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大数据助智能汽车跑上大马路

要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路径可以有很多,智能网联也许是最有潜力的一种方式。

近日,在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成立两周年之际,其承载平台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建成智能驾驶测试场景达到200个以上,各企业智能网联测试车辆累计测试里程接近1万公里,目前已向上汽集团、蔚来汽车、宝马汽车颁发了国内首批道路测试牌照。

基于这些测试结果,相关方面正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上海港口等特定场景实现应用,推动卡车、环卫车等车辆率先探索应用自动驾驶技术。

大数据给智能汽车“加油”

如果说传统汽车的动力来自“汽油”,那么“数据”是智能汽车得以迭代的基础。“根据美国RAND公司的统计,如果要在美国证明自动驾驶比人为驾驶安全,需要一百辆车全天24小时以40公里的速度驾驶225年。”李霖表示,汽车之所以能实现自动驾驶,不能仅仅依靠汽车本身的单独功能,而是汽车与汽车、道路信号等整个交通大环境相互紧密联系的结果。其中大数据的共通与互相监控,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一环。

在实际应用中,要让智能汽车跑遍这么多里程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基于此,国家先后批准在全国建成了5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让这些智能汽车先在测试区里“练身手”,其中在2016年6月开始运营的上海测试区是全国第一个。

为了加快数据积累,自2017年6月起,上海智能网联示范区启动“昆仑计划”,构建了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智能网联汽车仿真测试平台、人机交互(HMI)实验室等智能网联相关的基础平台。其中,智能驾驶全息场景库已积累了近4000个交通事故场景,150多万公里自然驾驶场景,以及超过100小时1000人次的驾驶模拟器测试场景,并通过 1270组路测设备,以“上帝视角”获取了超过120小时道路冲突场景,80余类标准规范场景。

“我们已搭建测试能力齐全、技术水平先进、影响力大的国际性平台。”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海林表示,自开园以来,上海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区共已为40多家企业提供了450余天次、超过5000小时的测试服务。

跑上大马路,开展“大路考”

智能汽车在通过封闭测试区的各门“考试”后,只完成了走向大马路的“第一步”。

今年3月,由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从位于嘉定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发车,正式从封闭测试区走向了开放的大马路,开展了首次在开放道路上的“大路考”。

“要让智能汽车真正走向应用,还是需要去‘大路’上跑一跑。”李霖说,自动驾驶汽车要告别实验室,实现规模化生产、销售,道路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开放道路测试,其场景更为复杂,是对封闭区测试场景的补充和拓展。近期,无人驾驶开放道路将从5.6公里扩大到12公里,测试场景更丰富。陈海林表示,到今年底,开放测试路段将达47公里,涉及58个路口。

几个月的“大路考”结果显示:上汽与蔚来汽车累计测试里程达到6040公里,累计测试时长约263小时,测试过程安全可控,未发生交通碰撞事故,未对现行交通产生不利影响,总体情况良好。不久前,宝马汽车在进行了一个月的封闭道路测试后,也拿到了“大路考”许可证。

有了这些测试结果的“背书”,智能汽车走上实际运用指日可待。从长远看,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突破技术瓶颈,还涉及道路设施改造、法律法规配套等问题。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找准场景很重要,目前必须附加一定的限制条件,如限定范围、限定速度、限定场景等。

部分车企已开始在应用场景相对简单的领域里探索:在嘉定的部分园区里已能见到自动驾驶小巴;在洋山深水港港区内已有自动驾驶的卡车。“在港口等一些特定应用场景,将推动卡车、环卫车等实现自动驾驶。”陈海林说。

今后,示范区还将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能力,根据产业技术进步需求,分四阶段从封闭测试区建设开始逐步向开放道路、典型城市道路以及城际共享交通走廊拓展,让自动驾驶真正走进生活。(金婉霞 记者 王春)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物联网 猎头职位 更多
    扫码关注公众号
    OFweek物联网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