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大数据杀熟:需尽快完善数据保护立法
“大数据”曾经是个大众眼中颇有距离感的专业词汇,可是这几年“大数据”成了人们身边的高频词汇:当你上网购物时,平台总能准确推荐你想要的商品;当你下载某款APP或者打开某个程序,总要你点击同意那些冗长的隐私条款;甚至当你使用不同账号享用同样服务时,居然发现可能遭遇了“大数据杀熟”……
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治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大数据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打开了未来的无限可能,同时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毫无疑问,大数据正在塑造未来的样貌,那么大数据将可能在哪些方面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采集分析数据:提前化解风险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很多苗寨,这里仅50户以上的木质连片村寨就达3922个,木质农房达88万栋。不过,随着当地农村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电气火灾也迅猛抬头,而为了有效预防火灾,当地把眼光投向了“大数据”。
记者在黔东南州的西江千户苗寨看到,这里家家户户都在总进线处安装了一个灭弧型电器保护装置。“这些保护装置同时也是农村电气火灾监控大数据平台的感知模块。”当地工作人员打开其手机上一款名为“电丁丁”的APP介绍,大数据中心全天候采集农户用电数据,一旦发现其家中用电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通过手机APP发出预警,通知工作人员上门检查处理。不仅如此,大数据中心针对区域用电数据会生成日报、周报和月报表,分析用电规律,评估安全系数,为预判电器火灾风险、精准指导农村电改提供大数据支撑。
“通过数据采集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把事后解决改成事先预测,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先监测到并且预解决。”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孟天广表示,大数据将给社会治理方式带来提升与改变。
这样的例子,记者在深圳南山区也见到一例。2017年清明假期的一天下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人流监测预警系统突然发出预警,原来地形狭长的深圳湾公园短时间内因超量共享单车涌入挤占路面,造成了“毛细栓塞”,很可能发生踩踏。根据大数据提供的实时动态监测、人流趋势分析、人群画像分析等信息,当地公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很快就缓解了现场人流压力,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事故。
“大数据不仅仅为政府的治理贡献数据上的理念、资源、技术、对策,还解决了以前政府在传统治理当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孟天广认为,目前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的应用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未来通过大数据来努力推动社会治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最终可以有效解决政府治理精准化的问题。
政府数据共享:打破孤岛效应
这几年,通过简政放权治理诸如“证明我妈是我妈”一类的奇葩证明取得实质性成效。之所以“奇葩证明”会有生存空间,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此前各部门因政务信息之间壁垒森严造成了“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为此,广东梅州公安打造了一个“证明云”,通过与20多个政府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使互联网提供的电子证明与传统证明具有同样效力,成为了专门对付“奇葩证明”的利器。
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来解决“奇葩证明”的难题还只是小试牛刀,而将沉淀在政府手中的数据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将深刻引领带动大数据创新应用和产业融合发展。专家介绍,例如空间地理数据的开放,可用于指导采矿、林业、农业、渔业、能源、航海、交通运输等;气象数据的开放,则可以加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旅游业、灾难管理、保险业预测、环境评估等。
对此,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就将“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与“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纳入到主要任务之中。其中,《纲要》还特别提到,优先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质量、统计、气象、海洋、企业登记监管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的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政府数据开放到什么地步,哪些数据集的数据应予开放,对不同数据集下的数据应如何归类,目前多由相关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决定,欠缺整齐划一的标准。”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宋华琳表示,需要明确政府数据开放的范围,健全完善政府数据开放的程序机制,界定政府数据开放的标准,“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开放政府数据还有不少具体工作有待推进。”
大数据营销:提升效率防止滥用
今年以来“大数据杀熟”成了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词汇,其意为,在互联网上购买同样的商品或服务时,向老客户显示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高出不少。事件起因于一名网友在微博上晒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示其长期在某网站预订价格在380—400元之间的酒店房间,可实际价格只有300元上下,而且一旦使用朋友账号查询就会发现同一房间也显示为300元左右。这条微博在网上发酵之后,许多人都纷纷晒出类似经历的证据。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规研究中心主任阿拉木斯认为,在线下大家都认可诸如“砍价”这样的议价行为,因而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交易价格成交也是商业惯例。然而,“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在于卖方可以通过掌握大数据做到对用户更全面精细地了解和预测,但买方却因为线上交易与日俱增的用户黏性而导致很难真正“用脚投票”。“久而久之,自然会有自律不够的商家,利用用户的这种心理做些手脚。”阿拉木斯分析说。
如今,从网约车、共享单车,到电商购物、社交媒体,平台经济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绕不开的话题。与此同时,众多平台对海量用户数据的收集、占有,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大数据是否会被滥用的关注。
“仅仅是从经济上判断,数据被企业或者被平台所拥有可能是最有效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晓华研究员认为,零散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当这些数据汇聚起来,通过大数据的技术进行分析时才会产生价值。但与此同时,这些平台对数据的占用还可能涉及个人信息泄露、数据权属、数据交易、数据滥用等一系列问题,当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涉及诸如道德伦理、公平正义等价值判断时,市场可能无法自发加以调整解决,这时候就需要尽快完善数据保护方面的立法。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