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滴滴、boss直聘被审查,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迎来新阶段!

2021-07-08 11:26
紫金财经
关注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滴滴大概没有想到,一直低调筹备上市,虽然已经跨过上市门槛,仍然会在上市之后遭遇重锤。

6月30日,成立已经9年的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然而,仅仅两天之后,滴滴就遭遇前所未有的一锤。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同时宣布,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根据官方声明,“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国家连续出拳,让滴滴有点懵,同时也在社交平台引发轩然大波,微博话题阅读量迅速超过10亿。一些用户也没闲着,疯狂在滴滴平台上开发票,甚至一度让开票系统宕机。

就在大家以为滴滴就是焦点的时候,新的公告再次来临。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再次发布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这一次的重点指向了近期美股刚刚上市的“运满满”、“货车帮”以及“BOSS直聘”。与滴滴一样,审查期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也被停止新用户注册。

至此,大家终于缓过味儿来,这是针对赴境外上市的科技和互联网公司的一次系统性行动!

环境总在潜移默化中变化,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改变。经过20多年发展的科技和互联网行业,已经走过了蛮荒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迎来了需要加强监管的新时代。

科技和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互联网公司一直对用户信息的过度索取,沉疴已久,用户的意见很大。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甚至垄断地位,动不动让商家和用户做二选一等明显垄断的行为,也多为人们所诟病。而当互联网高速发展至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的使用和安全,在中美之间关系如此不睦的大背景下,必然会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其实我们的生活早已改变,科技和互联网的环境也已经改变,很难再回到过去。只是大家后知后觉,直到当下时点,人们才有“顿悟”的感觉。而对滴滴等互联网公司的审查,影响可能是深远的。作为用户、公众当中的一员,应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这种改变。

第一层面:数据霸权与反霸权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目前科技和互联网公司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正向利用,将给人们带来福祉,如果被负向利用,将是一种重大的灾难。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已经很难再用“商业资源”来简单描述企业手握的海量数据,它成为国家的一种基础性战略资源。因此,互联网平台掌握的个人数据流向何方,一直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

而美国很早就发现了数据的战略地位,多年前就开始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疯狂索取,更为重要的是,不仅仅是索取本国数据,对美国之外的数据,索取的更加无以复加。

因为美国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在军事霸权、科技霸权、文化霸权之后,建立全球数据霸权。正因如此,美国一直在法治层面布局,有意无意的主导国际数据规则制定,一步步搭建美国数据霸权的一砖一瓦。

在互联网领域,美国是技术发起者、规则制定者和实际控制者,掌握着互联网的基本架构和总交换节点、根路由器。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在技术上具备压倒性优势,为窃取他国数据,谋求“数据霸权”提供了极大便利。

这种能力在平时体现不出来,但对美国“不太友好”的国家,一不小心就面临惨重损失:比如伊朗的不少网站,美国可以直接收回域名,让这些网站凭空消失;美国在窃取他国数据后,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分析,让敌对国家的社会弱点和攻击点打包成信息、数据炸弹,存到美国的武器库中。

此外,美国的监听由来已久遍布全球,典型如监听全球的“棱镜计划”、从互联网骨干枢纽收集数据的“布拉尼计划”,从光纤网收集数据的“上游计划”等。

斯诺登在扒美国的底裤时表示,在“国家安全”的名义下,美国政府大面积地实施窃听,其所掌握的数据里,甚至包括“你在和谁说话, 你什么时候和他们说话,你去了哪里旅游”等等。

美国针对敌对国家、国外的数据索取,实际上没有上限也没有下线,对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规则之下进行没完没了的数据索取。规则又是谁定的呢?他们自己!

苹果、推特、脸书、谷歌......只要你能叫得上名字的互联网企业,美国政府都在不停的跟他们沟通,索要数据。美国的不少企业也是不胜其烦,但却又在极力配合。

2018年,美国发布《合法使用境外数据明确法》,把美国的执法长臂从美国的跨国公司伸向了全球的跨国公司,试图重新建立美国对全球数据的控制力。

你以为中国就是例外吗?不,恰恰相反,美国人对中国的数据非常“热心”,非常感兴趣!

2020年3月3日,奇虎360发布研究报告称,美国CIA攻击组织(APT-C-39)对中国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大型互联网公司以及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关键领域进行了长达11年的网络渗透攻击,窃取了大量商业机密以及与最新科技、社会动态等相关的数据,侵犯了我国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020年3月4日,外交部在回应此事时称,美国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

对于数据安全,我国如果不加以重视,放任更多科技企业去境外“裸奔”上市,被怀有不良目的的国家或机构索取数据,那么中国损失的将不仅仅是商业利益,还有国家安全。我国也将因此丧失数据治理的主导权,沦为待宰的羔羊。

在中美关系比较好的时候,即使存在分歧,两国沟通磋商,就会形成务实的解决方案。但是现在两国关系紧张,而且是美国主动破坏中美关系,不尊重中国国家利益。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关注网络安全,依法对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就成为必要且顺理成章的事情。

对于奔赴海外的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改变是,之前到境外上市,主要是遵守当地资本市场方面的法规即可,以后不一样了,除了遵守当地法规,也需要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自觉保护数据安全,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

以“滴滴”网安事件为标志,无论是中国出海企业,还是外国跨国企业,只要涉及到中国利益,中国安全,就必须要遵守中国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目前对于“滴滴”的调查未到结论之时,但无疑这次事情向中国各家企业,特别是那些互联网巨头,提了醒。

第二层面:互联网监管进入新时代

有些人认为中国政府这次有点小题大做,其实恰恰相反,欧盟和美国早就开始这样做了!

近年来,欧盟屡屡出拳,整治那些所谓的大型互联网平台,认为他们“触达了最多的受众,有可能造成最严重的损害”。因此,大型互联网平台应当承担最高标准的尽职调查义务,以匹配它们的社会影响力和手段。欧盟要求 Facebook 、亚马逊等全球性的科技互联网公司,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

除了国家安全的层面,还有反垄断的层面。比如从去年开始,不少国家掀起了互联网反垄断浪潮,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Facebook、苹果、微软首当其冲。动辄数亿美元的处罚,处罚额度越来越高,这些都预示着强监管时代已经来临。

我们国家在相关方面的立法并不晚!紫金财经来简单梳理一下!

2015 年的《国家安全法》和2016年的《网络安全法》是两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网安审查法治化的基础,是国家实行网安审查的重要法律依据。

2020年4月,十二部委联合制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此次对于滴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的审查,依据的正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即“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2020年10月17日,《出口管制法》通过,这部法律突显了新型国家安全。与传统的安全观念不同,新型国家安全涉及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和网络安全等。

在新型国家安全领域,中国高科技出海企业尤其需要注意并遵守的是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202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数据安全法》。《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任何组织、个人收集数据,应当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并应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目的和范围内收集、使用数据。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年做了大量工作,国家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开始成型,而且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完善。

种种迹象表明,国家在网络、数据安全方面未来会做的更多。可能会出台严格的收集、使用用户数据的法律;一些较为敏感的数据国家是不允许企业独立保存的,只能调用;滴滴的用户出行乘坐详细位置信息,可能国家会规范使用,而不是独立保存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互联网并非网络安全法外之地,只要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都有可能要接受审查。至于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是国内还是国外,是一视同仁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由滴滴开始的这次监管风暴,区别于之前阿里和美团的被调查。阿里和美团被查,是利用垄断地位进行了二选一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为。从网信办两次通告中,可以看出来,这次与阿里和美团的反垄断调查不是一回事。

在财经与科技作家陈根老师看来,不论是滴滴出行、BOSS 直聘,还是运满满和货车帮,其面临的网络安全审查都不是空穴来风。把四家公司放在一起分析,不难发现,其业务都涉及到基础信息数据,都在近期登录美股上市。

陈根老师认为,滴滴、运满满、货车帮三者,虽然业务方向不同,但运行机制方式差不多。基本上可以说,它们掌握了大江南北城外城内大街小巷的数据。而 BOSS 直聘,更是直接掌握了许多求职者的基础信息。由于市场份额巨大,滴滴、运满满、货车帮三者所使用的网络系统及掌握的用户数据更显得重要。

我们斗胆的来预测一下,随着数据安全性和敏感性越来越重要,中国的互联网监管,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随着美国对企业在数据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苛刻、极端,放弃美国市场去香港,可能会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第三层面:隐私保护迎来新阶段

我们身处一个全新的数据化时代!

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行轨迹、学习工作、生老病死等等,几乎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数据,而这些数据每天都在高速增长。

不仅是滴滴一家,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巨头,都面临海量数据带来的新问题,而用户的苦恼也会很多。

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大数据、AI等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发现,我们的隐私在慢慢被窃取。比如你在谈论孩子,打开某APP,直接就给你推荐了奶粉和纸尿裤;你要给父母买份礼物,打开手机就收到了买XX送父母正合适;当你想要换套房子时,大量的中介、房屋销售公司的电话飘然而至。

人们的隐私被窃取,每个人几乎都在互联网上裸奔。没有合法保护的数据几乎是把我们裸露在互联网之上,准确地说是裸露在互联网大厂小厂的数据库里,这些数据被任意使用甚至被交易。

过去二十多年,许多高科技企业借助新的数据收集和客户开发方法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仿佛从一开始就找到了相关法律的漏洞,同时积累起来了强大的垄断权力。

前些年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喊“连接一切”、“大数据”,数据被当作免费的石油,支撑起一个个创业神话和资本市场上的天价估值。

当消费者被鼓动使用自己的数据而非资金来支付服务费用时,似乎并没有合适的法律来对这种滥用用户数据的行为进行约束。“用户为了某些功能应用可以让渡出个人的隐私数据”,某公司大佬有过类似的表述。

从蚂蚁金服事件、滴滴事件,国家采取的行动可以看出,未来互联网巨头野蛮扩张、野蛮使用数据的时代结束了。从行业规范的角度来讲,这有利于科技公司对用户数据树立敬畏之心,数据不是你想要就能要。

数据越大,责任越大,个人隐私的保护,将迎来新的阶段。

这实际上逼着科技互联网企业,别用资本的优势,来碾压、降维打击了,而应该寻找更好的出路。

比如,发展高新技术,研发高精尖技术,解决卡脖子工程。比如,对国际市场扩张,除了到发达国家占领市场,还可以到非洲、拉美,中国企业的“降维”行动,恐怕没有什么人能够招架的住。

人民日报此前评社区团购: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这些话,走心的企业,应该都看得懂。

大方向、大格局已经定了,各家都该好好思考,干自己能干的事了!

跨国企业也是有祖国的,要遵守法律不越界,服务用户,服务公众,服务人民,不要成为资本的附庸,不要依仗资本作恶,与国家利益要一致。如果不懂这些,多大的企业也会土崩瓦解!

参考资料:

《补壹刀:美国正在全世界疯狂搜集,中国企业数据出境必须格外当心!》

《网络审查重锤滴滴,强监管时代已至》 作者:陈根

《完善跨境数据流动法律体系 防范美国“数据霸权”》 来源:法制网

《国家出手滴滴是个里程碑事件!》作者:占豪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