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纷纷下场造芯:腾讯迟到了,但终究没有缺席
在一个火热的赛道中,巨头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在阿里、百度进入芯片行业之后,腾讯也要开始了造芯之路。
OFweek物联网从Boss直聘看到,腾讯发布了多个芯片研发岗位信息,包括芯片架构师、芯片验证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等,腾讯对此回应称,并非通用芯片,基于一些业务的需要,腾讯在特定的领域有一些芯片研发的尝试,比如AI加速和视频编解码。
不过,曾经腾讯自研芯片的传闻,现在终于实锤了。
BAT竞技AI芯片市场
造芯,成为近几年中国企业普遍达成共识的项目,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场,腾讯自然不会缺席万亿美元芯片市场的“蛋糕”。
早在2018年7月,百度公司发布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昆仑芯片2代则发布于2020年9月。
而阿里巴巴在2018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此后,平头哥陆续推出“含光”“玄铁”等系列芯片。其中,AI芯片含光800已经实现量产,用在了阿里巴巴的服务器上。
腾讯的动作更加低调。腾讯虽然没有亲自下场造芯,但曾经投资过多家芯片公司。如腾讯投资了位于上海的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其主攻的是通用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产品。
2020年3月,腾讯又成立了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也引发了腾讯亲自下场造芯的猜想。
可以看出,BAT的布局都与AI芯片有关,从百度自动驾驶,到阿里达摩院,再到腾讯AI Lab和机器人实验室,技术发展路线都与AI相关。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自研的AI芯片含光800已经在超级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百度自研的昆仑芯片应用于云计算和自动驾驶方面已是大势所趋。
而未来腾讯自研芯片的AI加速与视频解码能力,腾讯能进一步增强视频领域的竞争力,例如如今腾讯力推的腾讯视频、视频号、直播等。
此外,随着云端市场的发展,BAT对于AI芯片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Canalys的数据,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头部四家云服务公司为阿里、华为、腾讯、百度,这也意味着BAT在AI芯片付出的成本更加高昂。
云计算对芯片算力的需求一直在飞速增长,其增速已经大幅超过了摩尔定律的速度,CPU已经不再是AI计算的最佳载体。与此同时,众多新的应用和特殊需求的出现,也需要专用的AI芯片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BAT选择自研芯片,不仅可以降低芯片的采购成本,同时在计算性能和能效上也更符合自身需求,提高产品安全性,更好的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提升产品体验与核心竞争力。
讲好造芯新故事
2018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实施了从设备制造到芯片设计等方面的封锁,也因此加快了中国自主研发芯片的速度,今时不同往日,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全球芯片缺货潮来袭,即便是不那么旗舰的芯片,也成为了市场上的紧俏货。
市场开始火热,调查及研究机构IC Insights认为,2021年全球芯片市场的营收预计将较2020年提高24%,并突破5,000亿美元历史大关,并预计到2023年全球芯片市场营收将一口气突破6000亿美元历史新高,庞大的市场与清晰的需求已经出现,自然会吸引有能力和有布局的公司都趋之若鹜。
如果再深思吸引腾讯下场造芯的原因,除了未来规模或将超过万亿美元想象力的芯片市场,还有再次突破市值天花板的渴望。
为了寻找新的平衡点和增长曲线,“讲故事”是所有公司的惯用手法,即便是互联网巨头腾讯也不例外,而造芯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今年以来全球“缺芯”明显,半导体板块涨幅明显,沾上芯片概念上市公司大幅上涨。
再者,相较于通用芯片,AI芯片是一个还算年轻的行业,还没有哪家AI芯片企业,独占鳌头,这个赛道养活了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等AI芯片企业,而近年来顶上AI的互联网公司,自然会来抢食这块新鲜的市场蛋糕。
在这个互联网红利已经严重缺乏的环境下,芯片市场这块大蛋糕,可以说是被“虎视眈眈”,而腾讯与新旧造芯势力的正面相对,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腾讯此时要面对的AI芯片行业已不是一片蓝海,可能等到量产之时,巨头混战正酣,谁也不知道能腾讯能打下多少粮食。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