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痛思己过”,能根治大企业病吗?
拼多多市值狂飙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似乎还在继续。继马云在内网表示“阿里会改”之后,刘强东近日也在内网喊话“京东不会躺平”。
在拼多多势如破竹的进攻下,电商三巨头的位次已经发生了变化,曾经第一的阿里如今能否继续稳住王座还存在疑虑,而位于第二的京东则已经被拼多多挤到了第三。当下,一个拼多多的市值已经超过四个京东。
面对如此尴尬局面,京东内部员工似乎比创始人刘强东本人更为不忿。据“晚点LatePost”报道,近日一位京东员工在内网发表了一系列建言,直指集团内部改革不到位、不彻底。此后,刘强东亲自在内网回应该帖,承认公司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更直言“京东必须求变”。
但刘强东的“直言”似乎没有换来投资者的认可,京东港股在下一交易日一度跌近8%,跟年初相比,市值更跌去了接近60%。由此可见,无论刘强东如何“加油打气”,京东还是要拿出成绩来说话。
1“”京东变革失速
在拼多多市值反超阿里之前,阿里和京东早已感受到了威胁。宏观经济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在“消费降级”的风口之下,阿里、京东与拼多多在一轮轮博弈中互换了身份,拼多多“长”,阿里、京东“消”。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强东重新回到了京东的管理一线。今年初以来,刘强东火速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和人事组织改变,自此,京东迎接新消费时代的变革拉开了序幕。
第一招,则是被刘强东视为京东发展唯一基础性武器的“低价战略”。今年3月,京东正式上线“百亿补贴”频道,可以说是像素级地复制了拼多多。
今年“双11”京东就直接喊出“全网最低价”,此外还在服务上加码,比如增加了plus会员的权益,普通会员的包邮门槛也进一步降低。
第二招,则是全面打通自营和POP体系,实现了自营和POP的流量平权。一直以来,自营产品都是京东的基本盘,此次变革则意味着自营阵营要让出部分流量来扶持POP商家,对京东来说,无疑也是一次颠覆性的变革。
最后一招,则是人事架构的变动。今年以来,已有多位京东老臣都陆续淡出一线,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则是“618之父”徐雷因个人原因退休,原CFO许冉升任CEO,这也意味着京东将迎来一种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
“三招”下来,京东今年已数次登上热搜,但问题是热度并不等于业绩,从刘强东亲自回应的这则京东员工建言来看,京东今年以来的系列改革,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奏效。
针对刘强东屡次提及的“低价策略”,该员工表示这一策略执行得并不到位。比如明知道消费者都厌倦了复杂的促销机制,但京东现阶段还是“满减,优惠券一堆”,促销简化政策执行到一半就没了声音。
针对自营和POP流量平权的变革,该员工认为实际上并没有给到POP商家更多支持。此外,该员工还提到集团内部对低价心智的执行不到位;没有把握好促销规划的节奏等。
此后,刘强东本人亲自下场回应,表示这位员工“句句点到了公司的痛点”, 在承认京东内部存在系列问题的同时,也深刻反思自身的管理出了问题。但“痛思己过”之后,刘强东也表示变革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京东绝对不会躺平。
2“”降本增效触顶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京东交出了一份并不算太差的财报。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净营收为2477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较2022年同期下滑了9.7%;实现经营利润93亿,去年同期为87亿。今年以来,京东的盈利能力一直在持续改善。
不过,这一成绩其实也在市场的意料之内,毕竟自年初京东喊出“降本增效”的口号后,再到今年5月CFO许冉被提拔为集团CEO,都意味着京东在增长和利润之间,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一个。
在媒体流传的“剧情”里,当年刘强东之所以对许冉刮目相看,正是因为她曾拿着账目去找刘强东指出有几十个可以“省钱”的地方,对京东而言,许冉的上任也意味着集团的“钱袋子”将被看得更紧些。
但“降本增效”最终一定会达到极限,从刘强东的这份内部信来看,京东当前的问题是,当“降本增效”遇上“臃肿架构”,单凭CEO许冉一人的把关,也很难马上改变京东原有的“大企业病”。
在这位员工的建言中,其提到了“POP商家实际并没有获得更多支持”。正如上文所言,“自营和POP流量平权”对京东来说将是一次颠覆性的改革,这一策略的提出是正合时宜的,但为什么却难以执行到位?
京东自营最早是建立在京东的核心品类3C产品之上的,由于3C产品客单价高,对服务要求更高,选择自营模式能够进一步强化京东在物流、售后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发挥京东的背书作用。
但自营模式与低价策略在逻辑上其实是相背离的。过去,京东一直遵循采销一体化的模式来发展,京东采销部门拥有产品上架、定价、流量分配等的极大话语权。
但作为京东的内部部门,采销部门也有业绩指标需要完成,从“打工人”的角度出发,在商品筛选的过程中优先选择相对高价的产品,就能帮助部门更好完成销售额指标,长久之下,也容易导致京东自营逐步丧失低价的发现能力。
此外,部分低毛利品类其实也并不适合自营模式,这导致自营的SKU难以全面丰富起来,结合亚马逊的发展模式来看,自营和POP相结合其实才是大势所趋。但在这个过程当中,自营和POP业务的耦合就成了新的问题。
流量池是不变的,要增加POP的流量,就要削减自营的流量,但这也变相加大了自营业务的开展难度。自营为了完成业绩指标,就只能逆向“提价”,或反向问供货商要补贴,此前京东采销与海氏电器之间的矛盾,也是因为海氏电器称京东采销在“双11”前强制降低其产品售价。
从中可以窥见的是,无论是低价策略,还是POP变革,京东其实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但政策从提出到执行,都绝非凭管理层一人之力可以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考虑各部门中层管理者的利益分配,往往才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大企业病怎么治?
回顾京东、阿里这一批互联网“前浪”的发展,虽然不能忽视历代掌舵人的能力,但不得不说,它们也是吃着互联网红利快速成长起来的一代。
在红利的加持下,这批互联网企业得以快速壮大版图,但随着内部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它们身上的“大企业病”也开始显现,这或许也是阿里、京东、腾讯等近年活力大减的原因。
去年底,刘强东痛斥京东高管拿PPT忽悠人,这在任何一家大型企业中都并不鲜见。截至2022年底,京东体系员工总数超过55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员工规模,企业要做好员工管理,就自然免不了一层又一层的管理制度。
但管理层次越多,汇报流程就会越来越长,管理层难以快速掌握市场变化,就成了“大企业病”的根源。
因此,近年阿里、京东等都在试图“治病”。早在2019年,刘强东就在内部信中表示,京东正在践行“有能者上,有力者为”的人才任用机制,通过末位淘汰、高管降薪等形式来帮助企业及时“换血”。
今年4月,京东零售也开启新一轮组织架构变革,将原有的事业群改为事业部,并按照细分品类拆分为具体的经营单元,给予品类负责人更大的管理权限。
阿里的“1+6+N”同样在强调组织的扁平化,包括其取消P序列的职级调整,也是为了增加基层升职的层级数,活化企业的组织架构,为企业增加更多新鲜血液。
某种程度上来说,吃上互联网红利不仅是这批企业,也包括其中的部分管理者,这正是所谓“时势造英雄”。部分管理层站在风口之上,也凭借高职级获得了股票期权和限售股,部分阿里老员工甚至能直接获得股权。
但当年成就互联网“前浪”的风口已经变了,如今市场更需要的是像拼多多、字节这样的“脱缰黑马”,即便网络上经常调侃字节与心脏只有一个能跳动,但这正代表了企业的冲劲。
如今的京东,也同样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正如刘强东本人的回应,他深知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意识到是自己带领得不够好,但京东真的能顺利变革吗?
一个企业的气质,其实跟掌舵人的气质是密切相关的。在徐雷时期,京东重视的是服务与品质;刘强东再次回购后,京东才重打低价策略。
但刘强东恰好又是一位经常将“京东兄弟”挂在嘴边的领导者,在关键时候,京东是否真的能进一步透明化组织架构,并将“降本增效”做到极致,这可能也会成为京东能否顺利“去脂增肌”的关键。
原文标题 : 刘强东“痛思己过”,能根治大企业病吗?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1月8日火热报名中>> Allegro助力汽车电气化和底盘解决方案优化在线研讨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会议】OFweek 2024(第九届)物联网产业大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STM32全球线上峰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工程师系列—工业电子技术在线会议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线下论坛】华邦电子与莱迪思联合技术论坛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