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痛批运营商!通信套餐“套路多”,5G泡沫太严重
11 月 15 日消息,最近,人民日报一篇名为《定向不限流量套餐套路多,部分广告弹幕单独计费》的文章,直接揭露了运营商们的一些通信套餐乱象,话费套餐宣传不实、降档受阻、营销诱导等情况,人民网也在微博上将三大运营商狠狠地痛批了一顿。
有消费者认为,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不过,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一些消费者也遇到了买套餐被误导、换套餐费周折等烦心事。
因此,有效降低电信企业和用户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所有消费者的期盼。
通信套餐套路多
2021年以来,电信运营商在新一轮提速降费后,企业收入、利润都会有一些压力,但是运营商们也不能以“套路”来透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毕竟,失去利润失去很多,但是失去民心会失去一切。那么,人民日报到底批评了运营商的哪些“套路”呢?
首先,有些“免流”套餐名不符实,存在欺诈嫌疑。这类产品在宣传用语和资费细则上都存在“话术陷阱”,并且会使用小字写明一些限制,所谓“免流量”并非不消耗流量,也不是免收流量费用,而是指所涉及手机程序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专属流量”,一旦流量消耗超出限值,就会按照套餐外流量收费。
其次,电信企业经常给用户打各种营销电话,这类电话往往以“回报老客户”等名义推荐客户升级套餐,其中着重介绍套餐升级后在通话时长、流量等方面的提升,而对新增费用等一语带过甚至不提及。办理过程也十分便捷,只要客户口头同意、输入验证码等步骤,很快就能办理成功。
最后,套餐更换升级容易但降档难,存在人为设置障碍等现象。有消费者反映,升级套餐时,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办。但是要降档时却说为了保护用户权益,需要本人到营业厅办理。有些消费者则遇到了“踢皮球”的情况,客服表示,办理套餐降级需要去营业厅,可到了营业厅,业务员又说自己没有权限,需要打电话找客服。
可以看出,这些“套餐”的“套路”让人防不胜防,用户一不小心就会入“坑”,也损害着商业诚信。
所以,运营商需要意识到的是,虽然在4G向5G过渡的过程中,运营商要想提升企业竞争力,不能靠与改革方向、群众意愿相背离的经营策略,而要靠实打实的企业创新、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毕竟,用户和市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5G用户量泡沫严重
众所周知,中国5G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9月底,我国的5G基站建站数量已经达到了115.9万个,到今年底全国有望建成约140万个5G基站,中国的5G建设速度已然跑在了全球前列。
5G的硬实力的基础已经打牢,软实力方面却迎来了不小的挑战。当前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之和,已经远远大于国内5G手机出货量,存在严重的5G用户量泡沫。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5G套餐用户总数分别为2.5亿户、1.31亿户、1.13亿户,累计为4.94亿;而信通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累计为3亿部。
但现在偏偏3亿左右的5G手机,就开通了将近5亿套餐,证明其中2亿左右的用户是在没有5G手机的情况下开通了5G套餐,就算手机是双卡双待,但5G用户量还是存在不少的水分。
据了解,5G套餐用户的迅速增长与三大运营商的大力推广不无关系,不少还未更换5G手机的消费者都曾接到过运营商关于升级5G网络套餐的推销电话。有消费者表示,在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依然被开通了5G套餐,甚至有的消费者没有收到任何提醒,就被升级了网络。
工信部日前印发《关于提升5G服务质量的通知》,明确提醒用户使用5G网络要更换5G终端,不得片面夸大5G优势或优惠项目,不得误导、强迫用户办理或升级5G套餐,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开通5G套餐、升级包等服务,以切实维护用户权益,推动5G持续健康发展。
5G大潮来袭,各个运营商都要抢夺市场可以理解,但如果以“套路”的形式留住消费者,那着实是有些跑偏。回归5G本质,运营商应该干的是对普通消费者侧面的推进,比如推出真正的5G应用,让5G与4G在使用上有本质区别;在网络端,需要运营商在5G网络覆盖和体验上做到更好,并提供价位合适的5G套餐;在手机端,需要手机厂商推出更多价位合适的5G手机,推动5G手机普及;而在应用端,更是需要整个产业链共同寻找5G在个人市场的杀手级应用。
如果运营商真的能站在用户角度考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那么不需要忽悠,大家也会换上5G手机开通5G套餐,更进一步促进5G技术的发展,让5G技术得到实际的应用,套路只会适得其反,没有场景,何来5G!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