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卫星互联网:Facebook八年梦碎,亚马逊能行吗?

2021-07-15 13:29
有牛财经
关注

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持续八年的卫星梦,彻底碎掉了。

据Business Insider援引The Information消息称,亚马逊已经于近期收购了Facebook的卫星研究团队,以及附带的知识产权和设备,据称,这一团队拥有十几名卫星互联网专家。

目前,两家公司的发言人都证实了这一消息。Facebook方面的发言人表示,鉴于短期内没有计划推出自己的卫星网络,亚马逊的收购将使这一卫星团队能够继续工作。“我们将继续与Eutelsat等合作伙伴合作,并继续扩大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接入。”

看上去,亚马逊对于Facebook卫星团队的收购是皆大欢喜——前者正在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的带领下努力追赶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星链计划,后者则在一连串挫折后彻底放弃了通过卫星进军太空产业的打算。不过,Facebook历时八年都没能做成的卫星组网大业,亚马逊难道就能够轻易实现吗?

八年卫星梦,终成一场空

就像前文所说,Facebook对于无垠太空的渴望始于八年前——2013年,扎克伯格成立了Internet.org,这是一个致力于将互联网扩散到全球范围的组织,其成员除了Facebook外,还包含了一些实力强大的通讯、科技巨头,比如爱立信、高通、诺基亚和三星。

在Internet.org成立后不久,扎克伯格发布了一篇名为《网络连接是基本人权吗》的博文,指明了Internet.org的愿景以及短期目标。他认为,如果要将互联网带到世界上那三分之二的无网络地区,就需要开发出一种成本更低、性能更优的互联网服务,除了和当地运营商合作外,无人机技术甚至是卫星都被列入了扎克伯格的考量中。

在卫星这一领域,Facebook多年来做了不少探索,但成功几率并不高。

最初,Facebook选择的是传统的卫星网络接入方式,即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通信卫星,但因为成本过高(单颗卫星造价超过5亿美元),Facebook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转而考虑起卫星租赁和小型卫星组网的可能性。但此后两年间,它都没能拿出像样的方案。

由于2015年后竞争对手变多(尤其是马斯克的星链计划),Facebook才亦步亦趋地加快了对卫星组网业务的投入。2017年,Facebook成立了名为PointView Tech LLC的子公司,并投入数百万美元研发试验卫星。这个卫星网络以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战争女神雅典娜命名,据PointView Tech LLC发布的声明,它的数据传输速度要比星链网络快上十倍之多。

然而,在披露了这份令人心动的组网计划后,Facebook就再无卫星领域的动作,不仅如此,它甚至还在2018年关闭了更有希望的Aquila无人机网络项目。直到今天,它又卖掉了自己的卫星研发团队,种种迹象表明,Facebook似乎并不想在这条难度颇高的赛道上跑下去了。

Facebook没做成的事,亚马逊就能吗?

与Facebook相比,亚马逊的卫星组网计划丝毫不逊色。

2019年4月,亚马逊公开了旗下的库伊伯(Kuiper)项目,并且通过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了一份申请,计划将3236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根据已公布的资料显示,这些近地卫星包含在367英里(590公里)高度的784颗卫星、在379英里(610公里)高度的1296颗卫星,以及在391英里(630公里)轨道上的1156颗卫星。

在这之前,亚马逊和贝索斯的另一家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已经在为卫星初创企业提供地面支持了。2018年,蓝色起源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展开合作,成立名为AWS Ground Station的新业务,这项业务可以让客户使用由12个地面站天线的全托管网络服务。

就和Facebook一样,亚马逊也想借助太空互联网将更多的地区纳入高速网络,从而扩展其互联网服务的潜在消费人群。毕竟,40亿潜在消费者对谁都是个极大的诱惑。

总的来说,亚马逊在资金等方面均比Facebook更强,同时也更愿意为卫星项目“割肉”。

从财报数据来看,亚马逊在2020年的营收达到3860.64亿美元,而净利润则为213.31亿美元,两项数据分别同比增长38%和84%。此外,贝索斯早在2017年就宣布,要每年出售价值10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以支持太空项目,而他也确确实实在执行着这个计划。2020年,他套现了将近100亿美元的股票,并在今年5月出售了价值25亿美元的亚马逊股票。

技术和人力方面,此前亚马逊已经实质执行的卫星地面支持计划,以及蓝色起源旗下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亚轨道火箭的多次试飞,都体现了它在这一领域的实力。这之外,蓝色起源还在开发名为新格伦号(New Glenn)的更大规模火箭,用于向低轨道运送有效载荷。

然而,这项业务的困难依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竞争对手众多的今天——当马斯克的星链计划曝出一个又一个惊人之举,即便强如贝索斯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敌。

竞争对手众多,实用性尚待检验,卫星组网还没那么香

对于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而言,马斯克旗下太空公司SpaceX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敌人,它们的竞争已经持续了许多年,甚至连两位创始人都亲自下场打起了嘴仗。

2015年,马斯克推出星链项目后不久,贝索斯就提出了一项与他类似的计划,引得马斯克在推特上@对方,说他是“抄袭猫”(copycat);就在同一年的晚些时候,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完成一次助推器回收,贝索斯随即在推特上“祝贺”马斯克,欢迎他加入火箭回收俱乐部,言下之意很明显——我早就是这个俱乐部的一员了。

抛开两位创始人无尽的抬杠,SpaceX在太空探索上的成就确实足以让亚马逊眼馋。以它旗下星链计划为例,目前其组网卫星已经达到了1500多颗,活跃用户数量也达到了6.924万名。在近期召开的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马斯克还夸下海口,称星链“将很快拥有几十万用户,12个月内可能将超过50万人”。

相比之下,亚马逊的进展就有些落后了。今年4月20日,亚马逊才与“联合发射联盟”(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合资企业)签订了合同,将使用后者的Atlas V火箭发射第一颗库伊伯卫星。这份合同中也提到,“联合发射联盟”将为亚马逊提供9次发射,但其中并未透露每次发射将携带多少颗卫星进入轨道。

当然,SpaceX先发制人的优势可能不是蓝色起源要担心的唯一问题——在这之外,卫星组网这一商业模式的实用性和危害依旧需要证明。

单以SpaceX已经开始运转的星链网络为例,其面向普通用户的实测速率在50-100Mbps区间,确实达到了4G增强型网络的水准,不过,地面通信基站可以根据人口密集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和布局,在灵活性和成本上都较星链有优势。此外,卫星互联网服务目前还需要通过天线中转才能接入手机或电脑,用户体验上还需改善。

同时,无止境的卫星网络竞赛也有可能对近地轨道的环境造成影响,毕竟这些卫星体积小、寿命短、数量巨大,对地面上的各类天文台有着不小的干扰,还会产生太空碎片增加安全风险。而且卫星一旦增多,本身也会造成“拥堵”现象——2019年,初创公司OneWeb的一颗卫星就险些撞上了SpaceX的星链卫星,所幸后者手动操作卫星避开了道路。

总而言之,企业们纷纷押注卫星组网的初衷是良善的,商业巨头之间的竞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类太空事业的发展,避免技术上的停滞不前。但在它们互相赛跑的同时,也要好好想一想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踏上这条跑道——是一心要跑在竞争对手前面?还是为了给那些难以上网的居民带去更好的生活?或许,这场“战争”本身就不需要什么赢家。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