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CV行业最全盘点:“四小龙”融资上百亿;商业落地领域扎堆
各家创业公司的商业落地场景还相对扎堆,普惠到各行各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节后第一天,众多媒体就报道称,云从科技目前已经完成B+轮融资,金额超过10亿元,4轮的累积融资额已超过35亿元,估值也达到了230亿人民币。
而在一个月前的9月,商汤科技也已经拿到了软银中国的10亿美元,并将估值抬升至60亿美元。
当然,旷视科技和依图科技也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太久,他们分别在7月拿到了6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融资。
短短不到3个月,“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就已经拿到了100多亿人民币的融资额。而根据CB Insight数据,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的融资总额也不过500亿人民币(73亿美元),就已经占到了全球的48%。
但与此同时,广受资本追捧的AI独角兽们,自我的技术落地和商业落地是否实现?战场才刚刚拉开序幕。
备受资本追捧的“独角兽”
在动辄“资本寒冬”的如今,资本快速流向了头部公司,马太效应开始显现。
以“CV四小龙”为例,商汤科技4月C轮融资6亿美元,5月C+轮融资6.2亿美元,9月又融资了10亿美元,估值高达60亿美元;今天宣布融资10亿消息的云从科技总融资额高达35亿元,并据传要准备IPO;依图科技在6月和7月连拿2亿美元和1亿美元的融资;旷视科技也拿到了6亿美元的D轮融资。
大家已经进入了D轮的火热战局之中(可见下表):
与之相对的,CV小公司和新玩家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独角兽的强大吸金能力时,国内的创业公司比不上国外的创业公司融资时间早,国外创业公司虽然拿钱少,但大多在2016年已经拿到了D轮等相对靠后的轮次,甚至还有大财团在背后做注资。
除此之外,其他创业公司在2017年还大多处于A轮和B轮之间,还有公司甚至在2018年还只处于天使轮,这种情况下,面对“CV四小龙”连充足的现金储备都没有,前途为未可知。
当然,明星创业公司的光环也是存在的,林元庆2018年刚宣布出来创业,5月就已经拿到了亿级人民币的战略投资。
所以“CV四小龙”不断吸纳融资的举动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样可以将众多的其他创业公司远远甩在身后,形成暂时的垄断局面。
以云从科技和商汤科技为例,2017年,云从科技就承担了国家发改委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今年1月,云从科技还入选了国家发改委的《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支持项目名单》,在规定的AI产业化六大方向中,依托云从科技建设“人脸识别”产业化及应用项目。
9月20日,科技部正式宣布,依托商汤集团建设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商汤集团成为继阿里云公司、百度公司、腾讯公司、科大讯飞公司之后的第五大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不论怎样,进入“国家队”总是要先行一步的。
商业落地又如何?
除了融资和估值外,对于“CV四小龙”及众多的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来说,技术落地和商业变现是更为头疼的问题。
此前,商汤科技曾在新闻通稿中表示,其在2017年已实现全面盈利,并在智慧城市、智能手机、互联网娱乐、汽车、金融、零售等行业实现快速落地,其业务营收连续三年保持400%同比增长,快速结合场景落地,2018主营业务合同收入同比增长10多倍。
但更多的却是不乐观的情况。
亿欧智库《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累计获得超过500亿人民币融资,但其中商业落地前100强公司累计产生收入却不足100亿人民币。在整个产业链中,90%以上的AI企业依然处在亏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两亿。
还是以“CV四小龙”为例,AI锐见在4家公司的官网上以及新闻报道中找到了他们的落地案例。
就今天的头条占据着云从科技来说,联合创始人兼战略总监姚志强向媒体透露,2018年公司营收如无意外将超过10亿人民币,其中安防领域收入约占60%,金融领域收入约占30%,机场、新零售等其他领域收入约占10%。
在云从科技的官网上,广东省公安厅、泉州市公安、琼海市.博鳌、牡丹江市公安、北京西站、南昌站、厦门北站、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赫然在列,可以看出,银行金融、安防、大交通这三大领域确实是云从科技的核心业务。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云从科技在这些领域已经占据了足够优势的地位。
先行者旷视科技就已经拿下了北京银行、珠海市公安等,依图科技也拿下了公安部、中国边检、中国海关、北京市公安局、上海市公安局、浙江省公安厅等,以及商汤科技拿下了云南省公安厅、广州市某公安局等。
作为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重要领域,也是国内各类AI创企纷纷瞄准的红海赛道,安防和金融无疑成为大家互相争夺的重要目标。而此时,围绕难点技术的攻克便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再以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例。商汤的客户有OPPO、VIVO、奇酷、美图,但同样的,这些“不专一”的手机厂商,同样也采用了旷视科技、图普科技等技术解决方案。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就曾向媒体透露,这种分区域、分品牌的制衡对手机公司而言,可分摊供应商过于集中的风险;商汤、旷视则会战战兢兢,唯恐落后,拼尽全力。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7 - 2022 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7 年我国新零售商店交易规模将达 389.4 亿元,到 2022 年将至 1.8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将达 115.27%。
随着新零售开始成为风口,计算机视觉的创业公司也在纷纷瞄准这块蛋糕。如 2017 年 8 月,旷视与小麦公社展开合作; 9 月,商汤接入苏宁无人店,用人脸识别绑定会员再“刷脸付款”。
图普科技就试验了名创优品几个月的试点服务,名创优品在线下拥有超过 4000 家实体店,如果在广州试点的运营数据提升,则有可能大面积展开合作。这类标杆大客户,对图普科技未来获得更多客户有重要推动作用。
当然,独角兽们的招数并不只有自己上这一种。“CV4小龙”们逐步开始成立自己的投资部,力求从技术公司向平台升级,扩大场景开发,最终达到自己垄断落地场景的需求。
2018年4月, Video++(极链科技)就正式对外宣布获得由阿里巴巴、Face++(旷视科技)领投的3.49亿元融资,其也将继续深耕AI+文娱产业的商业化布局,持续孵化出视频AI游戏、视频搜索等更多视频商业化业务矩阵。
目前商汤对外公布的投资项目也包括51VR、禾连健康、苏宁体育、影谱科技等7 个项目,其计划投资标的还包括AI芯片、医疗、物联网、手机和互联网、游戏等。
今年8月,影谱科技获得了D轮13.6亿元融资,投资方正是商汤科技。影谱科技是人工智慧在视频和广告领域成功商业化的案例,它通过视觉技术对视频内容进行二次分发,打开内容广告的增量市场。
不过就以上案例来说,各家创业公司的商业落地场景还相对扎堆,可能普惠到各行各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庆幸的是,现在,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度有了大幅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延伸到用户生活的各个方面。
结语
国际调研机构Gen Market Insights发布的《 2018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将成为面部识别技术领域最大的消费者和提供商。到2023年,中国将占全球面部识别市场份额的44.59%,高于2017年的29.39%。
《2018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也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公司接受人脸识别技术的潜力,虽然2017年市场价值仅为10.7亿美元,但到2025年将达到71.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8%。
市场就意味着商机,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后来者加入,对于文中上述公司来说,大家的红海之争才刚刚开始,祝这些创业公司好运!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1月22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
11月28日立即报名>>>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9日立即报名>>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 智能家居出海论坛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恩智浦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