 发布名为《Demystifying the 5G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 landscape with manual SEP: Phase 2》的报告显示:华为、三星、LG、高通、诺基亚和爱立信等6家公司合计占5G核心标准必要专利的比例为70%,华为以21%拥有量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
自动驾驶领域,2019年IPlytics就发布过数据,当时华为以49件标准必要专利高居全球前列。在类似自动驾驶的众多新商业场景中,放眼望去总有华为收获的身影。不要羡慕,那是它提前多年布局基础研究的结果。
图:华为自动驾驶路测,来源:网络
以通信技术这一核心基础研究能力为底座,伴随着个人消费者以及产业互联网业务的相继涌现,华为正在通讯、电子、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多个集群维度成为产业头雁,引领新型实体经济的发展。个中案例,正在成为最近一个周期舆论表彰的重点。
多一些华为这样的企业,中国的基础研究、源头创新才有更大的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才能更加丝滑。
当然,不只是腾讯与华为,还有大批的深圳科技公司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分工融合出力:比亚迪、TCL、平安科技、格力电器、VIVO、大疆、金蝶、大族激光……
站在2021岁末回望,40余年的改革开放让深圳成为一个时代符号。而作为承前启后的粤港澳大湾区,腾讯与华为们作为它的韧性与弹性所在,面向下一个40年,一个更为卓越的时代符号正在那里。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