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高空抛物或将入刑 视频监控如何掌握“一手资料”?

近期,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28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从六个方面修改补充刑法。

据草案规定显示,从高空抛掷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简单点说,高空抛物将处拘役、管制或罚款,如果直接/间接导致人员受伤或死亡,将构成犯罪。

在高空抛物方面,我国早在2010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便对高空抛物行为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

如果无法确认抛物的来源,整栋楼的居民都有可能成为“被告”,共同承担责任。尽管这一办法不失为治理社区高空抛物的一大利器,但类似于“连坐”的惩罚手段也常引得住户抱怨。

高空抛物难题

然而,就目前而言,在高空抛物问题上,由于其从“抛甩”到“落地”过程中,涉及到物体自由落地、空气阻力等问题,物体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落地,在这一过程中,楼下人员由视角等问题,并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确定抛甩物体的楼层及房间。

在以往的处理方法上,如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通常是警告为主;一旦造成人员伤亡等问题,则会进行初步的计算,大体推算出抛物楼层,这部分人员则需要拿出自己“不具备抛物条件”的证据,进行脱疑;其他人员则需要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虽然部分小区采用了摄像机进行监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监控在事后并不能起到监控的目的。

高空抛物或将入刑 视频监控如何掌握“一手资料”?

(现有视频监控示意图:制图来源于OFweek维科网)

在国内居民住宅楼中,主流建筑通常是30层(即90米高度)上下,在这一条件下,物业方为了控制成本及其他问题,通常会犯数个错误:

1、采用像素不高的摄像机:虽然300万、500万像素的摄像机已经成为主流,但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物业采购的是130万或更低像素的摄像机,甚至是低端模拟摄像机;

2、部署数量不足:为了减少成本的投入,大部分物业方只会购买数台摄像机,甚至无法实现“每墙一台”的最低要求;

3、安装位置问题:由于场地问题,大部分监控摄像机的安装位置都在围墙等区域,与监控目标的距离较近,摄像机不得不采用“昂头”的方式进行监控。除此之外,部分企业提出“从上向下”的监控模式,这一模式虽然能有效保证视频监控能看到整个大楼,但会侵犯用户个人隐私问题。

除此之外,部分AI企业提出了通过算法进行识别,但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极为复杂,例如晾晒的衣服、飞虫、风雨雪恶劣天气环境等干扰,都将大大增加误报率,给用户生活造成困扰,

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下,原本作为解决高空抛物问题的设备,只能沦落成“摆设”。

视频监控如何布局?

那么在监控高空抛物问题上,要如何布局才能起到真正作用?在通常的监控中,由于距离问题,对于视频监控的选取及安装均有特定的要求。

在选型方面,需要对不同的楼层选择不同的摄像机:

1、对1-14层,可选择300万像素、2.7mm到13.5mm焦距摄像机;

2、对14-30层,可选择400万像素、2.7mm到13.5mm可调焦距摄像机。

为了在夜间追求良好的视觉效果,最好采用具备夜视效果的摄像机,红外距离需达到100米左右。

如果追求少量摄像机即可覆盖整个楼面,可选择500万像素的双目摄像机,其优势主要是在于广角摄像机监控所有楼面,而局部摄像机则对窗口人员进行识别——但这一选择或许会侵犯个人隐私问题。

高空抛物或将入刑 视频监控如何掌握“一手资料”?

(通过多个摄像机进行监控:OFweek维科网制图)

在视频监控部署方面,可根据大楼设计,采用不同的方案设计,通常会采用单个楼面一套监控设备的方式,即四个角度各设置一套监控设备。

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还提出三维摄像机的解决方案,三维视觉系统采用了革命性的三维视觉传感器和三维视觉算法,实时捕捉和分析场景的三维信息,解决传统二维图像中的相互遮挡,更能判断识别物体的属性,从而将能提升复杂场景下视频监控的准确率。

不过,三维摄像机相较于二维摄像机,其成本较高,而且对算力性能有一定要求,普通企业无法达到较高的要求。

据OFweek维科网编辑了解到,目前三维摄像机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双目摄像机,二是基于3D结构光的摄像机。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目前双目摄像机已经应用在门禁等环境下,但面对大场景还有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在3D结构光方面,则对光线有较大的要求——如果遇到强光,则会导致结构光出现光衰,从而影响算法的准确性。

所以目前基于三维摄像机的方案还未达到稳定的效果,商用化还需一段时间。

写在最后

除了监视范围覆盖阳台区域外,还应该兼顾到高空抛物的物体落地后的监控取证,以避免有的物体挪动。因此需要将小区最易发生高空抛空的公共道路区域,纳入高空抛物监控系统方案中,形成高空抛物整个事前、事中、事后完整的证据链。

总的来讲,仅靠宣传教育很难短时间内禁止小区高空抛物行为,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不断完善AI+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不仅使监控范围尽可能覆盖至小区所有楼层阳台,而且更应不断优化AI算法,精准识别高空抛物行为,做到提前预警以及有法可依,以有效避免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

除了高空抛物行为,还可以通过AI手段切实可行地解决社区存在的其他痛点,如周界中的湖面布防、社区人群聚集、垃圾分类、违法停车等,助力物业提升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方位为居民提供安全、智慧的社区生活环境。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