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TC走向商用?没那么简单!
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技术的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增强机器类通信系统频率使用管理规定(暂行)》。该规定明确了eMTC频率使用政策以及相关要求,这对于eMTC产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业内人士想当然的认为这就意味着国内运营商可以开始商用eMTC了。但在笔者看来,从当前现实角度来看,eMTC若想在产业化发展和商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乃至成功,恐怕没那么简单。
明确频率使用及相关要求,对eMTC发展是利好
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近年来,低功耗广域(LPWA)物联网快速发展,其低功耗、广覆盖等特点,为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通信带来了更好体验。
其中,NB-IoT与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作为蜂窝物联网的主流技术,其依托LTE等公众移动通信网络,能够实现快速、规模部署,具备低功耗、广覆盖、大连接等特征。NB-IoT技术可用于数据速率低、静止或低速移动的物联网应用,eMTC技术适用于数据速率较高、移动性较强的场景。
早在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发布了NB-IoT的频率使用规定,对推动物联网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为发挥我国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市场和产业优势,适用物联网差异化应用频率使用需求,需明确eMTC频率使用政策。
本次印发的《增强机器类通信系统频率使用管理规定(暂行)》,主要内容有五方面:一是明确了eMTC系统工作频段为规划使用LTE技术的公众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的部分频段;二是规定了eMTC系统频率使用许可实施的主体,并要求涉及经营电信业务的应依法依规办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三是规范了公众移动通信和专用移动通信的eMTC系统基站和终端的发射功率、带外发射、杂散发射等射频技术要求;四是规定了eMTC系统基站设置、使用的相关要求;五是明确eMTC系统与其他无线电系统的干扰协调应遵守相关管理规定。
商用前景不容乐观
明确了频率使用以及相关要求,这对于eMTC在国内的发展肯定是个好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运营商现在就可以开始商用eMTC了。
虽然eMTC与NB-IoT并非直接竞争的关系,但与已经抢得市场先机的NB-IoT相比,eMTC在国内的产业机会和前景不容乐观,主要面临以下三大挑战:
挑战一:运营商对eMTC并不积极。
从三大运营商对于eMTC的口径来看,中国移动说致力于同步推动NB-IoT与eMTC协同发展,但实际上还是主推NB-IoT、同时兼顾eMTC,中国移动没有在公开场合公布其eMTC计划,只是在多个城市进行了eMTC网络的小范围部署和验证;中国电信起初对于eMTC的口径是“根据标准、产业成熟情况,适时引入”,后来也曾说过计划2018年商用eMTc,但也没有具体的eMTC发展和实施计划;中国联通早在2017年就曾宣布将于2018年适时部署eMTC网络,还说过计划在2018年开启eMTc商用进程,但实则也没有明确的eMTC发展计划。总之不管三大运营商说过什么,从过去两年的实际表现来看,三家运营商在eMTC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少之又少。
与eMTc方面鲜有进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大运营商在NB-IoT上干的风生水起。中国电信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中国电信超过40万NB-IoT基站已经上线运行,承载的NB-IoT连接规模已超3500万,中国电信在NB-IoT水表和气表方面规模已过千万,在白色家电等场景NB-IoT规模突破千万在即,并且很快会出现亿级NB-IoT的成功范例;中国联通累计开通NB-IoT基站20万个,使其物联网业务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中国移动在全国已经建成NB-IoT基站超过20万,覆盖全国数百个城市。
据悉,为了进一步推动NB-IoT的发展进程,国内运营商将继续大力部署NB-IoT基站。2019年,我国预计将建成90万个NB-IoT基站、到2020年将建成超过150万个NB-IoT基站、到2025年NB-IoT基站规模将达到300万个。
挑战二:eMTc产业链几乎是个空白。
与NB-IoT产业链的日渐壮硕相比,目前eMTC的产业链不够开放、也不够健壮,不但没有得到国内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产业链也不够成熟和完善,导致成本下不来,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据了解,NB-IoT已经形成了“运营商-设备-芯片-模组”等完整、强壮的产业链,特别是现在NB-IoT模组价格已经逼近2G模组、可以做到15元人民币,随着芯片出货量的增加和进一步的降价,规模效应显现,NB-IoT产业链也将更加繁荣,进而推动NB-IoT继续快速发展。
而eMTC的产业链现状几乎还是个空白,之所以eMTC在国内几乎没有起量、国内运营商没有商用eMTC网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eMTC的产业链还很弱小,例如对eMTC并不“感冒”的华为一直在主导NB-IoT阵营的发展,目前在底层芯片上几乎只有高通一家在支撑,虽然高通最早推出NB-IoT/eMTC/GSM多模芯片并持续推动测试,但至今也没有多少芯片和模组厂商加入进来,设备商们对于eMTC也处于观望和配合运营商测试阶段。
挑战三:5G时代eMTC前途未知。
eMTC和NB-IoT基本上算是同门师兄弟,都是基于LTE的增强技术,两者面向的场景有所不同。
NB-IoT只需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UMTS、LTE网络,凭借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等特点,NB-IoT早已成为蜂窝物联网主流技术,在智能水表、智能气表、电动车跟踪、智能烟感等行业已经广泛应用。但NB-IoT带宽、速率、性能都十分有限、且不支持语音,只能聚焦智能抄表等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场景,无法满足车联网等大带宽、高速率、有语音需求的高阶、高价值场景。
对于移动性、语音、数据速率有一定要求的物联业务场景,eMTC基于蜂窝网络进行部署,支持上下行最大1Mbps的峰值速率,属于物联网中速率,其用户设备通过支持1.4MHz的射频和基带带宽,可以直接接入现有的LTE网络,eMTC典型应用包括智能穿戴、车辆管理类、电子广告等。但面向中速率的场景也可以用4G模组来实现,下行峰值速率超过100Mbps的LTE能够满足更大带宽、高速率、支持语音的高阶物联网场景需求,因此eMTC在速率上并没有明显优势、并非不可替代。
场景需求的不那么明确,也使得eMTC在5G时代的前途未知。
对于NB-IoT的未来走向,3GPP早已指明了方向:NB-IoT将继续服务于5G LPWA用例。并且在ITU-R WP5D#32会议上,我国向国际电信联盟提交的5G候选技术方案将NB-IoT作为重点之一,NB-IoT将满足大规模机器连接(mMTC)场景的技术需求。
因此,很多物联网产业链上的厂商认为:基于4G/5G(NB-IoT+4G+5GNR)的物联网技术将有望逐渐替代原有2G/3G物联技术,并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深的覆盖,真正开启千行百业万物互联的时代,可见在很多厂商的物联网拼图中eMTC并非必选项。
争取中国产业链的支持才是根本
综上,从eMTC的发展现状可见,技术不是万能的,标准也不是万能的,如何把技术和标准变成可以落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才是王道。
目前,eMTC主要由北美、欧洲等少数国外运营商推进。而在如火如荼的中国市场,eMTC等新技术如何争取中国市场,尤其是争取中国产业链的支持才是新技术能够迅速发展的根本。
正如某业内专家所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5G市场,要以我国市场引导全球5G产业发展,通过制定5G国内标准,形成5G完整体系。
另据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IoT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蜂窝连接数将在2025年突破50亿大关,其中NB-IoT的贡献比将接近一半。而在笔者看来,eMTC若想在这50亿物联网蜂窝连接数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