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迅蚁获九合创投全程跟投,物流无人机市场真有这么香?

2021-11-17 16:07
科创板日报
关注

《科创板日报》(上海,编辑 李红晖)讯,近日,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迅蚁”)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雷神资本领投,老股东九合创投持续加注。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市场开拓和产品部署等业务。

据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迅蚁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物流无人机配送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农村站到站物流及别墅园区提供无人机配送整体解决方案,并于2019年10月获得了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城市环境物流无人机试运行牌照。

自2016年以来,迅蚁已完成了天使轮、A轮、A+轮、A++轮及B轮融资,红杉中国曾参与其中2轮融资。作为专注于科技领域早期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九合创投,则全程参与了所有轮次融资。

获九合创投全程跟投

对于科创型初创型企业而言,科研水平是核心竞争力。据智慧芽数据显示,迅蚁的专利申请起于2016年,范围涉及无人机、飞行器、自动化、控制器等技术领域。其中,迅蚁的申请专利总数为68件,发明专利数为35件,近3年专利增长率为241.67%。

再从研发团队来看,该企业有25个发明人。其中,迅蚁创始人兼CEO章磊更是研发团队的核心,曾参与了其中37件专利发明。

全程跟投的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是要在一个变化的市场中,寻找到一个有竞争力的专业团队,做一个特别有创新或者说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

回到投资人角度,除了科技竞争力,九合创投同样看重科创型企业的投资价值。

迅蚁的官网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的物流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四大场景,即应急保障、医疗急救、邮政快递、即时配送,合作伙伴也更集中于医疗领域,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州金域医药检验集团等。

章磊也表示,无人机物流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将在医疗场景中发挥价值。例如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一些医院缺少高精尖检测设备,而无人机可以安全迅速地完成血液制品、检测样本的运输,将其传递到具有检测能力的医院,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头部率先布局,市场竞争激烈

无人机本身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执行危险任务能力强等天然优势,其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因此无人机赛道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眼中的“香饽饽”。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均复合增速高达73.33%。2018年我国无人机市场规模为112亿元,同比增长98.23%。

从融资来看,2018年全国共30家无人机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金额高达80亿元。2019年无人机企业融资情况仍延续升温,其中Unifly完成了1460万欧元的B轮融资,纵横大鹏完成1.1亿元人民币融资。

从细分领域看,作为工业级无人机重要一环的物流无人机行业,由于技术的持续更新、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利好因素,成为了众多头部企业眼中的蓝海。

据悉,物流无人机起源于美国,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已公布无人机计划“Prime Air”。随后,包括美国物流巨头UPS、DHL、美国邮政、谷歌Wing开始布局物流无人机领域。

而国内则以头部物流企业京东物流、顺丰和菜鸟等占据行业领先位置。2013年9月,顺丰速运完成了无人机测试,并于2017年成立子公司丰鸟航空,全面负责大型无人机。同一年,苏宁物流无人机在浙江安吉完成了首次实景派送。2018年,菜鸟ET物流实验室联合天猫,将无人机运用到传统的茶叶运输环节。而在2019年,京东的无人机配送业务宣布上线。

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国内物流快递企业的市场布局,邮政、中通、韵达等具有代表性快递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和深化无人机物流配送解决方案。

除了国内物流头部企业的参与,还有如智航、亿航、零度智控等多个无人机企业参与其中,市场竞争不言而喻。

漫漫长路,前路未知

然而,除了面对市场前滩后浪的夹击,行业痛点也是迅蚁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首先是无人机的安全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无人机物流能否广泛应用的前提和关键是财产及民航安全是否能够保障。

第二,监管政策趋严。2018年,民航局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性飞行活动管理办法(暂行)》,成为无人机行业监管的转折点,规范了民用无人机从事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准入和监管要求。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 明确将《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制定纳入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这些重大监管政策的出台和相关立法工作的开展既是完善无人机行业的运行体制机制,也意味着民用无人机行业已步入强监管阶段。

第三,在技术上也存在行业困境。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无人机行业概况》表示,无人机续航能力尚存瓶颈,是限制行业发展的一块短板,也是行业尚待突破的技术性难题。且工业级无人机如物流无人机需要运载货物等,对于无人机续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受政策限制、续航时间、有效荷载不足等因素影响,无人机应用的场景更多是即时性需求高且交通不便的场景,大规模化场景应用短期内依然较难实现。

来源:科创板日报编辑 李红晖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